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桥梁
2008-11-26林球
林 球
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传达着民族的精神。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根。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对提高驾驭语文工具的能力,增强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和底蕴是大有裨益的。但当代学生大多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针对这个问题,现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我想,首先还是应该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学习的价值。其次,是给学生架起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桥梁。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我们中国是文化传承上唯一没有断裂的国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文字是表意的,而其他三国的文字则是表音的。表音的文字经过若干年代以后,不凭借工具书是很难知晓其含义的。莎士比亚获得巨大成就,不仅在于他创作了大量的戏剧和十四行诗,还在于他把古英语改造成了现代英语。德国的浮士德、俄国的普希金都是本国语言改造大师。但是,这些国家现在的中小学生都不再学习古代语言,一般人都没有办法阅读古代典籍了。而我们国家,很多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凭借学校教育的基础,能够阅读文言文,直接获取古代先贤留下的智慧。
其次,文言文这种古典语言,能够使得语言表达典雅、庄重起来。首都北京的世纪坛的铭文、香港回归纪念碑的碑文,以及一些重要建筑的铭文,常常是使用半文半白甚至全用文言文写就的骈体文。国家的一些机关的文件,常常也是使用凝重严肃的带一点古典味的文字来表达。可以说,这既是语境的需要,也是语言发布者地位的象征。越南人平时都讲越南化了的法语,但是,一有红白喜事,则会使用上几个汉字,以表明自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第三,社会语言运用中,凡是使用了典雅语言的地方都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很多商品广告、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的命名,都常常给人富有文化底蕴的感觉。一个人如果能够脱口而出地引用或运用古代先贤的话语,就能够很快将道理阐述明白,引起在场其他人的巨大共鸣,起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第四,古代典籍经过千百年的时间洗礼流传到今天,且作为我们中小学生学习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积淀着古代先贤对社会、对人生的深邃的思考,充满着浩瀚的智慧,凝聚着无数先贤的人生哲学。我们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头前进。
第五,我们可以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成语典故,很多精辟的论述,很多精彩的表达,我们完全可以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直接拿来为我所用,使表达简洁凝练、深刻睿智。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架起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桥梁。可以通过让学生仔细体会文言文中出现的寓言故事来激起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学好文言文的目的。
寓言一直被称为“智慧的花,哲学的诗”,它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又充满诗意的美。它好像带刺的玫瑰,花朵给人美的享受,刺却使人警醒。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寓言是一颗独特的璀璨的明珠。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更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所以,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文说:“寓言是穿有外衣的真理。”从古到今,寓言不断地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和希腊。印度和古希腊都有经典的寓言专著,中国寓言则大量寄居在散文著作中。它们大多叙述生动,哲理深刻,独立流传,具有无穷的魅力。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叶公好龙》等,都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经常运用并有固定意义的成语,至今学生们仍然能从语文课本中读到。由此可见,寓言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在我国,先秦是古代寓言的产生期和第一个繁荣期,是寓言文学兴盛的黄金时代。在“百家争鸣”的学术争论中,出现了用寓言故事表达政治哲理思想的倾向,使寓言成为一种战胜论敌的有效手段。为了通俗而广泛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各学派在吸取民间譬喻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这时的诸子百家,如韩非子、列子、孟子、墨子等人的著作中均有丰富精彩的寓言。最突出的是庄子的寓言,辛辣有力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就数量而言,先秦寓言的丰盛,也是举世界罕见的。伊索寓言总共只有三百多则,而据初步统计,先秦诸子寓言竟近千则,足见先秦寓言的兴盛与繁荣。
《伊索寓言》给西方文学增添了一抹幽默奇趣的光辉,先秦寓言对我国文学的影响也同样是极为深远的。它们大大地丰富了古代汉语,有的在岁月的沉积中渐渐成为了格言、谚语和成语,经常为人民群众所运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高峰。
因此,当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感到乏味或者困难的时候,不妨从引导他们欣赏寓言故事的角度激起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了,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