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主题阅读训练
2008-11-19夏飞
夏 飞
【主题导语】
据瑞典、印度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14513次。这些战争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使36.4亿人丧生。损失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以铺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环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战争,不但使很多人丧生,而且阻碍经济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战争使繁荣兴盛成为一片废墟,使安定幸福化为泡影,附之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留给人们心灵深处难以愈合的伤痛。我们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就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
战争带给人们的是长久的伤痛,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永远的深思。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次“战争”主题的阅读训练,相信你的心灵也将会在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
(一)美国刀 杨汉光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参加朝鲜战争,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他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3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
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
这把刀一尺长,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刀柄上有“U·S”字样。父亲说,这把刀是他亲自从美国人手里夺过来的。
美国人的刀到了我家里,用来切菜、切肉,尤其是砍骨头。美国人的刀不但锋利,而且坚硬,砍骨头如砍麻秆,一刀下去没有不断的。左邻右舍遇到硬骨头,也常常借我们的刀砍,砍来砍去就砍出了名,人人知道杨家有一把美国人造的好刀。
离我家不远有个打刀高手,方圆几百里闻名,人称“刀王”。刀王不服气,特意挑选精铁纯钢,打造了一把硬刀,来和美国刀比拼,刀口对刀口,奋力猛砍。结果,他精心打造的硬刀被砍出半寸深的缺口,美国刀却完好无损。刀王生气地说:“美国刀真他妈的厉害,要是再跟美国佬打仗,我也上前线,夺他娘一把好刀回来!”
邻居家的刀换了一把又一把,我们家的美国刀依然好象新的一样,寒光逼人。美国人为什么能造出这么好的刀呢?我们这样想着,忍不住对那遥远的国度生出几分向往。
岁月在刀起刀落中悄然流逝,父亲老了,我们长大了。姐姐长大后读大学,读研究生,又出国留学。她去的正是美国,那个生产好刀的地方。
几年后,姐姐打电话给父亲,说她准备做美国人,不回来了。
父亲问:“为什么?”
姐姐说:“美国很好。”“美国好在哪里?”
“美国很多方面都比中国好。他们四十多年前就能造出那么好的刀……”
父亲沉下脸,严肃地说:“你听着,在朝鲜,没有好刀的中国人,把有好刀的美国人打败了。”
父亲挂断了电话,不再听姐姐的任何解释,他很伤心。伤心的父亲把美国刀藏了起来,严禁我们再用它来切菜、切肉、砍骨头,连看一眼都不允许。
想不到,两个月后,姐姐从美国回来了,而且决定永远不再走。
父亲不解地问:“你不是说美国很好吗?为什么要回来?”
姐姐抚摸着父亲的白发说:“我从您的身上,看到了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中国总有一天会比美国好的。”
有两行眼泪,在父亲的老脸上缓缓流下来。
1.阅读文中划线语句,然后回答:中国人凭什么能打败美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心的父亲把美国刀藏了起来,严禁我们再用它来切菜、切肉、砍骨头,连看一眼都不允许。”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部分写姐姐从美国回来了,她抚摸着父亲的白发说:“我从您的身上,看到了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中国总有一天会比美国好的。”姐姐为什么会从美国回来?“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后,结合当前形势,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战争,有胜必有败,“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战争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能经得住战争考验的可谓“真将军”,像司马迁的《细柳营》中就表现了周亚夫这样一位“真将军”,他忠于职守、刚正不阿、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也请你说出你心目中最佩服的一位将军和他的一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美)杜普伊
兵不厌诈是拜占庭军队所崇尚的作战原则,只要有可能,他们便屡屡使用。他们对西方骑士那种虚伪的荣誉感嗤之以鼻。他们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损失,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甚至不发一枪一箭来赢得战争的胜利。阴谋诡计和威胁利诱是他们惯用的手段,而且认为完全是正当体面的。拜占庭人也是进行各种各样心理战的行家里手,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引起敌人内部的混乱和纠纷,甚至大言不惭地使用欺骗性宣传来提高自己部队的士气。
从某些现代战争的观点来看,人们不必过分责难拜占庭的那种不够道德的实用主义做法。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解决其民族生存这一基本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有效而又并非胡作非为的手段。而且他们也遵循了一种战争的道德准则,只不过没有始终坚持罢了。(通常)他们对于已经签订的条约是信守不渝的,俘虏来的男女百姓尽可能根据条件的许可予以妥善对待。对于勇敢的但却战败了的敌人通常也给予宽大和尊重。
这就是拜占庭的军事体制。从公元700年至1000年这一时期内,拜占庭依靠这种体制击退了斯拉夫人和撒拉逊人对帝国边境日甚一日的蚕食进攻。到了这一时期末,拜占庭帝国的疆界在巴尔干、小亚细亚、叙利亚、亚美尼亚、意大利以及地中海岛屿等地区得到了稳步的扩展。疆土的扩展并不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的防御性战略,而恰恰正是合乎逻辑地实施这一战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客观地估计到自己军事力量不断增长和穆斯林威胁逐步减弱的结果。
11世纪期间,尽管拜占庭帝国的国内条件和行政管理状况逐步恶化,但是,在曼兹喀特战役(1071年)之前,它的军队始终没有削弱。曼兹喀特战役是拜占庭和塞尔柱王朝之间的一场骑兵战。战斗结果,拜占庭皇帝罗曼纳斯·戴奥真尼斯彻底败北。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的军队对这次战役没有充分的准备。其次,他坚持在开阔而又起伏不平的乡村地形上用重骑兵袭击土耳其行动敏捷的弓箭骑兵,而侧翼和背后又得不到充分的掩护。最后,预备队又偷偷撤退,使部队主力的后背失去了掩护,从而使拜占庭军队的形势更加恶化了。结果拜占庭全军覆没,负了伤的皇帝被俘。一夜之间拜占庭帝国在亚洲的疆土全部落入土耳其之手。
曼兹喀特战役惨败后,拜占庭国内战乱四起,不久又丧失了作为它军队的(特别是骑兵)主要来源的安纳托利亚地区。从此,拜占庭帝国一蹶不振,再无复兴之日。
1.划线句中的“那种不够道德的实用主义做法”是指上文中提到的哪些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归纳拜占庭的军事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曼兹喀特战役中,结果拜占庭全军覆没,负了伤的皇帝被俘。请简要概述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外阅读知识,填写下列内容。
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这部名著指的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三)在柏林 (美)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妇女。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着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老兵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去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并体会表达作用。
(1)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所选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柏林》这篇小小说写的是发生在柏林的一节火车厢中的故事。文章开头写到“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男子”,结尾写那位“头发灰白”的后备役老兵的叙述:“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请你针对故事情节,选取一点写一段赏析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
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2000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选自《南方周末》)
1.本文的标题是一个假设复句的前一个分句,请你阅读本文后摘录文中语句补写出下一个分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1)看《四郎探母》时,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请说说你对“只好”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请结合全文,简析“柔弱”和“强韧”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作家曹文轩认为,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以变为常识,但只有一样是不会衰老的,那就是美。东方有一轮红日,你的祖父看到的时候会感动,你的父亲一样会感动,而你,你的子子孙孙,每当看到这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都会被它感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最经典的场面,就是安德烈公爵躺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万念俱灰,祖国、民族以及他的爱情都已破碎,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什么东西使他又获得了生存的勇气?既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崇高的精神,而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森林、草原以及河流。这就是美的力量。因此,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
(1)曹文轩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你同意曹文轩的看法吗?若同意,请再举一文学名著里的人物来验证;若不同意,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王昌龄《出塞》中的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回答后面的问题。
(1)“阴山”在地理上是指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面空缺处填写一句话,使前后衔接。
我还想指出,___________,而在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的驿站;甚至在战争时期,也不能完全阻止文化的交流。
5.时事链接。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004年,以陈水扁为首的台湾当局变本加厉地进行“台独”分裂活动;2005年春夏之交,应中国共产党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台湾民众对此高度关注。
①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台湾民意支持率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样的数据变化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代表团来大陆访问时,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他曾动情地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人民一家亲。假设宋主席在返台前到你校参观,请你代表全校师生,在中国的古诗词曲中任选两句或思乡、或思亲的诗句,敬托他捎给台湾的中学生,你会选哪两句?你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五)化敌为友(节选)
李智宏
194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
尽管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花,但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人群。大批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划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
她们之中每一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毅然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叶夫图申科在故事的结尾写了这样一句令人深思的话:“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
(选自《课堂内外》)
1.本文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理清本文记叙事件的六大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文末划线句子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本文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
侵越战争期间,美国一位名叫汤普森的士兵,在一次伏击战中,为了使包围圈里的9名越南平民免遭屠杀,竟然掉转枪口,对准自己的战友:“你们开枪,我也开枪!”最近,美国一家公司以“谁是你心中的英雄”为题,对民众进行调查,被选出的20位人中,不仅有已故总统林肯、华盛顿等叱咤风云的人物,竟然还有这位汤普森,而且位居第二。
面对残酷的战争,仍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面对杀戮和流血,仍能让隐藏在心灵深处的人性抬起头来,面对__________,__________,难道这不是英雄吗?
(选自《扬子晚报》)
(1)在横线上填写两个短语,使之与前面的语句一同构成排比。
(2)请你为汤普森士兵当初的行为写一句有文采的赞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请你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1)从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上表,很多人都和你有着一样的心情,那就是: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那么就请你拟写一句宣传口号,以表达大家共同的心声。
【参考答案】
(一)1.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
2.因为这把刀让姐姐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使父亲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3.因为她从父亲的话中得到了启示,同时也说明她被父亲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是指父亲爱国的赤子之情。
4.略(此题为开放题,提示:①认识:尽管美国目前的科技水平比较发达,但是,并不是美国的什么都比中国好。②决心:我们应该以振兴祖国为己任,为建设一个强大文明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5.略(如:岳飞抗金的故事;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或解放战争中的10大元帅、10大将军和他们的故事等)
(二)1.①兵不厌诈,进行各种各样心理战,甚至使用欺骗性宣传来提高自己部队的士气。②以最小的损失赢得战争的胜利,阴谋诡计和威胁利诱是他们惯用的手段。
2.①兵不厌诈是拜占庭军队所崇尚的作战原则,只要有可能,他们便屡屡使用。②他们对于已经签订的条约是信守不渝的,俘虏来的男女百姓尽可能根据条件的许可予以妥善对待。③他们对于勇敢的但却战败了的敌人通常也给予宽大和尊重。
3.①军队对这次战役没有充分的准备。②坚持在开阔而又起伏不平的乡村地形上用重骑兵袭击土耳其行动敏捷的弓箭骑兵,而侧翼和背后又得不到充分的掩护。③预备队又偷偷撤退,使部队主力的后背失去了掩护,从而使拜占庭军队的形势更加恶化了。
4.《水浒传》施耐庵
(三)(1)说明健壮男子都去了前线,暗示本文主题,明确故事发生的地点。(2)数数的声音不正常,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从内容来看,老妇人刚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
2.曲折地叙写战争的残酷,反对战争
3.示例:结尾写人们听了老兵的话后,“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种静不单是人们对老兵一家的深切同情,为这个女人的不幸所震撼,同时也反映了德国战败前疲惫、死寂的气氛。他们用这种可怕的静,表达出对自己、对祖国命运的担忧。(提示:从老兵的叙述看,德国的健壮男子大部分都在战争中死去了,可见德国在战争中人员的巨大消耗,预示着德国的必然战败)
(四)1.(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你就会懂得文化为什么是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
2.示例:(1)一句唱腔,灼痛了几十年的老伤疤。作者能够理解父亲—一那个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的痛苦,但此情此景,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只好紧握着他的手,用这样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同情和抚慰。(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或“文化在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增进大家相互的理解,凝聚社会的文化认同。
3.(1)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2)略
4.(1)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段进入河北省西北部,连绵1200多公里,南北宽50—100公里,是黄河流域的北部界线。(2)阴山一带在民族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个战场。
5.(1)①连宋访问大陆后,民意支持率大幅上升,而陈水扁的民意支持率大幅降低。(意思接近即可)②台湾民意拥护祖国统一,“台独”不得人心。(意思接近即可)(2)思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亲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1.是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
2.时间:1944年的冬天;地点:莫斯科大街上;人物:两万德国战俘、围观的人群、大批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事件的起因:押送战俘;经过:有一位妇女给一个年轻俘虏送面包吃,年轻俘虏感激,下跪磕头;结果: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了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3.叶夫图申科的这句话,道出了人类面对敌人时所能表现出的最伟大的善良以及最伟大的生命关怀。
4.示例:①人类需要相互关爱,世界需要和平发展。②和平的“敌人”不仅仅只是战争,还有一切形式的暴力、恐怖、压制、干预、掠夺。③和平是全人类的太阳,是生命永恒的福音。④人世间所有的美好、善良、友爱、人道、幸福、互助、博爱等理念,全都包容在和平之中。⑤要维护人类的和平,只有“让世界充满爱”。
5.(1)眼前的生命危险,仍然保护无辜的平民;(2)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过时间的隧道,汤普森当初的行为依然散发出人性的芬芳。
6.(1)示例:①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③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④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⑤大多数侵略国军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人数。(根据图表数据进行信息筛选,可从多角度回答问题,答案开放性很大) (2)示例:①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永驻人间;②以史为鉴,珍惜和平;③铸剑为犁,和平永驻。(只要琅琅上口即可)
(作者地址:安徽利辛县巩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