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教育观念 适应新形势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2008-10-23高锦宏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观念办学

高锦宏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这对我们从教育观念转变到教育实践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同时也是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建校30周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认真总结30年、反思30年,而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面对新挑战,提出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30年不懈努力,学校事业取得丰硕成果

作为一所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大学,30年来,学校在经历从专科学校到本科院校、从行业办学到地方办学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审时度势,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从学科建设入手,通过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坚持特色与科研兴校,实现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学校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依托,以能源工程领域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为切入点,在石油石化工程装备技术、清洁石油化工和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等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石油石化工程装备技术领域,连续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8项。“九五”“863计划”项目成果“全位置智能焊接机器人”解决了大型石油储罐和管道工程的高效焊接问题,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目前已形成系列化产品,在石油、石化、钢铁、冶金、水电工程中推广应用,还成功应用于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建设。“十五”“863计划”重大项目“水下干式管道维修系统”在渤海油田通过海试验收,专家组评价为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清洁石油化工和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领域,利用化工技术与能源科技间的交叉渗透解决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学校参加国家“973计划”项目“石油炼制和基本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绿色化学”,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发了多种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剂和新型催化材料,金属磷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油品加氢精制催化剂研究在领域内有一定影响。

30年来,学校按照“学科支撑、集群建设、扬优支重、突出特色”的原则,保持和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优势与特色,重点建设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在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机电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回归工程创新实验区”进入教育部“质量工程”全国首批300个创新实验区行列。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工程教育模式,与110多家企业建成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成为北京地区首家“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了校级精品和优质课程115门,3门课程入选北京市精品课程,7部教材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7部教材获得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资助。学校坚持质量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保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30年来,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己任,兢兢业业,成绩斐然:学生在全国或北京市高校举办的各种竞赛中成绩突出,在电子设计、机器人足球、数学建模、英语、数学、物理、体育等竞赛中频频获奖;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普遍反映良好,尤其在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评价较高。目前,学校培养的石化学子已经成为国家石油化工等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全国各石化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二、面对新形势,学校发展再上台阶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工作也面临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也是学校发展再上台阶面临的新挑战。例如:如何理解、认识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和作用,如何以学科建设为统领全面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培养造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如何围绕传承历史、发挥优势、构建特色,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道路;如何看待已有的特色和优势并尽快形成更多明显特色优势;随着北京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如何结合校情和招生工作实情科学评价生源质量,如何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服务和管理工作,等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归结起来,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于: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社会需要的有些人才我们培养不出来和我们培养的有些人才社会难以接纳二者并存,这又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就业问题上。近些年来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应该看到比较高的就业率背后所隐藏的严峻现实。在坚持教育规律方面,没有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如:有的教师教学上习惯于传授,科研上习惯于为科研而科研,有些管理人员满足于不出问题等,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前途负责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并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在学校的工作中;以教师和教学为本的服务精神还没有深刻地体现在管理工作中,等等。在教育规模有了较大增长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下真功夫解决落后的思想观念问题,下大力气革除影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种弊端。

当然,上述这些问题,有些是高等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有些甚至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中突出存在、无法逃避且必须面对并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表明,这些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学校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已不再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改革或改进管理就能解决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导致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工作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问题。而究其原因,已经不能用部分教职员工事业心、责任感或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欠缺来解释,深层次的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三、更新观念,开展教育创新,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发展定位,彰显学校特色

学校发展定位是学校教育观念更新的首要任务。要适应社会发展,我校应尊重自身办学历史,坚持教育规律,正确为学校的发展定位,走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的道路。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是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

要坚持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的道路。我校是一所行业立校、地方管理的院校,既有石油化工的行业特色,又面临服务地方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又要尊重学校历史传统,坚持依托行业,走特色办学之路。而规模扩张压力之下的质量提升,是一个更加艰难的问题,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艰苦努力。

要坚持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育的基本职责是培养人才,因此学校要确立“育人为本”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工作,教育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而展开。我校是一所教学型的本科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任务,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2.更新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要坚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就我校而言,就是要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们的传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

要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切实做到三个转变。要转变过去按照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来培养的观念,注重围绕国家和社会需求,尊重学校办学历史和学科知识体系特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妥善设计课程体系;要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的教学观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要转变过去“我要你学”的思维习惯,强调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责任意识,自觉做到“我要学”。

要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为切入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教师现代科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要作为硬性的工作要求,鼓励教师做教育理论的终身学习者、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心人、做教育科研活动的参与者,成为具有良好的教学艺术、思维敏捷且富于想象、充满理性而富于激情、执著而又不乏灵活性的现代优秀创新型教师。

3.更新科研理念,增强科研实力,促进人才培养

就我校来说,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决定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不可动摇。这就要求教师的科研要密切服务于教学,科研成果要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科研过程要成为学生培养的一个基本途径。以科研引领教学,以教学体现科研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也只有将科研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才能加强人才的创新素质的培养,使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成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两个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增强又离不开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此,学校要加大政策引导和监管,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增强科研实力,并以此来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4.更新管理理念,推进管理创新,服务中心工作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管理工作要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大局。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但也是难以做得很好的要求。与人才培养的创造性、自主性、个性化等要求相适应,管理工作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其中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切实树立以师生为本的观念,要从服务于教学工作、服务于师生发展的角度,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二是要加强服务职能,从过去强调刚性管理转变为提供基本规范基础上的人性化服务;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实施,与教学的“教无定法”相比,管理更重视制度建设和有效的实施。只有以师生为本,服务优先,规范管理,才能形成服务中心促发展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风格。这是我校管理改革中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标。

5.更新育人理念,强化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成长

教育活动,亦教亦学,谈教必谈学,两者均不可偏废。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方面,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认真了解、分析、研究学生的本质特征和学习要求,做好教育教学引导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大学生也有一个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问题,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水平应与社会的发展和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水平有着良好的回应。在这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教育思想观念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这一问题的存在,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还较欠缺,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互动还相当不够,在学风方面还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和问题。同时,这种滞后状况也使得学生参与评教等工作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参与教改工作难以实质性推进等。所有这些问题,最终影响的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上述问题的解决,根本上要靠德育。专职的德育工作者和教师要通过课内外各种渠道,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新的个性特征和群体特点,拓展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和教师转变观念,要改变“抱着成长”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和自主能力培养;要对学生进行现代教育观念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促使他们明白,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自主自立才能迎接今后更大的人生挑战。

回顾学校发展历史,是在应对社会发展变化和遵循教育规律的过程中走到了今天;审视学校发展现状,我们需要认真地总结,需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地推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学校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当然,适应社会不是一味地迁就,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来办学。学校真正实现上述观念的转变,并使观念转变为行动,需要一种主人翁精神,因为这涉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一种牺牲精神,因为更新教育观念作为一种改革势必会带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需要一种开创精神,因为改革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发生,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尽力克服不利因素,发挥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校辉煌的未来。

(作者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桂兰]

猜你喜欢

应用型观念办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钓鱼的观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