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改理念 促进学校发展
2008-12-24王满秦晓丽
王 满 秦晓丽
北京市延庆县十一学校始建于2002年4月,2003年进入课程改革,可以说十一学校正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学校虽然很年轻,但是在全体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现已成为延庆县的一所优质学校。
建校之初,李明强校长确定了十一学校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核心思想是:全面稳定、重点突破、特色鲜明、争创一流。
发挥干部的引领作用
学校的发展首先是干部、教师的发展,而其中干部必须发挥引领作用。结合新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在干训方面我们提出干部“四做到”,即做课改的引路者、实践者、研究者和学者,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凡是相关机构组织的讲座培训,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必须参加学习,并要求认真做好记录。学校还制定了干部定期的外出培训制度。
另外,学校对干部提出了“三个一”要求,即:每天走进一个办公室了解教师需求;每周找一位教师谈心帮助解决困惑;每月进行一次课改讲座,与教师一同适应课改,干部率先参与带动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改的研究,形成良好的主动研究的局面。
提升教师素质,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课程改革的落实者是教师。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学校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素质,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
“请进来,走出去”。新课程启动初期,我校教师参加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实验通识培训,所有参加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在市级学科培训中直面专家。每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参加各个层级组织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并由实验教师做好二传,带动非课改年级的教师提前感受课改理念;另外,学校利用假期,请来大学、研究机构的课改专家,指导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从多角度进行交流研讨,教师们感受颇多,收获颇多。
制度引领,自主发展,自助选餐。在教师培训上,我们首先强化制度引导,要求教师平均每周听一节课并进行深入评价;每月撰写一篇优秀教案、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并撰写一篇代表自己水平的科研论文;每学期上一节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考核课。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一份教学刊物,同教研组的教师所选刊物各不相同,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选择地收集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结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校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现状以及其未来三年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诊断和集体诊断,教师根据自己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发展的方向和内容,校方为教师积极搭建发展平台。学期末,每位教师将自己一个学期自主实践过程以及终结性材料上交教务处、科研室进行学分认定,学校将每位教师的相关材料存入个人的专业成长档案袋中,作为成长资料存档。对做得优秀、发展较快的教师给予表扬和表彰,对做得较差的教师给予指正和督促。
分层培训,促进全员发展。我们将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适应期、成熟期、骨干期、特色期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发展需求,确定发展方向和内容。新教师跟踪听课,师傅帮带;成熟期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成为骨干;骨干教师在名师、专家的引领下积极向特色期发展;特色期教师在不断总结、引领和提高的过程中向名师方向发展,学校还根据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方便、搭建平台。
构建英语特色学校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英语特色学校,让每位学生“学快乐英语,讲纯正英语”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建校以来,我校提出“以语用促生成”的核心理念,多途径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由知识讲授型向语言运用型转变,让学生“学纯正英语,说流畅英语”。通过各种英语竞赛、教师与学生英语对话、英语角活动、英语阅读活动、一年一度的英语艺术节活动、英语广播、聘请外教这些活动和举措,有力地辅助了课堂教学,丰富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
在第一个五年规划即将完成之际,李明强校长便着眼于下一个发展规划,适时适度地提出了“最优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核心办学理念。2007年5月,我校正式加入了“品牌塑造与学校改进的研究”课题组,为在以后一段时期的名校建设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县十一学校)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