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发展产权确立研究
2008-11-13王麟
王 麟
摘 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需大力发展产业化弥补供应不足。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缓慢。分析阻碍老龄产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对推动中国老龄产业发展非常必要。
关键词:老龄产业;发展;产权
1 中国养老机构社会化发展
老龄产业为满足老龄人群需求依靠市场机制完成。而老龄事业以前主要是指满足老龄人群的需求主体方式是公共提供。当前养老事业则是包括原有意义上的老龄事业以及现代通过市场机制完成的老龄产业。现代老龄人群不仅需要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也需要更高层次的需求消费,现代老龄事业的发展必须发展老龄产业来加以补充,否则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
中国养老机构的社会化提供的发展主要属于中国养老产业的房地产子产业。中国原有的养老机构提供主体是国家。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使得这一社会养老供应严重缺乏。由于老龄化问题导致中国养老机构严重缺乏的原因有供求两方面的原因。
需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中国老龄人群整体数量快速增加。中国老龄人口于2008年已经达到1.4亿左右的规模,是中国养老机构需求猛增的根本原因。第二、中国生育政策导致的中国家庭现状“421”现象严重。“421”现象主要指中国家庭一对夫妻要抚养4位老人和一个小孩的格局。第三、中国老龄人群的观念改变也很重要。认为入住养老机构是家庭不和睦或者子女不孝的结果的观念逐步转变,中国老龄人群对养老机构的抗拒心理的减少也使得养老机构的需求快速增加。
供给方面的原因则主要是原有养老机构几乎都靠国家提供,鉴于政府财政约束和专业提供能力不足,以无法提供足质足量的养老机构供现代中国老龄人挑选。
因此,中国政府近几年积极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机构领域,期望市场调节的社会化生产提供弥补政府提供的不足。
2 中国民办养老机构现状分析
经过中国各级政府的积极推进,通过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补贴等政策的实行,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快速发展。但现时民办养老机构设施还是以低档为主,缺少中高档,大部分规模很小。表面繁荣的现象里隐藏着众多约束中国民办养老机构进一步壮大的因素。
首先是民办养老机构“身份”约束,国务院和民政部有关规定,目前我国民办养老院一般只能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意味着中国民办养老机构虽然可以由于政策上的身份获取税收、水电等优惠,却意味着不可以更好的利用市场机制来融资扩资,决定了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大多规模小、难以发展的现状。
另外,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准入标准的缺失导致了中国很多民办养老机构由于进入门槛低,提供的服务也较低。很多机构提供的基本设施不足,条件简陋,经营不到位。
此外,有关老龄人群消费的法律法规严重不到位和老龄人群消费的易产生纠纷的特点的矛盾,使得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处于尴尬的境地:希望通过增加服务对老龄人群产生吸引,却极易因新增的服务面临服务纠纷。导致中国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只愿意提供最基本的照料业务。
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虽积极推行鼓励民办资本进入养老机构领域的政策,现实由于各个地区具体环境的不同,政策到位情况区别很大。例如,到2007年底,上海的民办养老早两年就拿到床位补贴了,而黑龙江省却是只有政策没有实际推行。
3 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问题探讨结论
中国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各种问题,反映了中国养老产业整体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最重要的是产权不明确。产权在老龄产业不明确来自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时期短暂以及中国重视子女,轻视长辈的观念。
市场的顺利运作需要产权明确,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要素。既然需要市场机制调节来弥补老龄人群需求供应不足,就需要明确老龄产业领域各项产权,才能使国家优惠政策落在实处,也才可以使进入民办养老机构的经营者有章可循。
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并不缺少生产能力和资本积累,之所以导致中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的种种不足,无论是民办养老机构的身份约束还是准入标准的缺失或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到位,都源于老龄产业的产权不明确。产权的不明确导致了希望进入老龄产业资本的搜寻成本、执行成本以及监督成本过大,从而阻碍了市场资本进一步流入老龄产业领域保证中国老龄产业健康发展的可能。
产权不明确带来的发展障碍,同样存在于中国老龄产业的其他子产业中。因此,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来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过程中,虽然有各种问题困扰,但其中急需解决的首先是老龄人群消费的产权问题。只有产权的确立,即在老龄产业领域使得建立契约、执行契约和监督契约的各项认识和标准得到全面明确,才可以保障中国老龄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