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教育反思之反思

2008-12-24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规律栏目北京市

吴 乔

“反思”这个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教育者的行为习惯了。5年前我开始主持《学校教育反思录》这个栏目,其实就是想促进中小学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方面研究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放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另一方面反思中小学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哪些良好的基础,积极探索6岁—18岁孩子的认知与成长规律。栏目坚持了4年之多,发表了近50篇文章。每篇文章采集的案例基本上都是来自北京市的一般学校,每篇文章报道的事例都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再平凡不过的身边小事,但,就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校长和老师,给我们道出了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让我们悟出学校教育的真谛。在2008年第12期,也是这一栏目将要结束的时候,笔者愿意与读者共同反思促进学生发展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规律一:学校教育要强化教育思想的管理。我们还会记得,从“不言学生差”到“办好不选择学生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出自北京市国子监中学。从这一理念中,我们既看出学校教职员工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态度和有教无类、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也能看到学校教育理念升华的过程,因为“不言学生差”终究还是认为学校生源不好,对学生做了群体划分,而“办好不选择学生的教育”则是真正体现了教育公平,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学校办学实践,这是科学发展的关键,也一定会促进学校发展。

规律二:小学教育重在养成习惯。从孩子成长规律看,6岁—12岁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至关重要的阶段,因此,各学校都在探索应该培养孩子哪些终生受益的习惯。北京市通州区陆新庄学校持续开展的“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就是要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使孩子养成“以书为伴”的阅读意识和习惯,让农村教师和学生对读书有极大兴致,把读书作为生活、学习、工作的一部分。这真是难能可贵。北京市顺义区沙岭学校在师生中倡导“尊重”,以其独特、丰富的内涵,培养了学生与人相处的好习惯,营造了和谐、进取、宽松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规律三:初中教育需要关注差异。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敏感、逆反、自我等生理心理特点促使教育者研究有效教育途径。北京市十一学校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努力实践“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坚持进行分层教学实验,把选层和选师的权力交给学生,允许学生每学期调整自己的选择。的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的关键,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老师充分认识学生的发育期特点,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的多元选择,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规律四:高中教育贵在成功体验。进入青年的高中学生到了认识世界、思考人生价值的时期,但在应试的重压下,他们往往很现实地为分数而被动学习,这样的生活体验让不少学生失去自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让学生针对问题去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体验。特级教师孟燕君老师在研究农村英语教学时提到:教师要注意解决自身教学行为和期望与学生学习效果不一致的问题,课堂上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听说读写训练的机会,在交流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体验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喜悦。

教育在继续,反思无终点;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到这里,我要感谢默默耕耘在中小学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们,是你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中小学教育的规律,让我有可能利用这个栏目把你们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提供给同行分享,也让更多甘于奉献教育的有识之士继续反思与探索。

编后语:不舍与期待

作为《学校教育反思录》的编辑,从最初的栏目策划到编辑每一期的文章,我陪伴着“吴乔”老师走过了近5个年头。在这个栏目即将告别我们和读者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期待。

“不舍”,每期从吴乔老师的稿件中,我都能读出她从身边平凡小事中提升出的对教育规律的思考,使我获益匪浅。5年来,这个栏目,以及吴乔老师和她的文章就像我熟悉的老朋友,令我不舍得与他们分开。“期待”,就像吴乔老师说的:“教育在继续,反思无终点。”这个栏目应该是开放式的,这一期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我们共同探索教育规律,让我们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

编辑 王雪莉

猜你喜欢

规律栏目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