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体现学校文化气息的校园网站

2008-12-04刘建玲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8年11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设计

刘建玲

摘要:校园网站作为一个学习、娱乐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全方位虚拟空间,对师生的心理、智力、情感、文化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设计的理念、目的和内容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建设体现学校文化气息的校园网站,构建网络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网站;设计;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2-0080-03

校园网站作为一个学习、娱乐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全方位虚拟空间,可以建设和体现丰富的学校文化。网站中的校园文化是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内隐在学校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学校内部制度以及教育环境等因素的价值取向中,其核心是作为学校一种有活力的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对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作用来看,学校文化最终体现的是校园网中的“生活方式”;从构成要素看,具体包括学校的观念文化、网络行为文化、网络制度文化和网络环境文化等要素;从学校文化的主体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者文化。

一、设计理念

1.育人。学校本该是育人的,离开育人的本质,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自然也就谈不上学校文化。

2.延伸性。是学校原有的传统文化的持续和发展,应充分展示学校原有的文化传统和特色,做到了这一点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3.丰富性。用丰富的内容来吸引所有人的参与。

4.渗透性。重视利用环境育人的功能,创设网络情景,渗透市场经济和文明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德育内容。

5.参与性。只有师生积极参与和交流,才能维持活动持续的开展,从而使网上学校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学校文化中教师是重要的文化群体,师生可以隐藏身份平等交流,或实现角色互换。也可以与家长、社区、企业相结合。

图1 功能目标

6.引导性。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是教师应有的责任。

7.组织性。组织有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

8.虚实结合性。模糊虚拟社会与真实社会的界限,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9.个性化。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体现,缺乏独立精神,唯上唯书不可能建设有传统价值的学校文化。

二、功能目标

一个功能强大、互动性强的网上学校文化系统在实施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图文声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与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网上学校文化系统可吸引师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图1为校园网站的功能目标简易图。

三、校园网站的主要内容

网站内容主要包括网上读书活动、网上社会生活、网上科技活动、网上体育活动、网上艺术活动和网上学校生活等六大部分。活动的方式可以通过网上多媒体和通讯的形式模拟进行,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执行,或二者结合执行。校园网站的主要内容框架见图2。

(一)新闻频道

校内信息发布。可建立在线知识社区、电子新闻中心,通过电子邮件投稿,通过电子公告发送电子报纸,内容有天下大事、校园新闻等。

(二)教师园地

图2 校园网站主要内容

1.建设教师专栏模块,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在校园网中设置“名师风采”、“教师Blog”和“个人助理”等模块。“名师风采”模块除收集教师的照片、个人介绍外,还链接他们平时的课堂教学风采;在“教师Blog”模块上,教师可随时发表教学心得,谈工作中的困惑,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个人助理”模块可使教师拥有个性化设置,其中的“事务提醒”功能可自动进行部门计划的有关提醒,“电子文档”功能可实现教师个人文档资料的集中存放及教师间文档资料的共享和发送。为配合教师聘任制工作,还可设置“教师成长档案”模块,把教师的教学成绩、公开课、竞赛辅导、科研论文、学生满意度评比、年终考核和获奖情况等录入其中,全面记载各位教师在校的成长历程。

2.开展网上校本培训,促进学习型教师的培养

学校可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网上校本培训计划。每一个专题培训开始前将学习资料、培训要求以及考核评价标准放入有关模块,考核评价指标可以是多级别的,根据培训内容,考核可有网上答题和实践等多种方法。教师可随时上网学习、讨论,并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级别申请考核,通过者可获得相应积分。这对于培养学习型教师具有促进作用。

3.开设教师网上论坛,形成学术自由的良好氛围

教师平时工作比较忙,大家集中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机会不多。学校可通过校园网上的教师论坛,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这种讨论较为自由、宽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在“教师论坛”中提出意见和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形成学术自由的良好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情感故事

1.网上读书活动。利用超文本、超媒体技术进行情境在线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杂志,通过网络建立电脑导读系统,利用电子公告牌开设师生书评园地。网上读书活动能培养师生高尚的文学品位。在论坛中可以对某一感兴趣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把自己写的文章张贴在上面供大家阅读。

2.对发生在教师或学生身上真实感人的故事,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及时更新。

(四)科技探索

利用计算机网络可构造微型世界,支持某些创造性、探索性的科技活动,还可按主题如计算机、数学等进行合作化的科技学习。

(五)艺术天地

将艺术引入网络领域,可开展电脑作曲、动画制作和艺术欣赏等活动。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欣赏摄影、绘画和音乐。计算机网络能提供看、听、写、练为一体的活动环境,提高师生的艺术品位。

(六)体育游戏

计算机可支持智力性的体育活动,如电脑棋类和智力拼图游戏以及联网游戏和各种竞赛等。

(七)校园生活

1.向全体教师征集“金点子”,组织学校十件大事评比、教工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主题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2.开展学生网上主题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包括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演讲会、作品展览、社团风采、主题讨论、知识竞赛和论坛、读书或征文主题活动等。学生自己创建和管理班级主页、社团主页和个人主页,通过BBS开展网上讨论,在网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对其他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发表看法,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感兴趣的问题。

(八)资源库

1.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

教学信息资源库包括学科资源库、教学信息库、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教学课件库、多媒体中心及电子阅览室等方面。

2.加强学生信息资源库建设

建设适合学生阅读的学科学习资源库、百科知识库、电子图书馆及适合学生在线练习的试题库等,让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吧”吸引到校园网上来。

3.加强学校管理资源库的建设

包含学校的人事、财务、财产、教学、科研、图书以及学生的学籍等方面的管理信息。

(九)心灵驿站

1.教师和学生的网上心理咨询

为教师提供心理沟通的场所,教师可在这里大胆诉说自己遇到的问题,寻求帮助。这种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解除困惑、缓解工作压力、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人生转折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容易出现一些困惑并造成心理上的障碍,需要及时沟通疏导。学校在校园网上开展心理咨询,由于可匿名,因而学生无所顾忌,会敞开心扉与心理辅导老师交流沟通,这样教师容易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心理测试游戏

(十)家校直通车

1.重视家长板块的建设

设置“家长园地”、“家长学堂”、“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等内容,使家长关注教育,关注学校,及时了解学校和自己孩子的表现情况,以便配合学校对孩子实施因材施教。

2.畅通家校联系的渠道

“校长信箱”、“短信平台”和“家长论坛”等模块都可以成为家校联系的渠道,可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告诉家长,而家长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也要吸收采纳,改进意见,并及时做好反馈工作,通过交流沟通,达成家校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十一)校企合作

图3 栏目规则

包括与相关企业的友好链接;发布企业就业信息;已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典型事例的宣传。

四、校园网站的栏目规划

学校网站建设的自助式、自动化一站式服务方案提供诸如电子邮件、计数器、聊天室等网站的基本功能,还特别针对学校的典型需求定制各种应用模块,如邮件列表、网上调查、新闻发布系统、网上人才交流等,可大大提高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应用效率,也可减轻老师对网站建设、维护方面的大量重复繁琐的劳动负担。图3为校园网站的栏目规划。

学生、教师是网上学校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学生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园网中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我们注重发挥网络的优势,构建网络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培育人文环境,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网络化学校文化活动,让校园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逐步形成文明的校园环境,使网络教育真正成为远程学习者思想火花碰撞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豪锋,孔凡士.教育信息化评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彭雪开.网络思想教育初论[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

[5]严耕,陆俊.网络悖论:网络的文化反思[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12.

[6](英)巴雷特(Barrett.N.),李新玲译.赛伯族状态:因特网的文化、政治和经济[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7]鲍传友.论网络社会中学校精神的建构[J].辽宁教育研究,2002(6):35-36.

[8]孟庆军,孙宁.解析“数字化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03(8):87-88.

[9]刘秀芳.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69-70.

[10]涂青松.关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74-175.

[11]徐秀玲.关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兰州学刊.2004(5):280-281.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