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2008-11-26姜松
姜 松
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只有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优化,探索一种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选准教学目标是优化课堂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学如果选不准目标,课堂教学结构就难以优化,科学的学习方式也就无法形成。那么,怎样才算选准教学目标?其一,教材本身对知识点的阐述就分识记、理解、应用三个逐层递进的层次,一般说来,理解相对于识记来说是重点,应用相对于理解来说是重点,课程标准对“识记、理解、运用”三种能级要求有详细的说明,所以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重点。在能力要求上,要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达标。其二,教材是针对全国、全省的实际编的,而各地的学生又千差万别,学生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所教的学生水平高,难点可能就不成其为难点;如果所教的学生水平低,教材中的一般知识点也有可能成为难点。其三,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体现在它的意识形态功能上,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直接现实性上。有些知识点,就教材本身来说,可能不是重点,但结合当前的形势,就有可能成为重点。
作为政治课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紧密结合党的大政方针,确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着力转变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
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目的和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教师“教”的方式方法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的方式方法的统一,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因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现代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它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人格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尝试了“学案导学法”。
“学案导学法”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为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学生依案而学,教师导学释疑,以课堂达标为步骤,融知识落实与能力培养为一体,以达到形成学习能力、提高素质的目标的教学方法。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导读提纲和形成性练习等三部分组成,分指导自学、师生共学和复习巩固等三个实施阶段。
1.指导自学。“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作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较为准确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在书本上勾画出来,并在“学案”上填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并作好记录。学生在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教师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评价激励。
2.师生共学。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了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程序一般有: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练习;技能式——示范、实践、评优、作业等。例如,在关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提供一则“江西省萍乡矿务局扭亏为盈”的实例,设计了如下问题:①如果你是该矿务局领导,你打算采取哪些扭亏为盈的措施?②萍乡矿务局的干部职工在扭亏为盈的过程中是怎样处理整体和部分关系的?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所提供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分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说明,以此展开辩论。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和激励。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和辩论后,老师再总结展示出“萍乡矿务局的干部职工在扭亏为盈的过程中,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又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的具体措施”。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3.复习巩固。“学案”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留有预习时的问题记录,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的理想的载体,同时也是学生续后复习、巩固提高的重要资料,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重新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
“学案导学法”的意义首先在于它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尤其是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可以根据“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自学”阶段学生依据“学案”所进行的整理、概括和初步尝试,还是“共学”阶段学生在教师点拨和“学案”引导下的质疑、讨论、探究、实践,“学案导学法”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学案导学法”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学案导学”的特点是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导学提纲逻辑性、系统性强,便于学生掌握基本原理,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提取信息,同时,“学案”注重了知识的能力价值,强化了对知识点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并通过“诱导式”、“开放式”等不同教学程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使学生基础知识落实到位的同时,能力的培养有了依托,而在“学案”实施中的自学、质疑、讨论和实践等环节则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教学环节是优化课堂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
整体是由多个部分、多个因素组成的。办事情,首先要从整体出发,围绕整体优化各个部分,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也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已基本形成了以“学案”为载体的“指导预习—激趣导入—设疑质疑—艺术精讲—训练总结”这一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以上这些环节的优化,在激活学生思维,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优化导入,激发兴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讲演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开头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热点导入、用疑点导入、用材料导入等方法。
2.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或流于形式。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优化小结,激发热情。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实践证明,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过程也就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方法,改造、完善自身学习方式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在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学会求知,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然而,学习主体(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并且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想找到一种现成的、完全符合主体特点的学习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以一定的学习方式为依据,在具体应用中对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之逐渐符合自身特点,从而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