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8-11-26高永坚
高永坚
我校自2006年承担第12个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来,在各年级、各学科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线教师共上传“六个一”(即一个课件、一篇论文、一份教案、一课反思、一张试卷、一堂案例)3000多件,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综观各科课题研究的环节,课件制作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普遍存在的矛盾,亟待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克服。
一、课件制作与平常课差异性显著,多媒体教学手段单一
许多教师制作课件,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而是为了应付公开课和课题研究的需要。上课只需花费较少的精力,忽视课堂实际效果,而课件制作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虽然课堂气氛好、信息量大,但这一种效果仅是“冰山一角”,反映不出平常课所达到的效果,反差很大。同时,教学实际中,多媒体仅应用了一小部分功能,即采用单一的文字和静态图片,未将声音、视频、图像等更多的方法应用到课堂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价值。
二、缺乏必要的板书,课件制作力不从心
板书是一堂课知识体系的浓缩,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和再现的一个平台。现在的课件很少设计板书,或设计的板书演示“昙花一现”,或板书与所授内容交错演示。这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思路不清晰,始终无法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只是看了“热闹”,学完后脑子里一片空白,易偏离教学目标,课堂效率低。再者,受客观条件和个人因素的制约,学科教师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仅占少数,而帮助其制作的专业人员又大多对教学内容不熟悉,即“熟的不会,会的不熟”。这样,课件很难反映出学科教师的教学意图,课堂效果仅摆花架,很难求得实效。本来数学作图在黑板上演示效果更佳,但课件中一次成形的几何图形反而淡化了学生作图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很难形成具体化和直观性作图理念。
三、多媒体教学缺乏学科整体性,学生的思维发展受阻
由于各学校缺乏集体攻关、互相协作机制,所有教师的课件制作各自为政,很难形成整体的学科整合体系,即一套完整的学科整合课件。而且受计算机技术制约,很多学科教师很难将学科内容整合到多媒体当中,课堂教学反映不出学科特点和教师的个性展示。而且,由于课件注入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纵向思维拓展不够,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等逻辑推理能力下降。听完一节课印象最深的往往是最感人的影像资料,而对某些问题的深层次认识缺乏必要的升华,有点舍本逐末。同时,多媒体操作与学生有段距离,师生间的互动有名无实,教师不能很好地深入到学生中去。学生与文本授课者正常交流受阻,课堂上有时不需要翻课本,更谈不上阅读、思考,学生思维发展反而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问题的出现,在平常的教学与管理中,我们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训力度,争取使每个一线教师都能得心应手地制作课件。
2.开展集体备课,学科组教师协作攻关,构建学科整体课件体系。
3.课件具体制作中,应将激发学生兴趣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设计模拟环境,构建“做中学”的第二渠道;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拓展课堂交互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还要克服计算机操作下师生地域的限制,尽量深入学生当中,全方位开展师生互动;给足学生的阅读、思考时间,不要盲目追求信息量、多样化。课件板书要直观、简单、醒目,基本反映本课知识体系;课件制作要体现多元评价机制,如课堂观察、测试练习、学生练习评价和学生体验与反思等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必要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应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以达到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