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语文人生二三事

2008-11-04吴心田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室教研员中学语文

古稀之年,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虽没有多少业绩,但也感到一些欣慰。我从中学时代热爱语文,大学学的是中文,毕业后先当高中语文教师,后做中学语文教研员至退休,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40多年。我与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人生可谓实实在在的“语文人生”。

在偶像与大师引领下前行

我对语文的热爱要从我的高中语文老师说起。我当时就读于山东省著名学府济南一中,有幸遇上了名师单鸣皋教语文课。就是这位单老师引领我爱上了语文。单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深深吸引了我。他对课文深刻而生动的分析感动着我,他那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见解令我折服,他那不紧不慢、不高不低、顿挫有致的语言表达,以及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气质风度,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单老师成了我崇拜的偶像。后来当我如愿以偿地继承了他的事业,做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时,在我的教学中,他对我方方面面的影响也显现出来,我的教学同样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人曾说:“一位优秀的教师可以影响到学生将来从事的事业和未来的人生之路。”这话在我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受单老师的影响,我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在当时的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我幸运地遇上了一些著名学者教授,如教现代文学的魏金枝先生(鲁迅的好友)和包玉珂先生(《上海——冒险家的乐园》作者),教古代文学的马茂元先生(著名古诗词研究专家),教汉语的张斌先生(著名汉语研究专家)等等,在这所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专科学院里,我聆听这些名师的讲学,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精神营养,并以极大的兴趣刻苦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后来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工作之后的第二年我又考入了以文科著名的山东大学进修,聆听到孙昌熙、袁世硕等著名教授讲学,3年后获得本科证书。人生过程中能遇上一些名师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那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上世纪60年代,我调入市教研室做中学语文教研员,当时正值纠正50年代末的极“左”思潮,向求真务实的方向转变。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也有许多问题受到质疑。就是在那几年中,我读到了当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刘国正等先生的文章,聆听到他们的讲话,后来又比较系统地研读了他们的文集。我由衷地感到,这些大师们的精辟见解和真知灼见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和规律。虽然随着几十年的时代变革,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这些大师的教育思想有的可以进一步补充、完善和发展,但我至今认为,他们的许多真知灼见仍可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的指南。

回顾40多年的语文教研事业,我一直在这些大师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学习、发展,我信奉他们,崇敬他们,感谢他们!

在继承与改革中辩证地发展

我一向信奉辩证法,不赞成非此即彼的极端化。我的人生和事业,应该说是在坚持辩证法中发展进步,在继承与改革中探索前行。

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我的人生之路,也与社会变革、教育变革息息相关。也许正因为感受了上世纪50年代末的极“左”思潮,才能备感60年代初倡导求真务实精神的可贵。在那5年中,我就像接受了一次时代的洗礼,对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认识逐渐明确起来,积极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使全市中学语文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上级领导的赞扬。记得1964年省教育厅召开全省中学语文教学大型研讨会,特约济南市教研室在大会上介绍“加强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和学习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经验”,我的发言在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文革”动乱结束之后,经过拨乱反正,教育部修订了“教学大纲”,编出了新的教材,使语文教学逐步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我在语文教研工作中始终坚持恪守叶圣陶等语文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又恢复到60年代初的那种求真务实的状态。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潮涌来,一些新的理念冲击着语文教学,使人不能不对过去的一些问题认真反思。我感悟到,对过去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也应从辩证法的角度一分为二地加以审视。该继承的继承,需要改革的就改革。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强调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打好语文基础,无疑是正确的,应该加以继承,但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课的人文性就有失偏颇;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错,但忽视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有失偏颇。再如在教学模式上,几十年来一味以教师讲析为主,教学程式呆板机械,教学方法不灵活,缺乏生气和活力,等等。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要继承和遵循客观规律,又要以新的理念在改革中发展。

1984年6月,我调入省教研室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和中学文科室主任。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调查研究,我在全省抓了4个教改典型,对全省的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从1989年开始又在全省范围抓了“实行单元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加强训练和培养语文能力”三个大型教改项目。经过3年实验,受到了广大教师和校长的欢迎,在全省各地市推广,其实验成果被收入了《新中国中学语文教育大典》一书。那几年,山东省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花遍地开放,教改活动在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全省有7项成果通过了国家级和省级鉴定,有14项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有48项获全省一等奖。

我是个崇尚求真务实而且重视继承优良传统的人,但并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我信奉发展是硬道理,重视在改革与创新中发展,但又不盲从,不赞成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虚浮之风。我赞成乔羽先生说的:“不为积习所弊,不为时尚所惑。”

“热爱与执著”铸就我的事业

“热爱与执著”是一种极大的内驱力。正是对语文教育的这种“热爱与执著”铸就了我的事业。

听母亲说,我在两岁时生过一场大病,几乎夭折,后来居然治好了,但身体比较虚弱。正因为如此,我的智商不及三个兄弟。对此我有自知之明,在以后的成长中总是笨鸟先飞,加倍努力。再加上对语文的热爱、个性的执著和一次次的良好机遇,我的事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最后圆了我的“语文人生”之梦。

开始当语文教研员的几年,由于对这项事业的热爱,我夙兴夜寐,废寝忘食,拼命工作,就是在那一时期,大家给了我“工作狂”的绰号。当上级公布我为教研室主任时,我提出要求兼任语文教研员。之后,我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语文教研工作上,积极主动地工作,使我市的语文教研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1980年,我荣幸地在山东省中语会成立大会上被选为副会长。

1987年省教育厅有意调我到厅里某处室做负责人,向我征求意见时,我当即明确表态愿意留在教研员的岗位上。

1991年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厅党组发了红头文件,公布我为省教研室的副职领导,当省厅领导与我谈话时,我提出是否可以兼任语文教研员,但领导不同意。我想,这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热爱的语文教研事业。当时任命我的文件已经公布,我思想充满了矛盾。几天的思想斗争后,还是对语文研究事业的“热爱与执著”占了上风。我冒着一定的风险,在一周内向厅党组发出三封辞职信,恳切地阐明我的想法,并且在教研室全体人员大会上当众宣读了辞职信,表达了我义无反顾的决心。最后终于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理解,我又可以安心地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了,我从心底感到十分坦然和高兴。此事是我人生经历中一个重要的小插曲,我庆幸当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199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张定远先生要主编一本《全国中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精粹》,约我写一万字,要求在照片下写一句自己感悟最深的话。为此我足足考虑了三天,最后确定写“酷爱语文教研事业是我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这种“酷爱”,给我的血脉中注入了永不衰竭的驱动剂,铸就了我的思想和灵魂。正因为如此,在生病住院时我说服医生和家属带着药瓶到外地边打吊针边主持全省语文研讨会,在病床上艰难地为青年教师修改教案,带病用一个月的时间审订百万字的书稿……

在省教研室工作的15年,由于各种原因,基本上是我一人担负着全省初高中语文教研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而且,1986年我患脑梗塞,曾先后六次住院治疗。每次出院后我都一如既往地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使山东省的中学语文教研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在省教研室的15年,是我的语文教研事业的黄金时期,我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2000年在我退休时出版了34万字的《吴心田语文教育论集》),写出了十几个专题研究讲稿,应邀到山东师大研究生班、山东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师培训班、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学院、青岛大学、烟台师院、全国及省级语文研讨会、山东省各地市和兄弟省市作专题报告近百场,编著书30多部。

回顾我的语文人生,是“热爱与执著”使我愉快地忘我工作,是“热爱与执著”让我在人生重要关头做出正确选择,是“热爱与执著”圆了我的事业之梦。

寄希望于青年语文教学新秀

在我的语文人生中,不能不提及我与青年语文教学新秀的深情厚谊。我与他们在语文事业和生活中,既结为挚友,又互以为师,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许多,感悟到许多。可以说我们是并肩前行,携手进步。

我在调查研究中感到,10年“文革”动乱确实贻误了一代人才。但同时又发现,“文革”后成长起来的青年语文教师中,有一批很有才华的新秀,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勤奋好学,积极向上。我高兴地意识到,他们正是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希望。我想,如果我们教研员不去发现和培养他们,这些有才华的优秀青年有可能被埋没,那将是极大的遗憾。于是,我有意识地把发现培养青年新秀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我认为这是一种既具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的责任。

首先,我有意通过研讨会议、比赛活动、调查研究、看有关资料等渠道“发现”人才,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做一些跟踪式的全面了解。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发现”人才比较注重以下几点:一看人品(包括责任心、事业心);二看勤奋努力(天道酬勤);三看悟性(如悟性不好,影响发展);四看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任何机遇都是青睐于有基础的人);五看思想观念(包括新的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虽然这五点都重要,但不应要求过高,更不应求全责备,而是看主流。发现好苗子后,我就抓住不放,进而多做指导和培养工作,从各个方面尽量给他们提供学习、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我不断地与他们交流,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切磋研究。同时,在生活上也以诚相待,无话不谈,与他们做知心朋友。这样,使他们脱颖而出,尽快发展起来。

十几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山东省青年语文教学新秀群体。其中的佼佼者,有的在全国比赛中被破格评为特等奖;有不少获得全国一等奖;有的被选拔为校长、教研室主任、市地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有的被聘为高级职称评委,等等。他们中有一部分已名扬全省甚至全国,如以程翔(现为北大附中副校长、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为代表的“第一批”50多位(其中7位被聘到北京重点中学任教);以史建筑(被山东省政府评为首批“齐鲁名师”,获得全国比赛特等奖及三次一等奖第一名)为代表的“第二批”20多位。我与他们在语文事业和生活中已结为挚友,深情厚谊无法用语言表达。去北京的7位,每年春节7家人团聚时总是在电话中举杯与我互致祝福,此景此情令人感动不已!这些青年新秀是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取得优异成绩的,使我这个老语文教研员深感无限欣慰和幸福,我曾为此深情地写了以下几句:“青出于蓝胜于蓝,喜看后浪涌向前。语文事业前景美,更上层楼笑开颜。”我想,这一批青年语文教学新秀的崛起,将使我们语文事业的前景更加灿烂辉煌。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研员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进大山里》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