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撷生活之材 成语文之美

2008-11-26李宝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电铃母语同学

李宝旺

我们经常听到“生活大语文”的理论。的确,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在教学中将二者联系起来,让学生也体会到这点呢?我在实际教学中曾做过如下一些尝试。

一、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与生活联系起来

1.我们学校的上下课铃声原来是古板的电铃,后来,学校领导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将电铃变为悦耳的音乐声。有一次上课,我正好讲“扩展语句”这一章,就让学生扩展“上课铃响了”这句话。学生刚刚听到美妙的音乐,思路被打开了,说出了许多精彩的答案。

2.在学习“变换句式”时,学生由于不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在做长短句互相变换类型题时,往往不知所措。有一次上课,我准备讲上次做的试卷,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请同学们把今天发的星期二做的那张试卷拿出来”。说完之后,我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让学生把这句话变成短句,学生能否变成呢?学生听了我的想法之后,感到很新鲜,很有兴趣,结果很容易就变换出来了。从此以后,同学们再也不觉得这类题有那么可怕了。

3.在学习谦敬词语时,我让学生自由结组,设置情境,到台前表演。有的学生表演互相仰慕的人初次见面的情景;有的学生表演老友重逢的情境;还有的学生表演李白遇见杜甫,互相交流的情景。

二、布置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作文题

1.今年是奥运年,做好奥运会的东道主,办好奥运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同时奥运会又是一个大舞台。那么,我们中学生作为新一代青年在这个舞台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我要求学生就此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2.我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材料:“消费者王先生因为被供电局多扣了五分钱电费,竟花了半年多时间投诉,至今还在讨个说法。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应该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值。”对此我灵机一动,请学生以“为五分钱投诉值不值”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为了帮助学生写得深刻,我给出了以下提示:“五分钱是微不足道的,而半年多时间锲而不舍的投诉所花费的精力、物力是巨大的,无论‘值还是‘不值,都可展开讨论,但要注意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揭示王先生锲而不舍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要把刘先生的行动放到社会的大背景里加以分析,而不要孤立的只是视作他的个体行为。”对这个题目,学生感到有许多话要说。有的学生文思泉涌,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就写完了作文,根本没有以前那种写不出来的感觉。作文收上来后,我看到许多文章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因为那是学生的肺腑之言,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做一些综合性强的主观题

1.我校曾经请北京大学的刘红燕博士及刘文文等四位优秀学子来校做以“奋斗与梦想”为主题的论坛活动。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北大学生真诚的态度和幽默的语言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许多学生沉浸在激动中,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上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说出来。有一位同学受到了深深的感动,他说“……我不是羡慕他们考上了北大,而是羡慕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跟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真是虚度光阴。我觉得他们是那么伟大,自己是这样卑微渺小……”说着说着竟哭了起来。其他同学也都踊跃地谈了自己的感受。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这样做就是将学生的立志拼搏之刀磨得更快些。

2.我曾经结合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写出更富亲切感、美感、人情味,易被人接受的提示语。

话题如下:

①校园内,请讲普通话。

②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③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3.在毕业前,让学生给校长、老师或同学写留言。同学们文思敏捷,写出了一段段动人心弦的美文。

当前,几乎各国的学生都存在对母语不感兴趣的现象。我们应认真检查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脱离生活太远、太久,从而有意无意地把母语学习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因此,我们要倡导生活化的语文学习,让母语环境成为语文学习的摇篮。

猜你喜欢

电铃母语同学
母语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母语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什么声音
动手做音乐电铃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巧用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