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优良传统 充分发挥艺术名师的育人作用

2008-10-23黄华英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我院名师艺术家

黄华英

中央美术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学术传统的高等美术学府。早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中共创始人李大钊先生就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发展了共产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游行示威的行列中,有我院师生的身影;李大钊先生就义的刑场上,有我院师生与之一同英勇赴难。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我院教师创作了催人奋进的感人作品;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留下了我院师生“为中国造型”的历史画卷。建校90年来,我院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兴,聚集了几代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师。他们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深入生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追求崇高的艺术理想,取得了载入史册的光辉业绩;他们淡泊名利、为人师表、德高望重,具有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他们的艺术和人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是培育高素质美术人才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

多年来,我院党委十分重视继承美院优良传统,发挥艺术名师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使师生走近名师、了解名师、研究名师,实现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育人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校史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先生曾经指出,继承传统的前提,首先是要正确地了解传统。为此,我院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校史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特别设立了校史讲座的专题。每年新生入学,学院及各系都要邀请了解校史、系史的老艺术家、老教授为学生介绍我院及各系的历史沿革、革命传统、学术传统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历史贡献。靳尚谊先生就曾经连续多年为新生做校史报告。他每次都如数家珍地向学生们介绍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始人蔡元培先生关于“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介绍林风眠、徐悲鸿等前辈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开拓性贡献;介绍解放前夕北平艺专地下党的斗争;介绍新中国建立后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众多著名艺术家汇聚中央美术学院,对新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作为美院人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特别是进入新时期,面对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的涌入,靳尚谊先生每次都在回顾世界美术发展史的基础上告诫学子: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美术思想是人类美术史上最前卫、最现代、最进步、最有前途的艺术思想。这些话给青年学生指出了明确的艺术方向。

薪火相传的精神还体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在楼前的草坪上,可以看到老院长徐悲鸿、江丰的雕像;从走廊墙壁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老一代艺术大师生动、朴素、谦和的笑脸;楼道的宣传橱窗里挂着老一代名师的代表画作,等等。特别是2007年,配合教学评估,学院制作了反映学院历史的宣传短片《为中国造型》,在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师生争相复制,留作纪念。

校史永远是一部积淀着人文光辉、写不完、讲不完的精彩史册。“今天我以美院为荣,明天美院以我为荣”已成为历届学生的心声,它不断激励着学生传承美院优良传统,创造美院更加辉煌的明天。

二、坚持邀请老一辈党员艺术家上党课,培养党的青年后备军

美术作为一门敏感的艺术门类,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一名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主义的美术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特别是对于立志献身共产主义理想的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更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艺术理论、艺术实践的结合上,给他们以精神营养。为此,我院根据艺术院校的特点,坚持邀请具有丰富人生经历和革命经历的老一辈艺术名师为学生讲党课。自1997年成立党校以来的10年中,先后多次邀请了原国立艺专地下党党支部书记,著名油画家、壁画家侯一民先生,原地下党党员、著名油画家李天祥先生,原党委书记、著名雕塑家盛扬先生,原院长、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先生,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著名油画家杜健先生,原党委委员、著名油画家钟涵先生,共产党员、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原党委副书记、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王宏健先生,共产党员、著名油画家赵友萍先生等十几位著名艺术家、理论家为党校的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他们针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诸如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性、独创性与党性的关系,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创作自由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关系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以自己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的切身体会为学员们答疑解惑,使学员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例如,侯一民先生关于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北平艺专地下党斗争史的回顾及其对学生树立艺术为时代服务、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殷切期望;靳尚谊先生关于共产主义是人类最进步、最前卫的思想的论述;盛扬先生关于党员艺术家在创作自由的前提下,应自觉创作富有健康、积极因素,能提高人民精神素质的作品的论述;王宏建先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论述;李天祥先生虽经“文化大革命”迫害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仍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等,都给学员们留下了令人信服的深刻的印象。一位油画系的学生在学习体会中激动地写道:“中国共产党艰巨的使命之一是代表先进文化。所谓先进文化,就是一种自信的、积极向上的、有时代特色的、有创造力的文化。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学子,就是要在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尽一切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进行艺术的探索,为中华民族艺术的崛起并立于世界之林而奋斗!”一位学员在听了杜健先生关于“我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讲座之后写道:“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伟大的党那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正是这些肩负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伟大使命与责任的共产党员,成为支撑中华民族近代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脊梁。我立志像他们那样,做一名胸怀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共产党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在历届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在老一辈党员艺术家、理论家的感召和教育下,截至2007年底,我院学生党员人数完成了从0到212人的跨越,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在不断壮大,其中10多名德才兼备的学生党员已先后留校任教,成为青年教师中的骨干力量。

三、走近大师、了解大师,在艺术作品中陶冶学生的精神素质

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学生的精神品质和审美能力,而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全部社会实践、生存状态,特别是他的精神生活质量的集中体现。如今,老一代艺术家早已远去,他们留下的美术作品是后人走进其思想和艺术境界的最重要的途径。在艺术多元化的时代,为了使学生学习、了解前辈艺术大师的艺术风貌和精神品质,近些年来,学院利用校庆、作品捐赠、作品回顾、百年诞辰等契机,先后举办了《侯一民革命历史画与相关素材文献展》、《彦涵作品捐赠展》、《伍必端作品捐赠展》、《杨先让木刻版画展》、《靳尚谊艺术回顾展》、《名师足迹——艾中信艺术作品展》、《静水深流——潘公凯艺术作品展》、《詹建俊艺术作品展》、《大道沧桑,与世纪同行——曾竹韶百岁华诞庆典暨雕塑作品展》、《高冠华艺术作品回顾展》、《王琦书画新作展》、《李可染、叶浅予、刘凌沧、郭味蕖百年诞辰纪念展及研讨会》、《滑天友百年诞辰雕塑作品捐赠展》等一系列展览和研讨会,为青年学生创造了大量走近名师、接触名师、研究名师的机会。

在新中国建国55周年之际,老共产党员、老艺术家侯一民先生举办的《侯一民革命历史画与相关素材文献展》以展示现实主义绘画创作过程为特点,围绕《地下工作者》、《跨过鸭绿江》、《刘少奇去安源》、《毛主席去安源》、《血肉长城》5幅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把与之相关的素材、变体写生、创作小稿,包括解放前地下党革命活动的档案资料,一一展示在观众面前,使观众沉浸在历史的氛围之中,从中追寻作者的创作历程。青年教师协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造型学院党总支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上百人前往参观并召开研讨会。展览会上,75岁高龄的侯先生亲自讲解,使师生深受感动,他们说:“侯先生等老一代艺术家,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的艰苦岁月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磨难,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崇高的人生信念和顽强的生命力都体现在其作品中。他们投入生活的忘我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侯一民先生也因为多年来在教育青年一代的工作中所作的多方面贡献,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2006年以来,油画系策划举办了苏高礼、孙滋溪等老教师作品系列展。为在两代人之间展开对话,党委委员、造型学院院长、二画室主任戴士和教授特别安排研究生深入山西平定县夏村寻访1973年苏高礼先生曾经画过的乡亲,完成再次写生。学生们追寻前辈的足迹,体味着不同时代人物的精神风貌,面对30多年来中国农村生活和个体命运的沧桑变化,获得了多方面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艺术体验。他们说:“本着追溯时光,展现沧桑变化的初衷描绘这些不再年轻的人们,我们却在观察别人的过程中反观了自己。”“每个人的画面都是个人对纷繁世界的思考和过滤。面对着他人,表达的是自我的反省。”当《本色农民——苏高礼素描写生展》与《再访农民——学生素描展》两个展览同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两代人都感到了心灵的沟通和震撼。吕胜中教授对这次教学实践评价说:“我觉得几位学生的这次小小举动,绝不仅仅是为几张与苏先生拉开时间距离的人物肖像,也不仅仅是为一种绘画风格、形式语言的探索。他们从苏先生的肖像——已不是‘现实的艺术意境中走向远离自我小天地的另一种现实,并且看了个真真切切。如果面对现实怀着的依然是苏先生当年的那份真诚,在他们手中就有可能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艺术的现实一种。”

类似的展览和教学案例在我院不胜枚举。实践证明,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道路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艺术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一定要与他们的艺术学习实践相结合,才能有血有肉,刻骨铭心,结出丰硕的成果。

随着老一代艺术大师的相继离世,为保留他们独特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教育经验,多年来,我院及各系都陆续编辑出版了校史图集,老一代艺术家论文集、画册和教材。2006年,学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在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组织下,精心组织编写了我院徐悲鸿、江丰、李苦蝉、蒋兆和、李桦、李可染、叶浅予、吴作人、曾竹韶、王式廓、董希文、艾中信、罗工柳、彦涵、古元、侯一民、靳尚谊等17位已故和健在的艺术名师的业绩,收录在2007年出版的《德艺双馨的艺术院校名师》一书中。撰稿者本人大都已是今天的名师,他们感人肺腑的追思,成为教育师生的良好教材。为了充分发挥这本回忆录的作用,学院专门组织召开座谈会,将该书赠送各教学院系的师生学习。诚如撰写《回望他远去的背影——艾中信的艺术与人生》的钟涵先生所说:“回望一位老艺术家隐去的身影,并非徒然思旧,而是一件薪火相传的事情。他将有助于促进后来者前行的力量,或是化作途中解渴的一杯矿泉。”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包和春]

猜你喜欢

我院名师艺术家
我院2例红细胞冷凝集现象的案例分析
名师直播课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PDCA循环管理法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
我院对视神经萎缩无特殊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