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头与幞头

2008-11-17朱筱新

百科知识 2008年21期
关键词:梦溪笔谈方巾头巾

朱筱新

在古代中国,凡举行冠礼后的成年男子,日常外出或与外人接触,都要佩戴各种头衣,以作为一种礼节。普通百姓佩戴的头衣,通常是在发髻上罩一块方巾,将头一直覆盖到前额。这块方巾称为帕头,亦作幅头、陌头、绡头、络头等。用其罩头时,先从脑后包到前额,再在额头处打一个结。这种罩头的方式,很像今天陕北地区农民们常用白羊肚手巾包头的方法。

帕头在后代又发生一些变化,而被称为幞头,亦作幞头。宋代学者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一书中记道:“后周武帝遂裁出四脚,名曰幞头,逐日就头裹之。”北周武帝制作的幞头,是将罩头的方巾裁制出四个脚,用于裹头。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这种幞头的罩头方法:“幞头一谓之四脚,及四带也,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即用方巾罩头时,将方巾的两个角于脑后打结,并扎成两脚,让其自然下垂;再将方巾的另外两个脚向上反折,在头顶处打结。打结的位置正处于头顶发髻前端,于是便出现后高前低的样式。幞头四脚的这种打结方式,古人认为具有尚文、重武的含义。“二脚系于上前,法武也;二脚垂于后,法文也。”(《云麓漫钞》)至于幞头问世的原因,《新唐书·车服志》称:“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幞头的问世,是与军队训练和作战的需要有关。

后代的幞头又有进一步的改进。“……隋大业十年,吏部尚书牛弘上疏曰:‘裹头者,内宜著巾子,以桐木为内外,黑漆。”(《云麓漫钞》)隋炀帝时,宰相牛弘请求用桐木制成幞头的样式,称为巾子,实际是作为幞头的硬质衬垫。其外面再罩以丝帛等材料,作为日常的头衣,使佩戴幞头既便捷,又有了固定的形状。

唐朝时期,幞头已成为官场的正式装束。唐太宗就曾“制进德冠以赐贵臣……进德冠制如幞头,皇太子乘马则服进德冠。”(《新唐书·车服志》)制作幞头巾予的材料更是多种多样。“其巾子先以结藤为之,名曰‘藤巾子,加楮皮数层为之里。亦有草巾子者,以其价廉,士人鲜服。后取其轻便,遂撤其楮作粘纱巾。近年如藤巾、草巾俱废,止以漆纱为之,谓之‘纱巾,而粘纱亦不复作矣。”“武后赐百僚丝葛巾子,中宗赐宰相内样巾子,盖于裹头帛下著巾子耳。”(王得臣《麈史·礼仪》)可见,幞头巾子先后采用过藤条编织、粘纱、草编织和漆纱等制作。用这些材料制作巾子,使幞头有一个硬质衬垫,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幞头因此成型,还比较轻便,佩戴舒适。

唐朝幞头的巾子形状有各种形制。“其巾之样始作前屈,谓之‘敛巾,久之,作微敛而已。后为稍直者,又变而后仰,谓之‘偃巾。已而又为直巾者,又为上下差狭而中大者,谓之‘梭巾。今乃制为平直巾矣。”幞头巾子从“敛巾”的前倾状,变为“偃巾”的后仰状,进而又变为“直巾”的垂直状。

唐代幞头形制之所以多样性,主要是出于个人的喜好。“然折上巾以余帛折之而上系,今谓之幞头小脚。其所垂两脚稍屈而上,日‘朝天巾;后又为两阔脚短而锐者,名‘牛耳幞头,唐谓之‘软裹。至中末以后浸为展脚者,今所服是也。然则制度扉一,出于人之私好而已。”唐代不仅幞头巾子形制多样,后面下垂的两个脚也多有装饰。或将下垂的两脚加长,裁剪出特定的形状;或将两个下垂的脚用硬质的材料,诸如金属丝捆扎起来,或衬以木片,不使其下垂。“其两脚始则全狭后而长,稍变又阔而短,今长短阔狭仅得中矣。”(《麈史·礼仪》)。当时幞头的两脚有形似牛耳的短而尖状、稍弯曲向上状、长条状、短宽状等。唐僖宗时,宫女和宦官用木围头,以纸绢为衬,就着铜铁丝制成的骨架制成幞头的两脚。这种幞头因佩戴十分方便,还为皇帝所喜爱。“取其缓急之便,不暇如平时对镜系裹也。僖宗爱之,遂制成而进御。”(《云麓漫钞》)连唐僖宗都将这种幞头作为自己的常服,说明当时两脚经过装饰后的幞头已成为士庶皆宜的一种头衣。因为幞头的两脚或下垂,或向两侧或向上伸展,故有垂脚、展脚或跷脚幞头之分。还因幞头两脚的制作材料不同,又有软硬之分。“唐制,惟人主得用硬脚。晚唐方镇擅命,始僭用硬脚。”(《梦溪笔谈》卷一)

五代时期,幞头两脚的形制越来越多。“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僭位之主,各创新样,或翘上而反折于下,或如团扇,焦叶之状,合把于前。”楚国国主马希范制作的幞头两脚“左右长尺余,谓之龙角。人或误触之,则终日头痛。”刘汉高祖在后晋时曾任并州衙校,“裹幞头,左右长尺余,横直之,不复上翘,迄今不改。”(《云麓漫钞》)

宋代的幞头两脚的形制更多。“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梦溪笔谈》)根据幞头两个脚的位置,又有展脚幞头、交脚幞头之分。

1999年,考古工作者在泰州东郊的宋代蒋师益墓中出土了一顶展脚幞头。幞头外面罩以罗纱,并髹黑漆。两脚用粗铜丝制作骨架,上缠网状细铜丝。幞头高21厘米,直径为18厘米,单脚长53.5厘米,通长116厘米。这件文物的出土,使后人得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幞头的形制和样式。

责任编辑常汝先

猜你喜欢

梦溪笔谈方巾头巾
四条头巾
沈括与《梦溪笔谈》
头巾的颜色
头巾的颜色
牛仔的大方巾
《梦溪笔谈》“甲子纳音”构造方法的数学分析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20世纪以来《梦溪笔谈》语言研究综述
小班体育活动:有趣的小方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