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改革开放同步伐 育三千弟子遍天下

2008-10-23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汉语言留学生汉语

郭 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汉语热也在世界各地持续升温。据了解,目前全球已经有100多个国家近3,000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近4,000万人。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留学生汉语本科专业建立30周年。30年来,该专业已经毕业了来自世界上167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留学生3,600余人,由于他们具备了较高的汉语语言素质和中国文化修养,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中有的担任所在国的政府领导和驻华使节,有的担当所在国涉华企业负责人或驻华商贸机构代表,更多的则成为所在国大学中文系或汉学系的负责人及教学科研骨干,为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无到有建设留学生汉语本科专业

留学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致力于为世界各国培养高、精、尖汉语人才,特别是培育志在中外交流且对我友好的未来的“中国通”,是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的根本宗旨。为了从无到有不断建设和完善留学生汉语本科专业,学校几代教育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早在1964年,就有一批巴基斯坦学生要求专门学习汉语,以便将来从事翻译工作。为此,学校成立了翻译专业,学制为3年~4年。到1966年该专业已有20多位学生。这就是留学生汉语专业的发端。

197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现代汉语专业,学制为4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汉语翻译和大中学校现代汉语师资,也具有从事现代汉语研究的能力;课程设置有:“现代汉语”、“报刊听读”、“文章选读”、“古代汉语”、“汉语概论”、“中国文学简史”、“中国历史”和其他专题讲座,还设有“中国概况”、“体育”等公共课。该专业强调:“坚持实践性原则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进行严格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外条件,积极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提高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加强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当年拟招36名学生。

1978年,学校正式成立了现代汉语系,由4个教研室组成,负责汉语专业教育,即二、三、四年级的教学。该专业在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语言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广泛地接触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使其汉语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

1981年,学校向教育部呈送的“关于现代汉语专业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请示报告”得到了批准。当年,共有25名毕业生考试合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获得现代汉语专业学士学位。他们是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具有汉语本科学历的来华留学生。

经过数年的摸索,到1986年,该专业制定出23门课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也趋于完善。1987年,该专业开始推行学分制,并提出现代汉语专业系列教材编写构想,经充分论证、精心设计、样课实验等环节,《中级汉语教程》、《高级汉语教程》、《报刊语言基础》、《新闻听力基础》、《中级汉语听和说》、《当代中国经济概述》等相继出版,其中部分教材成为向国内外推荐的第一批实用教材。1988年,该专业创办了一年制外贸汉语班,课程有“外贸口语”、“外贸写作”和“中国经济贸易”,这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最早开设的国际商务汉语课程,出版的教材《汉语外贸口语30课》影响很广。

伴随着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的日趋成熟,围绕专业建设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且取得了显著成绩。第一,编撰《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1989年~1990年,学校对中级汉语、高级汉语必修课进行数据统计及定性定量分析,并对二、三年级覆盖面最大的7门语言技能课进行词汇量、语法点、功能项、文化点、语言训练的现有量的统计,提出教学应有量的基本线,为中高级3个阶段(二、三、四年级)的教学划出较为准确的等级与界标。《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的词汇、语法部分于1995年出版,1997年获得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比较系统地调查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情况。1991年,在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召开座谈会及个别采访,调查外国人学习汉语动机、就业、语言技能运用、词汇学习掌握及对课程、教材的需求与评价等情况。《外国人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研究报告》于1993年出版,堪称是中国调查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情况的奠基之作。第三,建设汉语课程测试题库。在30多门课程中开展优秀试卷评选,就“中级汉语”、“听力口语”、“报刊语言基础”和“高级汉语”4门课进行基本题库建设。

1993年,按照原国家教委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和专业介绍》,现代汉语专业正式明确为汉语言专业。1999年,汉语言专业实行春秋两季入学制及学期学分制。2001年,体现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成果的“对外汉语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和“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规范”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标志着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面向留学生的汉语本科学历教育已走向深入。

与改革开放同步伐,加大专业建设

紧跟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步伐,汉语言专业自身内涵不断充实、丰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大战略,以更好地满足国际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于高层次汉语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突出课程体系宽口径、厚基础的特色,有针对性地研制专业发展计划,加强专业方向之间的求异性设计,巩固传统的优势精品课程,增设特色性和现实性较强的新课,拓宽选修课范围,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学校每年对2门~3门核心课程完成重点建设和升级改造工程,每学期有计划地开设4门~6门新开课、实验课,逐项打造精品课程。第二,近些年来,在贯彻“‘语言+专业为基干,文化为侧翼,知识与技能兼顾”的汉语言本科人才培养宗旨时,学校不断加强培养目标的开放性和延展性,让汉语言本科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与中文学科各个硕士点有所连通,且汉语言专业7大方向的专业教学内容,与中文、外语、翻译学、国际经济、国际政治、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的研究生教育连接起来,为留学生下一步深造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出路。第三,精心编写出版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系列教材。每部教材都有其准确的定性与定位。不仅同一年级的各项技能课之间建立了横向联系,而且还在各单项技能课由低到高的不同年级之间建立起纵向序列。第四,贯彻“以教学促进科研创新、以科研带动教学进步”的指导思想,将创新性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该专业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已完成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20余项,完成校级以上重点课程、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数十项。

经过30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汉语言本科专业陆续发展出汉语言、经贸汉语、汉英双语、汉日双语、日韩翻译、韩汉翻译和汉语教学等方向,从而构建起以语言教育为重心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格局及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其教学规模之庞大、专业结构之合理、教学质量之稳定、教学管理之科学,均居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之首。教师中有多人获得过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等,有两项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关的成果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2008年7月,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入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北语模式”汉语学历教育产生的国际影响及效应

无论在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在教学模式、主干教材、语言实习、测试方式及标准方面,我校的汉语言本科学历教育一直都是其他学校同类专业学习、仿效的样板,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学校先后编撰出版的《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功能大纲》、《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程规范》、《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等,对各高校留学生汉语言本科学历教育与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参与研制、编写2002年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和《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中国语言文化专业教学大纲》,已成为当今我国各高校的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教学的基本依据。

作为教学改革重大成果的涵盖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数十门课程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60余部),自出版至今,已经覆盖国内550多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并被美国、法国、英国、荷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越南等30多个国家的大学中文系、孔子学院和数百个语言教育机构广泛使用。该系列教材至今已发行167.5万册(套),还向韩国、日本、泰国、越南等国出售版权,其中有些教材(如《汉语教程》)已在各国重印数十次,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汉语言专业本科教学团队是一支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队伍。其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专业背景以语言学、文学、教育学为主,覆盖了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满足了对留学生进行汉语言本科各专业方向的学历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受到不同学术风格的熏陶。30年来,学校已先后派出教师400余人次前往剑桥大学、巴黎第七大学、苏黎世大学、莱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早稻田大学、大阪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从事汉语言和中国文化的本科教学工作,使得学校的优秀教师、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教学模式波及海外,为我国高层次地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了极为有效的作用。

近几年来,学校尝试开展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灵活实用的联合培养机制,如“1+2+1”、“1+3”、“2+2”、“2.5+2”等模式,既加深了办学的国际化程度,又拓宽了学生海外就业的渠道。

通过精心建设并不断输出规范化的标准、模式,30年来,伴随高质量的汉语专业人才源源不断输送到世界各地,我校的留学生汉语言本科学历教育也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我校的汉语言本科留学生数量一直居全国之首,目前在校生有1,400余人。学生的选择,是对我校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肯定。

倡导博雅教育,培育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留学生汉语本科教育是一个基点,既连通着留学生短期教育、进修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之各端,又因其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基础性而具有鲜明的大学教育特征。如今,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中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普遍理念如“以人为本”、“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同样也应该贯彻到旨在培养高层次汉语专门人才的留学生汉语言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近几年来,留学生汉语言本科教育倡导博雅教育理念:以语言知识为基点、以语言技能为重点,加强人文知识与素养的培植,促进第一课堂与语言实习、文化体验第二课堂的互动,让留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学习汉语,认识中国,从而培育一种落实在文化感知、理解和情感层面上的共鸣和喜爱。

按照学生语言学习特点和程度,汉语言专业不仅在语言学习素材中加大文化内涵,而且从二年级开始,陆续开设历史、文学、艺术、国情、哲学、经济、民俗、地理等人文类课程。丰富多彩的语言实习则贯穿在4个学年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习,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第二课堂对凝聚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进行观摩与体会。30年来,学校先后在北京、绍兴、杭州、西安、曲阜、深圳、重庆、兰州、厦门等地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形成了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会开展语言实践与文化体验的长效机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留学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致力于为世界各国培养高、精、尖汉语人才,特别是培育志在中外交流且对我友好的未来的“中国通”、汉学家、翻译家、外交家,是留学生汉语言本科教育的根本宗旨。汶川大地震后的第3天,数百名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就积极捐款献爱心,用写着“加油中国”、“我的心和你们在一起”等各种语言的祈福字句的卡片,拼成一个大大的“爱”字,场面十分感人,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新闻”对此予以专门报道。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的“首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我校汉语言专业四年级留学生华家德、米静婕凭着流利的汉语和扎实的文化知识素养,最终分获金奖和银奖。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责任编辑:蔡桂兰]

猜你喜欢

汉语言留学生汉语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学汉语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与拼音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