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新课标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008-11-26韩昌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能力课程

韩昌成

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靠地理教师。所以能否完成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教师的素质。那么实施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笔者对此谈六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融会和吸收了世界教育发达国家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代表着现代世界的教改方向,教师只有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发展学生的能力,首先在眼中有学生,要多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和空间,把课堂建成学生活动的平台并努力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其次是淡化、粗化具体知识,强化细化地理意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观念,在各种能力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未来意识等。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它是独特的,永远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领会课程标准,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工作者观念,成为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懂现代教育、站在时代前沿的一代新型教师。

二、倡导平等交往的新型师德

良好新型的师德就是要求我们不但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地理,具有奉献精神,而且要做学生的朋友,要能以同学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往,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要尊重学生的天性,能全面地评价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要赏识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完成新课标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具有宽厚的知识储备

新地理教材不但要求教师在教法上更加开放和灵活,而且要求拓宽知识面。从实行课改的情况来看,这种变化使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但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教师回答不了,而且经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就是要求地理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具有专业地理知识,而且有比较丰厚的文史知识,还应有一定的生物、物理知识,应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不但“洗脑”,而且要“充电”,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地理教学,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四、掌握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内容之一,如用GIS软件制作、输出专题地图,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会增强学生现代意识和科技意识。所以教师不但应掌握多媒体技术,经常使用电化教学,而且要能用电脑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这对中老年教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五、具备较强的调控和组织课堂能力

传统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围绕教师转,只要课上没有太捣蛋的学生,教师就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但新教材要求师生互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这就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不断地调控、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既要使课堂沿着课程要求发展,又要有良好的探索氛围,还要不断地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即由过去的单一角色,变成多重角色。从课改实验区情况来看,课程的开放与灵活,使课堂教学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按部就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很多都是始料不及的。所以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胜任多种角色,必须具备学生真正接受的课堂调控的组织能力。

六、掌握和驾驭多种教学模式

教育专家认为,人们的学习,一种是接受式学习,一种是发现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发现式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新的课程改革能不能成功,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改变,取决于我们的地理教师,是否掌握和驾驭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后,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师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猜测、预想、观察、实践、调查、实验并收集事实依据,最后得出结论并写出报告。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先提出地球自转会出现哪些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并进行了观察、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促进、合作,要用多彩的亲历活动和丰富的知识充实教学过程,要适时介入,要多“点火”,要多运用形成性的鼓励性评价,要不断培养探索气氛。这比接受式学习要花多一些时间,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却是多方面的,不但有量的方面,而且也有质的方面。

2.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使用于阅读较容易的内容,如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因这部分内容文字阐述并不难理解,教师没有必要过细指导,可以让学生自学为主,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设置的问题,先自学再讨论交流,中间穿插教师答疑解难以达到发展的目的。

3.参与活动教学模式

本模式实用于实践性较强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和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天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学习、发展的广阔平台。活动可采用讨论式、调查研究式、竞赛式、讲座式、辩论式等。新课程设计了大量的以活动性、实践性为主的内容,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等。

4.研讨式教学模式

即先设计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个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研讨、交流,然后得出结论,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提高思辨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或迸发创造的火花。所提出的问题不必有标准答案,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参与到“问题”中来就是成功。

5.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这种学习模式要先选定一个项目,然后进行研究。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施进行规划设计等内容的学习。

从实验区情况来看,许多教师掌握了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自己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课程改革激活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主动活泼。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很多教师驾驭不了新教学方式,依然在穿着新鞋走老路。

总之,实施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有新理念、新面貌、新本领、新办法。这是对我们地理教学的挑战,也是地理教学的一次大好机遇,地理教学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