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欧盟双指令及我国企业的应对

2008-11-13

总裁 2008年7期
关键词:欧盟机遇

张 薇

摘 要:分析欧盟双指令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和机遇遇,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欧盟;双指令;机遇

1 欧盟双指令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首先增加了我国进入欧盟市场的成本。按照WEEE指令对生产者回收责任的要求以及RoHS指令对有害物质的限制,短期内势必增加电子企业的出口成本,包括设计绿色产品的成本、建立并完善回收体系的成本以及替代有害物质的成本。

其次是出口直接受阻。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问题,我国大多数企业出口所涉及的产品目前尚不能满足WEEE和ROHS的指令要求,无法达到欧盟制定的标准,从而将排斥在欧盟市场之外。同时,由于企业出口成本增加,产品价格提高,从而减少了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出口竞争力将下降。

最后,这也将使电子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上游的设备、材料以及元器件的供应。面对欧盟指令,我国材料行业可以说处在一个极其不利的被动地位。如不能迅速解决无毒化替代材料,我国真的会被阻挡在绿色壁垒之外。

2 欧盟双指令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2.1 推动我国外贸参与绿色市场的竞争

当今,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各国环保投资额也不断增加,绿色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热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而且已经加入了WTO,国内市场正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只有顺应这一绿色潮流,才有助于企业增强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分额,促进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2.2 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我国企业目前大多数依然是粗放经营,以低成本取胜,但是产品的档次也很低,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低价低值的形象。而双指令的实施势必要求企业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改进生产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我国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并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才能真正与世界同步,才能战胜“绿色壁垒”。

2.3 孕育着一个新的市场

欧盟双指令的实施,使得相关的出口企业面临这一绿色浪潮的冲击。企业要应对这一绿色壁垒,首先就是要搜集欧盟双指令的相关信息,然后有针对的进行产品工艺的改造和产业链的设计,同时还要对产品进行检测和相关人员的培训等。随着绿色壁垒还将不断出现,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的难度加大,单靠各个企业完成这些工作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将会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市场,专门为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服务。

2.4 我国应对欧盟双指令的措施

首先,从企业层面看,

(1)透彻研究欧盟双指令。企业要随时注意欧盟各国将其转换成本国法律的进程以及对六种有害物质的具体标准的出台。同时成立专门的应对双指令的机构。

(2)积极参与国内绿色标志工作并使之同国际接轨。

(3)建立环保供应链,实现循环生产模式。企业通过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可以达到环保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寻求政府与行业协会的支持。企业应积极与商务部、信息产业部联系,及时从政府部门了解欧盟双指令的相关信息,同时寻求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如政府建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有害物质的替代技术。还应积极吸引国外环保型材料研发生产企业来华投资,增强我国相关环保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其次,从政府层面看:

(1)尽快建立、建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保意识。应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对在经贸活动中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发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的示范作用,加强广大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绿色产品成为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在不断强化贸易环境执法力度的同时,还应大力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尽快推行国际环境标准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国际上各种环保法规层出不穷,我国应及时掌握信息,以便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对于国际公认的标准、制度更要积极遵守。同时,我国质量认证和环境保护部门应抓紧对该标准在我国的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应尽早制定与该国际标准有关的国内配套法规。

(3)尽快出台相关的环境贸易措施,防止国外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向我国转移。我国应提高警惕,加强对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以及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两指令的颁布也启示我们可制定类似的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环保制度规则,从制度层面提早引导国内的贸易实践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发展潮流同步。

猜你喜欢

欧盟机遇
再见,机遇号
泸指v型逆转 进场机遇可期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普京正在突出重围
欧盟钢材反倾销对酒钢(集团)公司出口影响的调查
探究反倾销措施中的价格承诺
英国退出欧盟对市场的冲击效应研究
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