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激励学生学业发展的评价体系
2008-12-24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
北京市宣武区回民小学
构建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任务之一。6年来,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我校在学业考试改革评价实践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课程改革强调树立正确的学业评价价值观,而当今的“应试教育”使考试的评价功能偏离了正确轨道,这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我们才把课程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以及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等统整起来,并把学业评价的改革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把它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一、建构适合学生学业发展的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评价任务之一,是评价改革最核心的内容。为此,我校着力构建激励学生学业评价制度体系,在学业评价内容、方式、结果的运用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一)学业评价内容的改革
知识技能是小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生知识技能考试评价改革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知识、技能、态度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标准改革和评价方法改革。
(二)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
学习评价是为某种特定目的而开展的评价活动,教师从实际需要出发,内容上分项考核,时间上分散进行,形式上灵活多样,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基本方式为以下4种。
1.学科基础常态评价
以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各年级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常态作业及单元目标测试,这样的测查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同时注重学生发展和变化过程。
为了使评价更具有时代感,学校在形成性学习评价中,策划了低年级评价实践活动——智慧之旅。在活动设计上,学校力图体现尊重儿童认知规律,将过程、方法、技能与知识融合起来,并实现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2.学科能力提升评价
林崇德教授讲过:“一切学科能力都是以概括能力为基础,使学科知识内化、概括化。”小学培养基础学科能力的辅助手段是各学科开展能力竞赛活动,力争达到“以赛促学,以赛激趣”的目的。
3.学科拓展实践评价
为了实现课堂与教材的融合。学校利用长假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学科开放性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几年的寒暑假、“五一”、“十一”长假,各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几十个小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促使了课堂教学跨领域、跨学科整合,学生在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中学会了学习。
4.学科终结性评价
学校把以上3种学习过程评价,纳入到学期的终结性评价范围内。
综合以上方法呈现了: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单项与综合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由于制定的评价方案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形式多样,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爱学乐考。
二、实施评价效果分析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到在学生学业评价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正效应。
1.夯实基础,提升质量
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尊重生命个体的价值,呈现了“评价的功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中涌现出众多勤学之星、巧手之星、网络之星、文体之星等。
2.乐学为重,减轻负担
采用等级制评价后,特别是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消除了学生心理压力,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努力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
3.学用结合,培养能力
学生在“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收集、学写春联,感受到语言文字无限的魅力;在节日市场的调查中学会了用数学概念解释生活。评价为学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创设了展示的平台,在全体学生面前树立一批知识诉求凸现、学用能力尚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