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8-11-26杨信会
杨信会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始终要注意育人,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只有坚持教书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魏老师言之有理,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育人更要育心。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其育人作用毋庸置疑。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
语文学科拥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无数的名篇佳作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才华,积累了珍贵的人生经验,闪耀着高尚的情操,这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一、利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例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就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教材。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正处于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学生将面临种种困惑。为此,我运用课文《在山的那边》,告诉学生在通往理想的路上,要不怕困难,必须经历艰苦跋涉,才能到达理想的境界;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告诉学生面对困难时,要将困难化大为小,化整为零,一个一个地认真地去克服,最终会取得成功的。不是有一首歌中也唱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吗?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则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2.对学生进行亲情、友情教育。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有关亲情的素材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比如可利用莫怀戚的《散步》教育学生要用爱心来营造家庭的和谐与温暖;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有意识地强调联系生活实际,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这对那些不理解父母的特殊关爱的同学起了很大的教育,可以让人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体验人间的至爱亲情;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在以前教学《羚羊木雕》时,让学生感受到友谊的美好的同时,也让他们开始思考怎样与别人相处。
3.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理。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我的信念》,就是对学生这方面教育的一篇好课文。这篇文章以自传的形式告诉人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才能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才能做到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拼搏进取。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告诉了我们;面对困难不要怕,只要我们能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最终也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这些优美的文章,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学会了应怎样对待亲情、友情,学会了善待周围一切关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学会了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了如何保持一颗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这的确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利用古诗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选入中学课本中许多古诗文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例如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营造良好的心境,我们就可以选择抒发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古诗词让学生学习。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道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壮志豪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便一改过去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以乐观向上取而代之。这样的古诗词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理。再如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时,我们可以选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孟子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经边艰苦的磨炼。
三、在语文活动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活动课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交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或演讲比赛,或主持人大赛,或演课本剧等等。在《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中,学生领略了科学世界的神奇奥秘和无穷魅力,受到了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的陶冶和感染,培养了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可见,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多样化、民主化和艺术化的渠道。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这样既增强了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又贴近学生的心理,这不就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