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活动教学 提高德育实效

2008-11-26吴新元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思品情境探究

吴新元

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活动教学已成了思品课的一大亮点。粤教版教材每一课都安排了“探究园”“实践与评价”等活动,学生活动贯穿了思品课教学的始终。但是,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活动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课堂缺少活动,仍以讲授为主;活动浮于表面,不能针对学生实际;活动热热闹闹,却缺少教育实效……笔者以为思品课堂的活动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适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既激活思品课堂,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的动力在于教师要善于“导”。如教材中“探究园”内容,图文并茂,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究教学的重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教者可以结合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引起学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在《我上中学了》(七年级上册)一课中,我充分利用“探究园”中“出谋划策”这一活动,课前请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并结合自己上初中之后的各种感受,自编小品。上课后,我请两个同学上台表演。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整个课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表演结束后,我马上提出问题吸引住学生:李辉为什么觉得孤独失落?让我们一起帮李辉出出主意,让他走出困境,好吗?学生在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中开始了本课的学习。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扣住了教学目标。

二、活动搭桥,帮助明理

卢梭认为:教学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承认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思想品德课上,以活动明理,让学生在联系生活、联系教材的活动中,理解思品课要阐述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和道理,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也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初中生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情感体验带有明显的知觉性和形象性。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明白道理。

例如在《自尊自信》一课中,我结合“班级风景”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三个典型情境。课前安排几名有表演才能的学生排练情境短剧。课上先让学生表演,后组织全班学生结合表演,谈谈自己对各主人公的行为表现的看法和感受。在点评剧中人物后,再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交流和讨论自尊的内涵。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讨论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情境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分辨自卑、虚荣、自负与自尊的区别,认识到自卑、虚荣、自负是心理和人格的缺点,只有克服这些缺点,才能形成自尊人格。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构建知识便可以得心应手。

三、活动为媒,培养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全身性参与,提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自然;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能自主学习、自由活动。六个“解放”实际上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各方面能力。新课程也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强调体验、过程和感悟。思品课中适当开展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感受中辨析,在辨析中升华,培养他们的协调、合作、逻辑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

如八年级第四单元《放眼世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学生间的差异性,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全球性发展问题去调查,并分别将调查结果制作成课件,课堂演示。学生从环境问题、疾病问题、饥饿问题几个方面入手,搜集图片资料,关注世界、关注人类命运,培养全球意识。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

四、活动导航,指导实践

行为是感悟、明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品课在感知的基础上要重视指导践行。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性,思品课教学中如能结合活动,为学生树立榜样,明确行为的方向,对于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如《文明交往》一课,我充分利用“探究园”中的插图,让学生就课本的漫画作情境再现。学生充分利用插图中的语言提示,加入自己的情感,让静的插图动起来,让所有学生再一次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辨是非,明方向,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礼貌、微笑在交往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自尊自信和人际交往能力,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把教室当成街道和校园,把班内同学和听课老师当成陌生的行人,让四个小组各派两名代表,开展问卷调查活动。问卷是我课前准备好的,题目很少,目的在于导行。几名学生代表在一分钟商讨后“出发”了。他们紧记交往中一定要面带微笑,尊重他人,使用文明用语。采访中有一组同学遭到了听课老师的故意拒绝,但这位同学始终面带微笑,并深深鞠躬,礼貌地说:“对不起,打扰了,这是我们送给您的小礼物,希望您下次能参与我们的调查,谢谢。”取出身边的一把小尺子送给老师。应该说文明交往在活动中已经落到实处。德育回归生活,回归主体,在课堂模拟活动中,为全班同学树立了榜样,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如何去做,指导了学生实践。在《维护消费权》一课中,我设计了“小鬼当家”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理解了消费权的内容,并懂得在消费活动中如何维权,提高了思品课的实效性。

从个人教学实践看,如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活动教学,以活动帮助明理,培养能力,指导实践,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一定会充满生机,活力无限,更有实效性。

猜你喜欢

思品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