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2008-11-26覃妹英
覃妹英
学困生属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分析、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予以矫正,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需要。
一、农村学困生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中的一些不良观念及现象不断侵袭着校园、影响着学生。再加上中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差等,诸如金钱崇拜、追求享乐,以及男女之情等极容易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浸染,于是那些抵抗能力差的学生,便失去了对学业的追求精神,落伍成为学困生。另外,农村贫困的家庭经济、低级的家庭文化结构、家长教育方法的粗暴专制;中小学教育中陈旧的模式、落后的设备及管理;较低层的社会氛围影响,也是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指因自身原因而形成的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由于能力偏差而形成的学困生。学生中间存在着智力高低、接受能力快慢、记忆力强弱的差别,而那些智力偏低、接受能力偏慢、记忆力偏差的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成为班中的学困生。
2.由于心理受挫而形成的学困生。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当今的独生子女群,因自幼倍受宠爱,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其性格中的任性成分、抗受挫折能力较为低下。因此,当挫折和情感打击突然降临时,他们中的许多人无法承受。表现在学习上,便是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由于个人懒惰而形成的学困生。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活动,在漫长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的记忆联系,构成了其中很大的成分。因此,没有付出一定的艰辛劳动,没有一种勤奋的学习态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很难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的。一些学困生正是由于缺乏吃苦的精神,久而久之与班内整体教学进度拉开了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几种类型,在实际形成过程中,往往呈现为多种类型相混合的状态,这是在观察分析差生成因时应当注意的。
二、教育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我认为,要防止学困生的出现,使教育对策步入正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二是灵活性原则;三是及时性原则;四是实践性原则。立足于这些原则,在转变学困生的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做到:
(一)思想意识上
1.端正教育思想。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增强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责任感,真正做到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使师生的关系密切,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实现矫正措施的有效性基础。实践证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增强学生的上进心、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的重要条件。
2.克服“月晕现象”。当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看法有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思维定势”,这在心理学上称“月晕现象”。如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很可能由此推及这个学生的种种优点,相反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则看不到他的优点。因此,我们应摆正思维定势,力求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看每件事情,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倾注更大的爱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步面,及时表扬。
(二)工作方法上
1.为学生寻求“心理支点”,帮助学生重新建立学习的信心。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使学生重新树立自尊,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并由自尊到自立,再由自立发展到自强。再次,我们一方面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另一方面,采用各种奖励方法,激励学生,使学困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逐步坚定学习信心,并持之以恒。此外,在阶段性考试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按照学习成绩划分小组。要求小组成员以优带差,鼓励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帮助学困生,让学困生从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进步的乐趣,从而激发出积极向上的信心与决心。逐步引导学困生实现由自尊到自立,由自立到自强的心理转变,形成定势。
2.在学困生动机斗争最激烈时及时教育。学困生的意识选择存在着动机斗争,外部不良诱因把学困生引入歧途只是一种可能,因此需要教育引导。只有当学困生动机斗争激烈时,教育才是最强有力的。对此,我们依照学生的情绪脉络,选择恰当的批评教育时机,在最佳的心理承受时间里,力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有的学生开始出现成绩滑坡时,我便及时找学生家长联系,找任课教师及周围同学了解情况,然后综合分析,全面诊断,找出原因所在,制定矫正措施,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力求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对个性强的学困生的教育,更要注意讲究时机性。另外,在教育方法上,我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采用了当面交谈、书面交流、旁敲侧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在实际中看,抓住最佳时机进行教育,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体谅,因为真诚的关怀和亲切的教诲最容易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3.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在学习中,学困生往往存在某些知识缺陷,而日积月累的知识缺陷,必然导致差生由认知转为情感劣化,从而影响学习的进步。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感情调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迎合学困生认知的心理规律,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像对“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四个层次的要求,课堂上只要求他们达到两个或三个层次,再利用其他时间给他们补课,使其达到四个层次的要求。
4.搞好班级团队活动,构建文明氛围。在扭转学困生厌学现象的措施中,开展班级活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方面,一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在班级中成立了书法小组、摄影小组、计算机小组等。这些小组活动的开展大大弥补了课堂知识教育的单调,使学困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调适,产生更多的兴趣、爱好,使其自身修养得到提高。二是经常和兄弟班级开展各种联谊活动。这种活动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抓住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动员和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积极参加,使学生从中受到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些都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驱使他们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