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河南县域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008-12-16张富禄

中州学刊 2008年6期
关键词:县域工业资源

河南县域工业自其诞生起,就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经营决策、发展战略、营销方式、用人制度到内部分配等各方面都形成了一套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但从企业规模来看,河南县域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层次低,名优产品少。很多企业技术水平低,加工手段落后,产品科技含量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和专业人才等方面力量都比较薄弱,市场竞争力弱。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8年上半年以来,河南县域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包括煤炭、电力等能源紧张,生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融资难,土地制约严重等等,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盈利空间大幅压缩。

一、河南县域工业发展方式需要实行三大转变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本质上讲,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并由此带动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过程。县域工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寻求县域工业发展的新路径意义重大。

客观地讲,压力与机会并存。我们应该看到,河南县域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县域工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从整体上来看,以往的粗放增长格局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县域工业发展方式,直面现实,不等不靠,主动调整,全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学会转“危”为“机”。尤其随着政府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被限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小,而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增加,县域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型升级。

1.工业增长方式要从物质资源为主的增长方式向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为主的增长方式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从物质资源为主的增长方式向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为主的增长方式上来,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缓解资源与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是实现河南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河南省不少县域工业热衷于上新项目,铺大摊子,搞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这种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加剧经济增长中的资源与环境矛盾,矿产、土地和水等资源供给日益紧张甚至濒临枯竭,能耗和污染排放指标仍然居高不下,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亏损严重,经济效率低下等问题。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忽视了物质资源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特征,人力资本(蕴含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等)与技术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能够节约物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河南省的劳动力资源,提高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县域工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现实选择,也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工业结构要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基础上逐渐向节约型、生态型转变,着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行业。从工业内部构成看,河南省县域属于偏重型的资源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这样的工业结构充分体现了县域工业利用本土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的特点,同时显示了县域工业技术水平低下,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因而造成生产过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也决定了县域主要工业产品大多属于基础性上游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从工业技术结构看,在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必须谋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基础上逐渐向节约型、生态型转变,着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行业。这是“十一五”期间按时完成节能降耗减排指标的迫切需要,也是县域工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具体来看,要求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是节能减排的关键。要坚决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遏制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工业、原材料工业的比重,尤其是要控制资源型工业的发展,向节约型、生态型工业转化。另外,要在资源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多做工作。要立足资源与原材料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发展深加工,提升资源和原材料开发利用的效益水平;加大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力度,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嫁接改造,带动和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和升级,提高产业和产品技术素质和竞争能力,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

3.工业生产方式由线性型向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转变。资源、环境的制约要求增长方式由线性型向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转变。传统工业生产方式是一种由“自然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线性流程组成的开环式经济,工业生产从地球上提取物质和能源,然后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地排放到空气、水和土壤中,是一种高消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实施的是“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以提高资源和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不仅能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增加经济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为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保证。今后的发展中,要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河南省县域工业建设、以及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物产生、社会消费的各环节,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科技进步,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废物资源化;要转变发展观念,制订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标准体系,探索、推行新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二、促进河南县域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县域工业的发展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政府政策、产业环境、市场环境、区域环境等几个方面,内部因素主要有企业资源、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融资能力、战略管理、创新意识企业家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发展县域工业要立足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搞好整体规划,培植壮大优势产业,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多项措施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在确保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把有限的工业用地指标,向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双高企业或项目倾斜,要采用土地置换方式,扩大用地后备资源,盘活土地存量。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土地制约困局,要进一步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增加节约用地意识,提高土地、单位投资额度。其中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利用的土地,重视“三旧”(旧城区、旧村庄、旧厂房)改造,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重视标准厂房建设,向空间要土地,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建设或进入多层标准厂房,不再单独供地。将单位土地产出率、新增亿元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充分利用经济调节手段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加大土地取得、使用和保有成本,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2.积极推进融资方式创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加快中小企业创业贷款融资平台扩容,在把握好平台风险同时,进一步扩大融资平台规模。积极推广融资平台的运作经验,引导更多的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集合发债形式直接融资,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适当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成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抓紧启动在河南省相关市、县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已出台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从2008年7月开始,江苏、浙江等已逐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和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在目前的情况下,民间融资渠道有限,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出,有助于民间借贷阳光化、合法化,有助于民间融资的规范化发展,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和品牌。构建产业集群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具有联动效应,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县域工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河南县域工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例如许昌县的档发加工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长葛人造金刚石产业集群是亚洲最大的金刚石超硬材料生产基地。但是存在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集群发育程度低等问题,今后要在大范围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和品牌方面下工夫。培育和建立工业产业集群必须依托县域的优势特点,根据县域工业经济的现状,加快扶持培育县域主导产业,构建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其中建立和培育县域工业产业集群的关键是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确定后,就必须围绕主导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产业整合,建立既有专业化分工又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体系,着力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名牌产品,通过聚集经济与区域名牌效应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4.择优扶强,实施有选择的大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带动战略是推进工业化的有效措施,在当今经济发展新阶段,更要重视有选择的大项目带动战略。大项目是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一个大项目就可以带动拉长一个相关的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效应,通过大项目建设,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整体工业发展的战略转型。目前要继续实施项目带动主战略,尤其是实施有选择的大项目带动战略,选择大上符合工业转型升级方向的好项目,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县域财政资金都是有限的,对县域工业项目的支持如果像“撒芝麻盐”一样面面俱到,那就起不到引导和集聚资金的效果。所以要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择优扶强,支持符合要求的工业项目集聚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那些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的项目集聚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财政资金、政策规定等政府资源投入,尽快产生明显的投资效果和投资拉动作用,尽快造就一批有实力、有影响、有潜力的县域工业项目。

5.规范工业园区建设。近年来,依托工业园区办工业已成为河南省县域工业空间布局的一个特色。通过引导企业向各类园区聚集,形成了“县域发展园区化”和“园区发展专业化”格局,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例如,安阳县初步形成钢铁冶炼、煤焦加工、纺织服装、水泥建材、机械铸造、食品医化、冶金辅料七大工业园区,巩义市逐步形成了以河南省(巩义)民营科技园区、豫联工业园区、工业示范区、民营科技创业园区、耐火材料工业园区、河洛生态经济园区6个市级主要工业园区为骨干,以9个镇(办)特色园区为支撑的园区发展格局。但是,随着工业园区在各地迅速崛起,其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非法占地和土地浪费问题、未经环评就非法建设和生产问题等,今后要加大工业园区的规范建设力度。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链式发展、企业集群组合、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以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为依据,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建起不同层次、功能互补的各类工业园区,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建立起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循环经济机制,积极推进零排放工业示范区建设,实现园区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6.重视联盟战略,建立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生产协作体系。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可以建立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其分工配套的纵向生产协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企业处于顶端,其他企业依照各自的综合化程度向下排列。处于最底端的是生产极为专业化的小企业,他们只专注于某一个零部件的制造。要加强大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相互协作联合,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依托大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和服务,注重推动中小企业尽快融入大企业的生产协作体系,建立大中小企业稳定的协作配套体系,高度重视发挥大型企业的龙头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分工协作、集群式方向发展。应该引起重视的是,由于区位等方面的劣势,县域工业战略联盟就更为必要,河南省县域工业不仅要与省内、国内大企业组建国内战略联盟,更要重视建立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简介:张富禄,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企业活力杂志社副总编,研究员。

猜你喜欢

县域工业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工业人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