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008-11-17梁日忠褚跃德王英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10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维度

梁日忠 褚跃德 王英春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 要: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价值观量表,考察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的关系。结果表明:1)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价值观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行为方式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 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健康的担心”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3) 相关分析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大多数维度都有显著相关。

关键词:价值观;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402-03

The Relation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Values of Sport Major Students

LIANG Ri-zhong, CHU Yue-de, WANG Ying-chu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General well-being scale and the values measuring form were administered to sport major and general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ll-being and values, Sport major students had higher score in sexu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than general studen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sport major and general students hav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two respects.

Key words: values; subjective well-being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就已明确指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1],常能体验到幸福感的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康成长的人[2],因而它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指标,幸福感高则心理健康水平高[3]。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是个性心理的核心成分[4]。价值观会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5]。笔者认为,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其它专业的大学生虽然有着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但由于所接受专业课教育以及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可能存在着某些差异,为此,笔者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为开展本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西高校在校二年级本科大学生为被试,共发出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36份,有效率为89%。被试年龄范围18~24岁,平均年龄为19.6岁。其中体育专业266人,非体育专业270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GWB)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对幸福的陈述,问卷可以计算总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国内段建华对量表进行了修订[6]。问卷共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和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和松弛与紧张6个维度。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69~0.89之间,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1.2.2 大学生价值观量表 本量表是由张宏如编写的一种自陈式的大学生价值观量表。量表包括社会目标、个人目标和行为方式3个维度。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76~0.83之间。

1.2.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搜集问卷,当场收回问卷。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检验 ┆以价值观的3个维度为组内变量,以体育和非体育2个专业为组间变量进行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内变量的主效应显著( p<0.001);组间变量的主效应显著(p<0.05);组内变量和组间变量的交互作用显著(p< 0.001)。为了能更为清楚的看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同一专业大学生在价值观的3个维度上的差异,进一步对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校验。

表1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的平均数(M±SD) 比较

注:*** p<0.001,**p<0.01, *p <0.05。ナ紫龋分别考察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2个水平上,价值观的3个维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中,价值观的3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p<0.001);在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中,价值观的3个维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 <0.05);从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各维度的得分看,行为方式得分最高,其次为个人目标得分,最后是社会目标得分;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中,个人目标得分最高,其次为行为方式得分,最后为社会目标得分。总体而言,个人目标和行为方式等体现个人本位的两个维度都排在前面,而体现社会本位的社会目标则都排在最后,表现为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倾斜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大学生社会环境的总体价值观念并不理想,公民意识不够突出。相反,在家庭归属方面取向突出,自我成长意识、自我观念、自我兴趣倾向明显,非常关注自身意愿的满足。这也说明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而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为了能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然后,分别考察在价值观的3个维度上,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社会目标上,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存在显著差异( p<0.01);在个人目标上,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在行为方式上,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以看出,在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2个维度上体育专业学生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且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p <0.01)。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文化素质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大都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专业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与个人文化素养、品德关系不大。把精力集中在自身的专业学习方面,思想上则不求上进,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另外,因为社会对体育专业的偏见,体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地位、能力感觉自卑,这反而会造成对社会的漠不关心,国家民族意识淡化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而行为方式维度方面体育专业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这可能与体育竞技特有的竞技环境有关,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机会要比非体育专业学生多得多,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性格,在自信心、自制力、敢于冒险刺激、人际关系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因而在价值取向上行为方式的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2.2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比较 计算个体在问卷所有项目上的得分,体育专业总得分为81.37,非体育专业得分为79.28。总体来看,两类人群的得分均高于量表平均分(75),说明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体验到了更多的积极情感。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体育专业学生总体幸福感总体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经检验显示差异达到显著( p <0.05)。其原因可能是体育专业学生由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多数学生在不断的与人交往中养成了较为活泼乐观的性格,体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身体健康和相貌感觉较非体育专业要好,同时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场所丰富多样,生活也较其它专业学生丰富,而且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划分得更为具体和明确,如掌握一项技能或在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等,他们很快地得到提高和进步的反馈信息,能经常地体验到目标完成后的成就感,有助于促进幸福感的改善。

2.3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检验 ┆以主观幸福感的6个维度为因变量,以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F(6,529)=4.16,p <0.001。简单对比检验发现,在“对健康的担心”上,非体育专业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育专业的得分。

表2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数

( M±SD )比较

注** p <0.01。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体育专业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关系,体格、体能、健壮等因素占据优势,身体自尊水平较高,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相貌感觉较非体育专业要好,对健康担心的程度较少,因而得分较高。另外,可能还是因为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压力方面较非体育专业学生轻松,非体育专业学生课程多,还要有英语考级,多数同学认为压力大,运动与锻炼的时间少。这也是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健康的担心”因子上有显著差异的原因。

2.4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计算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得分之间的相关,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N=266)

注 **p<0.01 *p <0.05。

价值观的社会目标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存在显著相关,与“松弛与紧张”相关不显著( p>0.05),价值观的个人目标则与主观幸福感的“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驰与紧张”六个因子全部相关显著,行为方式除了与“对健康的担心”因子负相关(p <0.01)外,与其它因子相关不显著。分析发现,偏重社会目标的个体,表现出对生存环境状况的极大重视,当个体处于社会公正有序,社会风气良好的环境时,就会感到幸福。偏重于个人目标的个体,表现为当金钱、权力、成就、亲情和学习目标达到一定的期望值时就会感觉到较高的幸福感,反之幸福感则低。目前大学生生存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导致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冲突、偏离的不利因素,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不稳定等诸多特点又易使他们陷入价值冲突,加上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往往难以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容易使大学生出现思想偏执和心理叛逆,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心理健康的表现以及个体价值观在心理健康发展、调节诸因素上的作用,构建以价值观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同时也将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价值观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在价值观的社会目标、个人目标和行为方式3个维度,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存在显著差异;

2) 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高于非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健康的担心”高于体育专业大学生;

3)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大多数维度的相关达到显著的水平。

3.2 建议 ┆1) 注重人格塑造,培养健全人格。体验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人格对这种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人格教育帮助大学生构建合理的人格结构,从而培养体验幸福感的能力。

2) 加强价值观教育,改善大学生幸福感。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因而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不稳定的,因而要加强结合多方面力量的参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3.

[2] 谭春芳,邱显清,李焰.初中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23-726.

[3] 王雁,王春萍,孙延超,等.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受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67-69.

[4] 邱礼会吉尔.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5] 张麒.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6] 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1):56-57.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维度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后印象
画与话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