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Q应灾传播效果实证研究

2008-11-13

总裁 2008年7期
关键词:实证效果

黄 娴

摘 要:QQ 应灾传播就是指在灾难发生及存续期内,传播主体运用各种符号借助QQ 交流有关灾难的各种信息以达到应对灾难或发生相应的变化的活动。在汶川大地震中QQ发挥着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揭示了QQ应灾传播的分化效果,指出要从“系统”的观念出发来提高QQ应灾传播的效果。

关键词:QQ;应灾传播;效果;可信度;实证

1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了江西财经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作为抽样对象。笔者选择该样本,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据腾讯公司介绍QQ主要用户群的年龄集中在15-30岁,那么高校大学生应该是这个群体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准社会人”,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社会化的程度又不是很高,因此他们有更多关注灾难的时间条件和心理条件。其次,江西财经大学是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兼有法、工、文、理、农、教育、哲学、历史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每年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因此选择这样的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能够反映出这个特殊群体的QQ应灾传播效果。笔者在2008年6月3日至5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整理后获得有效问卷416份,有效率达94.5%。

本次研究首先考察的问题是“您有几个QQ群?”,在416份有效样本中,拥有QQ的比例为99.52%。具体的样本构成情况为:性别构成中,男占 46.63%,女占 53.37%;地区分布情况是:东北(辽、吉、黑)2.88%,北部沿海(京、津 、冀 、鲁)6.73%,东 部 沿 海( 沪、苏、浙)4.33%,南部沿海( 闽、粤、海) 5.29%,中部黄河流域( 豫、晋) 3.37%,中部长江流域( 鄂、湘、赣、皖) 63.7% ,西 南( 川、贵、云、桂、藏、渝)8.17%,西北( 陕、甘、青、蒙、新、宁)5.53%。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经过Excel统计处理后,调查结果从QQ应灾传播效果、制约QQ应灾传播效果的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2.1 QQ应灾传播的效果

2.1.1 QQ应灾信息再传播情况

表1 QQ信息传播情况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QQ群上的应灾信息并不是全部都会被大学生们再传播,能够进入再传播的信息仅是众多应灾信息中的一部分。

表2 QQ应灾信息再传播情况

(“missing”为没有QQ群的2个调查对象)

QQ用户对于应灾信息的再传播行为呈现出“两极增加,中间基本不变”的态势,即一方面应灾信息的再传播行为因为灾难事件的发生而增加,另一方面应灾信息的不传播行为也随着灾难事件的发生而增加。因为灾难事件的紧急性和重要程度会对人们形成一种压力,从而增加人们对QQ应灾信息的再传播行为,但同时这种压力也会导致人们为避免自己的再传播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而减少传播。

2.1.2 QQ应灾信息引发讨论和回复情况

表3 QQ应灾信息反馈情况及统计计算

衡量QQ应灾传播效果的另一个因子就是QQ群上应灾信息引发的讨论和回复情况,因此笔者要求调查对象将应灾信息的6个类别,按照引发讨论或回复的多寡排列出较多的前三位。即我们便可以清晰的看到“祈福鼓励信息”、“捐赠信息”、“救助信息”在QQ应灾传播中引发的讨论和回复最多。(参见表3)因此,相比其他类别的信息,这三类信息的传播效果相对好一些。

2.2 制约QQ应灾传播效果的因素

2.2.1 信息的内容

通过调查发现,依据大学生对QQ群上应灾信息再传播次数的多少,排名前三位的信息类别仍然依次为“祈福鼓励信息”、“捐赠信息”、“救助信息”。(参加表4)

表4 QQ应灾信息再传播内容统计

2.2.2 信息的可信度

本次调查发现有55.78%的大学生认为QQ群上应灾信息仅有部分可信,27.4%的大学生认为大部分可信,有15.14%的人认为不怎么可信,有0.48%的人认为根本不可信。

2.2.3 传播的渠道

就本次调查的结果而言,QQ群和论坛是大学生选择传播应灾信息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总样本的75.60%和63.53%。这也就是说若应灾信息的目标受众是高校学生,那么应灾信息的初始传播者或者中间传播者要想提高传播效果,运用多种传播渠道比只运用一种效果要好一些,在传播应灾信息时应该考虑至少两种传播渠道即QQ群和论坛。

2.2.4 传播的技巧

表5 QQ应灾传播态度分析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高校学生再传播QQ应灾信息所获得的心理认同和精神嘉奖有助于增加他们的再传播行为,而像可以实现的物质奖励则不太会对他们的再传播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从上表来看,如果应灾信息的生产者或者最初发布者期望这些信息能够被大学生再传播,在大学生中产生效果,那么就需要在信息中加入更多积极的心理因素,使他们能够在对QQ应灾信息再传播的行为中获得的更多的心理认同和精神奖励。

2.2.5 传播对象的接受行为特点

表6 QQ应灾信息证实情况

对传播对象接受行为的考察主要是对他们是否证实QQ群上的应灾信息以及发现QQ群上的应灾信息存在不真实情况时的行为的考察。经过分析发现有34.38%的大学生不会去证实QQ群上的应灾信息,有29.81%的人仅是偶尔证实这些信息。也就是说他们很少去证实QQ群上的应灾信息,这就为虚假的应灾信息的蔓延创造了条件。虚假的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证实和纠正,一旦被发现,就会降低QQ应灾信息的整体可信度,从而抑制QQ应灾传播效果。

3 启示

3.1 QQ应灾传播效果整体评价

QQ上的应灾信息虽然有很高的到达率,但是这些信息并不会全部获得再传播,从这一点来说对于大部分以再传播为目的应灾信息而言,传播效果无疑是不理想的。QQ应灾信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引发了回复和讨论的应灾信息中却呈现出了强弱力量的对比。因此QQ应灾传播效果总体呈现出一定的分化,一部分信息呈现出了相对较强的传播效果,而另一部分则表现较弱。

3.2 提高QQ应灾信息可信度,增强传播效果

QQ应灾信息的可信度不高,然而信息的可信度是QQ应灾信息得以再传播的标准之一,从这个角度说,QQ应灾信息可信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强QQ应灾传播的效果。提高QQ上应灾信息的可信度,除了信息的发布者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外,还可以适当考虑一些传播技巧,比如在传播应灾信息时综合使用文字和图片甚至视频等元素,在发布信息的同时加注信息的来源(如网址等),多使用具体的数字说明问题等。

QQ群上的应灾信息很少得到高校学生的证实,然而面对灾难,处于灾区之外的人是很难得到第一手资料的,因此不通过证实,很难辨别各种应灾信息的真伪,也就谈不上评估信息了。而对于已经发现的虚假信息,以自己的不作为来应对,缺乏对虚假信息的思辨性回应和揭露,会间接放任虚假应灾信息的蔓延,从而降低QQ应灾信息的可信度。

3.3 观念系统化,提高QQ应灾传播效果

有一半多的人对QQ群上信息的再传播行为会因为事件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面对灾难,QQ群上的应灾信息被再传播的可能性是会提高的,也就是说QQ的应灾传播效果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和可能。然而,提高QQ的应灾传播效果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以传播学为视角,将观念“系统化”,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信息的内容、信息的可信度、传播的渠道、传播的技巧、传播对象的个人特征等制约因素。具体来说就是综合考虑信息的感染力、信息的价值、信息的重要性,还要灵活运用一些传播技巧,丰富信息的表现形式,完整呈现信息的源头,以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同时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渠道,不仅可以运用QQ,还可以同时在论坛上发布这些应灾消息,以增强应灾信息的力度、强度,从而增强应灾信息的传播效果,最大程度发挥QQ传播的正面效果,在灾难面前QQ真正成为传统媒体应灾传播的有益“补缺者”。

参考文献

[1] 王莉.QQ传播的负外部性及其社会控制[J].中国校外教育.2007,(5).

猜你喜欢

实证效果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高职院校食堂满意度调查及实证研究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网络金融发展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O2O电子商务顾客满意度分析
没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