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架设“桥梁”有效指导

2008-11-04董华林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0期
关键词:综合性桥梁试题

付 华 董华林

【教学缘起】

近年来,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各省市许多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一个与传统试题有所不同的相对独立的试题板块: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试题”题料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试题的呈现流程一般为:提供背景资料,设置活动情境,规定相关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试题考查的重点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出现,旨在通过考试这种形式,来检验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质量。但这类试题毕竟与平时教学中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诸多不同之处:前者是学生个体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以纸笔作答的形式完成,后者则多为学生群体在相对宽松的认知实践活动中加以实现。

如何将平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中考试卷的综合性学习试题联系起来,如何在平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将已具备的能力较为自觉地用于解答“综合性学习试题”,是设计本课的缘起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理念导入

综合性学习试题,体现课标理念,体现语文学科的学以致用。它的意义在于拓展学习空间,丰富语文学习资源和途径,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过渡到下个环节做准备。

二、实战演习

1.演习目的

提供资料,营造考场氛围,让学生独立答题,以期得到限时状态下“原生态”的答案,为下一个讨论和指导环节做准备。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1月23日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下面是某学校同学从报刊上搜集的一些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1-3题。

——过去,中国人鲜于光顾博物馆,当然成因颇多。但除了文化习惯、历史传统、社会风尚,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博物馆票价高过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线。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说,他曾多次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在博物馆外徘徊,但最终因门票价格望而却步的场面。

——观众人数突然增加了好几倍(甚至10倍),原来的设施不够用了,原来的人手也不够,甚至原来的管理方式也要改变了。衣冠不整的进来,乞丐进来,不以参观为目的的人进来,怎么办?

——对不少观众来说,博物馆多少有些神秘感,而且博物馆设施精良、文化氛围典雅,连卫生间都比别的地方干净。于是,他们便一窝蜂拥来了。对这部分观众来说,确实可说新鲜大于需求。当然,有很多人是真的想看,以前的收费减弱了他们进入博物馆的迫切感。他们是否已经清楚,参观有些什么要求和规矩?他们是否明白,博物馆免费真正意味着什么?难道就只是为了向来宾提供服务设施,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提供卫生间和手纸?我们踏进博物馆究竟是去干什么的?有很多人恐怕还没有想明白。

(1)请将以上资料综合概括成一段文字。(60字以内)

(2)针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80字)

(3)请就如何落实《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提出你的建议。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消息学生不陌生,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意义学生未必想过或想得明白,上述材料的收集,为学生回答文后的问题提供了依据。三道小题分别从概括信息、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三个方面考查学生在平时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所形成的语文能力。

2.演习指导

教师在学生答题过程中巡视,待学生解答完毕,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用投影形式提供给学生依次进行讨论:

第1题设题依据:“为解决问题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做出概括”是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据此,此题的设计着眼于学生对三则资料的综合分析、准确把握、正确概括的能力培养。

教师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答案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甲:“过去,中国人鲜于光顾博物馆的原因是门票过高;如今免费开放后,观众的素质有待提高。”

乙:“过去,博物馆门票过高,观众只好望而却步;如今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观众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看不出甲乙答案的区别,在教师的提示后,学生发现两个答案的不同点:①在对观众过去未光顾博物馆原因的表述上,甲为“鲜于光顾”,乙为“望而却步”;②甲的后半句未涉及“博物馆管理”方面的问题。

讨论比较中可以看出“鲜于光顾”与“望而却步”相比,甲的答案未能充分表现出观众对参观的需求,而后半句只看到观众的一些不良行为而忽略了“博物馆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讨论过程中,学生意识到答好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统筹兼顾”、信息无遗漏、表述要准确。

第2题设题依据:课标要求学习者“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探究思辨能力。试题留有较大的主观发散空间——既可以从某一方面入手,也可以从综合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深层原因的分析表明正确的观点。

学生普遍将着眼点放在了“观众”身上,答案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甲:观众应该珍惜国家提供的机会,做文明参观者。

乙:观众素质太低,应该提高他们的素质。

丙:博物馆可以降低门票价格,但没必要不收费。

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整理出上述答案,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三个答案的缺憾:

甲和乙看到了观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忽视了博物馆方面的问题,丙则与之相反,以上三个答案的视角过于狭窄,缺乏全局观;甲和乙的答案过于表面化,未能对问题作深入的研究,且表述不严谨,答案中的“观众”是全体还是部分界定不明;丙的“没必要不收费”显然忽略了材料中“免费开放”这一重要信息,偏离文本,言之无据。

解答此题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分析“不和谐现象”的起因,客观辩证地看问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发表看法。

在博物馆收费的年代,未出现上述不和谐现象,“不和谐”出现在博物馆免费开放之时。从收费到不收费,博物馆的经营性质变了,但管理制度不变应该是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了“病源”,才能够“对症下药”,学生在讨论中得出以下结论:

①博物馆应该完善管理制度以满足公众的文化渴求。

②不应该过多指责观众,对他们应该多一些宽容和引导。

如果说前两题侧重考查的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那么,第3小题则侧重考查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提出建议(或设想)类的设题是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常客”,圆满作答的关键在于:建议具有针对性,合情合理可操作。

学生答案归纳如下:

甲:博物馆应该适当延长开馆时间,满足观众的需求。

乙:禁止乞丐和衣冠不整者入内,违者罚款。

丙: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对观众进行宣传和导引。

丁:实行预约制度,合理控制人数,避免盲目进馆导致的拥挤,保证观众不虚此行。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上述答案。甲建议延长时间缓解观众过多的压力,应该肯定,但可行性较差;乙注意到了对参观者的衣着要求,但禁止“乞丐入内”的说法含有歧视性,且罚款的建议忽视了正面的引导,显得过于生硬。

丙和丁的建议均能从安全防范、服务意识、管理规范的层面提出较为实际的设想,应该肯定。

三、巩固拓展

如果说上面的练习设计重在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那么下面的巩固拓展则不仅强调了语文学科内部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要求。请看示例:

今年夏天,北京市40余家大商场联合推出了“文明伞,大家用”的公益活动。为什么叫“文明伞”呢?因为“借时无须抵押,还时全凭自觉”,用以提倡精神文明。据统计,自6月1日起,共投放伞具2万把,近10万人从中受益;另一方面,截止到9月10日(雨季已过),四十余家商场“文明伞”的保有量共为3344把,占最初投放总量的16.72%。活动结束以后,记者随机采访时,得到的回答是:“也许是不下雨,想不起来还”,“可能不顺路”,“没准坏了,不好意思还”。有一位女士举例说,她的一位同事出去旅游,用来遮太阳的就是一把“文明伞”。

1.王甜甜同学觉得北京市民的素质太低了,2万把雨伞,最后只剩下3344把,仅占2万把雨伞的16.72%;大多数同学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应该为大多数北京市民的文明行为叫好。请你向王甜甜同学作解释说明。

2.上面的消息中提到一些市民没有及时送还雨伞,请针对其中一种情况,参考下面的语句,再写一句来表达你的见解。

“是不下雨,想不起来还”吗?你遗忘的岂止是一柄文明伞?

3.如果再一次开展“文明伞,大家用”的公益活动,请你设计一条印在文明伞上的宣传语。

练习指导:

学生作答时,教师巡视,发现第1小题学生虽然语言表述有差异,但结论惊人一致:“北京市民的素质太低。”

问题出在王甜甜把材料里“占最初投放总量的16.72%”看做是还伞率,因此才得出了“北京市民的素质太低”的片面结论。如何向王甜甜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关键在于说清楚在“文明伞,大家用”的公益活动中市民的还伞率是高而不是低。从材料中可知,2万把,“近10万人从中受益”,说明用后送还的人次绝不在少数:这一公益活动的开展正值雨季,从“6月1日起”“截止到9月10日”,历时三个月。三个月的降雨次数,最保守的估算也不会少于10次,材料中的“3344”,应是诸次使用后的最终结果。以10把雨伞为例,若每次的还伞率为80%,经过5次借出与返还,最终就会剩下4把,我们当然不会因为只剩下了4把,而得出返还率仅为40%的结论。王甜甜是把剩余率看成了返还率,而判断北京市民素质高低的标准恰恰应该是返还率而非剩余率。

一些同学之所以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一是受固定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将兴奋点关注在“投放2万把,最终保有量仅3344把”这一巨大反差上;还有一些同学,忽视了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及信息间的联系:如活动的起止时间、“雨季已过”等。

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要顺利完成此题,不仅需要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对相关信息及其关系的确认、整合,还需要自觉调动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并能运用于对问题的解决,如“剩余率”与“返还率”的区分,对返还率的粗略估算等。

第2小题类似于仿写,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仿写有所不同。从所给例句看,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针对资料中某一种没有及时还伞的错误说法展开分析;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引导对方认识到错误之所在。总之,这一类似仿写的语言表达题,针对性和实用性均更加突出。下面是学生答案及教师指导:

甲:“没准坏了,不好意思还”吗?朋友,你破坏的岂止是一柄文明伞?

教师指导:“破坏”言之无据,应从“不好意思还”展开分析。

学生修改为:朋友,好好想想吧,你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乙:为了自己遮阳就不还伞了吗?朋友,你遮住的又何止是太阳的光明?

教师指导:“太阳的光明”语意不够清晰,可进一步暗示错误行为的根源。

学生修改后为:为了自己遮阳就不还伞了吗?朋友,你遮住阳光的同时还遮住了什么?

丙:“可能不顺路”吗?朋友,你错过的岂止是一条还伞的路?

教师指导:“错过”一词欠准确,应针对对方“不顺路”展开分析。

学生修改后为:心里的路顺了,还伞的路还能不顺吗?

第3小题要求学生为“文明伞,大家用”的公益活动设计印在文明伞上的宣传语。

在作答之前,先让学生明确宣传语特点:①明确宣传对象;②明确宣传目的;③注意宣传语的表达效果。

教师在众多的宣传语中选出三条,让学生讨论分析。①为了给每一个需要它的人带来方便,用后别忘了及时归还!②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变得更精彩。③借伞方便自己,还伞方便大家。

经过讨论,师生认为以上三个答案均能清楚地表达宣传意图,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细加比较,使学生发现,答案①文字量偏大,印在伞上只能缩小字号,这势必影响宣传效果,且后半句略显生硬,亲和力较差,缺少鼓动性。答案②巧于借用,不乏机智,但用语过于宽泛,只要是用于表达爱心的场合均可,缺乏针对性。答案③言简意明,既有亲和力,又能以简短的文字感动他人,较好地起到了宣传鼓动的效果。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100071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100073)

编后絮语

付华和董华林老师设计的这节综合性学习练习指导课有三大亮点:一、彰显课标理念,忠实语文教学;二、选材源自生活,拓展语文课堂;三、训练环节,务实到位。始终针对学生的知能障碍,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把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语文应用的自觉意识,是一节在理论层面上站得住脚,在实践层面上操作性强的好课。

应该指出的是:日常教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与考场上的综合性学习试题毕竟存在较大差异,这节指导课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较好地在两者之间架设起了一座有效导引的桥梁,课程设计利于整合,便于指导,从而实现了日常积累与检测、评价、总结、提升的结合,最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综合性桥梁试题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