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08-11-26吴世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多媒体德育教材

吴世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多媒体,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展学生视野

语文科属人文学科,要理解教材的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体验,中学生尤其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认识水平低,对教材提及的现象和情感体验往往缺乏感性的认识,而多媒体教学则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各种材料、光盘、画面及DVD等,可以具体直观的文字、声音、画面、影像、故事等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大大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同时,多媒体的交互性和共享性特点使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课程的实施者变成了课程的开发者和利用者,灵活地运用课程资源,使我们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洲际导弹自述》时,由于学生对导弹缺乏感性认识,对导弹的分类、结构、性能认识不足,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展示,通过直观可视的图像,学生体会到它们的真实面貌,对导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既加强了记忆,又落实了知识点。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使他们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可以改变教师观念,提高课堂效率

在过去,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模式,满堂课海阔天空,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直至自己声音嘶哑,口干舌燥,殊不知学生的注意力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利用多媒体教学,针对上课抽象、难感知的内容,搜集相关知识,认真备好课,适当补充一些具体生动的例子,充分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紧扣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振奋的精神全神贯注投入到学习中,这样老师自始至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抓住学生的思维,上课轻松多了。学生既学到了新的知识,又激活了课堂气氛,觉得我们的老师真棒。如讲授《苏州园林》时通过展示有关图片,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园林的图画美,印证了课文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与学生形成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把上课的内容、练习先制作成课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好内容及习题,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学得透、掌握得牢,难易适中,避免了重复抄写、浪费时间,而且又可以重复利用、修改和补充。基础好的学生达到训练目的,而针对学困生则选一些简单、以突出课本知识为主的习题,使他们学起来感到轻松愉快。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在互动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目的、时机,使学生自己生成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使课堂提问更能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实际,这样就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活跃学生的各种思维,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教师的纯粹的课程执行者地位,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来分析、处理、调整包括教材在内的各种课程资源,使教师如鱼得水,而且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学而不厌。

五、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

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那是政治科和班主任的任务,这就偏离了教育方针。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十分注重教材的思想性,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得到思想的熏陶,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思想内容,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采取多媒体手段,可以收集更多与语文有关的德育手段、方法,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生活、学会思考、提高道德意识。例如:在讲《鸟》这一专题时,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获得感性知识外,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本地区的鸟类生活状况,鸟与人类的和谐关系,人类大肆宰杀鸟类,贪图一时口福造成了鸟类绝迹等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环保道德观念淡薄,导致了生态失衡,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在讲授《白杨礼赞》这一课时,用多媒体投影黄土高原和白杨的图片,让学生体会白杨的形象和特点,接着投影抗战时期延安军民的生活片段,使学生体会我国北方老百姓在艰苦的岁月里,在恶劣的环境下像白杨一样挺拔、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性格,教育学生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课后学生的感悟十分深刻。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收集信息、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否则也会影响我们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多媒体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