房市
2008-12-29
中国市场 2008年37期
巴曙松:房地产行业调整还处于中场阶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仍处于中场阶段,在经济周期回落和结构转型的环境下,房地产行业的调整正接受市场的检验。
巴曙松认为,银行业需要面对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检验,应该有更多的灵活性来处理房价下跌可能导致的开发贷款、按揭贷款还贷问题。他表示,中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房地产市场以来还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周期波动的检验。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调整仍处于中场阶段。通常而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周期可能需要50个月左右,从当前的市场状况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整很可能走的是一条用时间换空间的道路。在成交量萎缩的情况下,由于信贷的控制以及销售回款的大幅减少,房地产出现调整是必然的。(摘自:《中国证券报》2008年7月28日)
冯仑:不主张放松信贷救楼市
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日前在第二届APEC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表示,深圳普通住宅将不再是房地产行业的主角。冯仑同时表示,不主张放松银行信贷这种简单的救市模式。
冯仑表示,深圳房地产市场本身不存在很大问题,供求关系的变化造成深圳有的地区出现房价下降的压力。从研究结果来看,人均GDP在4000美金到6000美金左右房地产的主角是普通住宅;到8000美金左右实际上就是高档住宅和社区建设变成了主角;1万美金以上就是商业不动产的天下。这就是行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目前,深圳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金,普通住宅将不再是房地产行业的主角。此外,冯仑表示,不主张放松银行信贷这种简单的救市模式。市场经济是一个自主选择、自我承担风险的游戏。如果这个时候企业找政府要贷款,业主找开发商要房价,开发商找政府退地,那结果是不堪设想的。(摘自:《京华时报》2008年8月4日)
郭田勇:房地产“救市”为时尚早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日前就有人提出的减免交易税费、实行适度放松货币政策的“救市建议”发表文章表示,首先,我国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为此采取了税收、金融等多方面措施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其目的就是为了挤出泡沫、让房价回归至合理水平。但就目前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交易价格而言,也就深圳在明显下跌,而其他各大城市仍在高位徘徊、甚至同比仍呈上涨之势。所以,从全国而言,目前宏观调控的目标并未实现,谈房地产救市为时过早。 其次,深圳房价的大幅下跌只是个案,并不具有代表性。而且,即便是在当前,各方对于未来房价走势依然分歧较大。这也表明,未来房价走势并不明朗,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仍不可松懈。
郭田勇指出,国际上衡量房地产合理价格通常采取房价收入比,一般认为这一指标在5至7倍比较合理,但就我国一线城市房价而言,这一比值经常达到0WJenrRAeubCAUq2lAfU6a+zPByMGdLmg5dDShvWkoc=20倍左右,有的城市甚至达到30倍。考虑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快,以及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人们都喜欢进城居住等因素,我国的这一比值可以比国际水平高一些,但即便在剔除这些因素后,20多倍依旧偏高。而且,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国家采取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政策将会分流商品房需求,考虑到这些问题,未来房价回调是合理的。综合来看,在多方博弈之下,房地产价格出现适度回调是合理的,国家当前切不可贸然放松政策去进行所谓“救市”。(摘自:《上海证券报》2008年7月18日)
点评:近来关于房地产行业是否需要“救市”的争论可谓是趋于白热化。争论双方各执一词,似乎各有各的道理。不过,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根据郭教授的说法,与国际上相对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作比较,我国这一比值竟然经常达到20倍左右,甚至达到30倍。这种悬殊实在令人震惊。在这样的房市中,如果房地产商不考虑降低房价,而指望着政府救市,也实在太说不过去了吧?
冯海宁:房地产不是GDP唯一“营养源”
《地产SHOW》副主编冯海宁日前发表文章指出,拉动GDP要靠“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虽说房地产占了消费和投资“两驾马车”,地位显著,但如果GDP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就必然会抑制公众和社会资金对其他行业的消费和投资。从消费层面上分析,很多人买房后,既丧失了很多消费和享受的机会,更失去了很多发展机遇,这必然影响到了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房价处于回归态势,正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从南到北普遍依赖房地产发展的模式应该终结。地方政府应该努力寻找自己的特色经济,以此来拉动GDP, GDP应该有更多的“奶妈”才合理,比如旅游、科技等。如果只依赖一个“奶妈”,这个“奶妈”突然“断奶”怎么办?营养不均衡怎么办?应该适当调整产业政策,让产业结构更均衡、更合理。(摘自:人民网-市场报2008年7月28日)
余丰慧 :房价下跌对中国金融安全十分有利
资深金融工作者余丰慧日前发表文章表示,中国楼市贷款没有像美国那样进行了证券包装进而上市,影响不到资本市场;我国个人住房抵押按揭贷款门槛较高,虽然确实存在虚假按揭情况,但总体质量良好,断供比例不高。真正威胁金融安全的是楼市的巨大泡沫,只有把泡沫挤干,才能消除金融风险隐患。当前,房价下跌其实就是在挤干泡沫,回归其真实价值。这不但不会威胁金融安全,而且对消除金融风险十分有利。因此,中国楼市不能救市,也不存在救市问题。(摘自:新华网 2008年7月14日)
点评:毋庸置疑,近年来中国的房价涨得实在离谱,房市泡沫的存在也是尽人皆知。房价的下跌应该是房市理性回归的表现。不过,房地产泡沫不好,但如果短时间内把它挤干,也许也未必是良策,因为它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而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也是显然的。
章玉贵:房产泡沫若破灭是危机也是转机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章玉贵日前撰文表示,现在是房地产商的困难时刻。冷静分析房地产泡沫破灭给宏观经济和市场参与者带来的影响,进而找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才是应对房地产业危机的理性之举。正所谓不破不立,房地产泡沫若破灭,正是规制政府行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高金融机构风险意识,重建房地产业新秩序的最好时机。首先亟待规范的是地方政府行为。因此必须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强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管制,逐步纠正作为房地产泡沫重要推动力量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改变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以及偏重增长的政绩观。另一方面,亟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尽快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政府应真正退出土地一级、二级市场,致力于规范市场行为、提供信息服务,利用税收和货币政策监控市场交易,以保障土地市场交换的公开、公正、公平,保障土地利用的高效和优化配置。(摘自:《证券时报》2008年7月21日)
陈国强:警惕东部楼市低迷状况向西部蔓延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日前表示,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相对来说利润小、成本低,但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小。大型房地产企业进军西北一方面是抢占潜在的大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对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一种缓冲。
陈国强认为,出现在东部城市的退地退房事件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应保持足够的警惕。目前西部地区在抓住机遇、借鉴东部地区经验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防范房地产低迷氛围的蔓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房价不能超出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在前几年房价快速上升而目前涨幅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对宏观调控的要求提高了,为了保持稳定增长,必须刺激自住性需求,合理引导消费预期。二是各地政府的房地产市场决策也至关重要,必须对其发展制定相应的规划,控制地价和房地产投资的规模,利用好房地产市场对刺激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三是要对优势企业和中小企业一视同仁,目前融资难的问题同样出现在房地产市场,一些中小企业开发项目难以为继,不仅无益于市场稳定,也威胁到当地的金融安全,因此必须对广大中小企业予以相应的扶持。(摘自:世华财讯2008年8月14日 编辑:张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