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规律专题考点集中营
2008-10-22张伟
张 伟
【知识概述】
考点1 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考点2 日期的时空界线
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时间界线,即0时,它是随着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日期分界线,是前一天结束和新一天开始的经线;另一条是空间界线,即日界线,是人为统一规定的基本上沿180°经线为永久固定的日期变更线,它的西侧(东十二区)总比东侧(西十二区)的日期早一天。这两条线绝大多数时候把地球分成两个区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存在着两个日期。除非这两条日期界线重合,即当日界线上刚好为0时时,则全球刚好同一日期。
考点3 黄赤交角的意义
黄赤交角的产生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与五带形成的关系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造成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如果黄赤交角等于0°,说明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地轴垂直于黄道平面。在这种条件下绕日公转,太阳直射点只能始终直射在赤道上,而晨昏线始终过南北两极点,与经线圈重合,分割成等长的昼弧与夜弧。因此,太阳直射点将不再移动,全球终年昼夜等长,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没有了四季的变化。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将增大,昼夜长短的差异将更大,四季的差异也将更明显。从温度带上来说,直射的范围加大了,即是热带的范围加大了,斜射的地区有一部分变成了直射的地区,另一部分则加剧了斜射的程度;随着直射范围的增大,晨昏线转过的角度也将随之增大,极昼极夜的范围也将随之增大,即寒带的面积也将增大,这样,温带的范围将减小。
考点4 日照图表示法及解答技巧
日照图上晨昏线的判读:
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线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晨昏圈。如果把地球看做是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也就是说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切面通过地心),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考点5 地转偏向力
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与作用于水平运动的大气或水体的其他作用力相比较,地转偏向力很小,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地转偏向力始终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垂直。“北右南左”它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在判断物体的偏转方向时,首先要按着“面对运动物体的去向而立”的规定确定左和右,然后再据半球确定具体偏转方向。对河流而言,河水冲刷偏向一岸,另一岸则发生沉积现象。
考点6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考点7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物理影响
太阳活动指太阳大气的剧烈变化,其主要类型有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①对电离层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剧烈,特别是耀斑爆发时,发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扰动,此时,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会出现衰减或中断,影响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和近地空间存在着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会产生“磁暴现象”。“磁暴”会对地质勘探、轮船航行等造成一定影响。③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据统计,有些地方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周期有一定相关性,两者的因果关系还需作进一步分析研究。
【考点例析】
例1.夏至日北京时间下午1时整,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地观测到旗杆的影长最短,并测得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73.5°。完成下列要求。
(1)该地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四幅该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与当地情况相符的图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3)北京时间下午3时,该兴趣小组在该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右图所示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填代号)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某地在夏至日北京时间13时旗杆的影长最短,并且太阳高度角为73.5°,我们可以理解为此地在北京时间13时为正午,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3.5°。第(1)题要求计算该地的经纬度,这里涉及到时间计算与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的问题。由北京时间(120°E时间)13时,此地为12时,说明其位于120°E西侧的105°E。夏至日太阳直射23.5°N(23°26′N),正午太阳高度为73.5°,说明其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相差16.5°,则该地纬度有两种情况,一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40°N(39°56′N),二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7°N(6°56′N)。但是,105°E、7°N(6°56′N)的地点位于中南半岛以南的海域中,显然不符合题意。第(2)题要求推理该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状况,只要充分挖掘已知的条件,完成此题并不困难。该地应在13时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符合这一条件的是上图中的b、d两图;夏至日该地白昼时间超过12小时,由此可以排除d图。第(3)题是有较大难度的题目。首先要求知道用手表测定方向的基本方法: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将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则时针与正午12点之间的角平分线为正南方,理论上手表时间应采用地方时。上图中手表显示的是北京时间,该地正午时刻是北京时间的下午1时,所以如果将下午3的时针对准太阳,则正南方应位于3时与1时之间的角平分线上;也可以将2时对准太阳,则2时与12时之间的角平分线为正南方。
参考答案:(1)40°(或39°56′)N;105°E(2)b(3)a
例2.2001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1°N,121°E)至芝加哥(42°N,88°W)仅用15小时35分钟。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完成(1)~(3)题。
(1)若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20日5时55分从上海飞往芝加哥()
A.一路上都是白天
B.伦敦会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
C.北极星的高度保持不变
D.经极点附近飞机罗盘不受干扰
(2)阳光直射图中曼萨尼约港口(19°N)那天,晨昏线(圈)与纬线圈切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A.66°34′S和38° B.66°34′N和38°
C.71°S和0° D.71°N和0°
(3)在5月份,开普敦()
A.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B.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C.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D.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解析:第(1)题:伦敦位于0°经线所在地区,飞机在飞行时基本上不经过0°经线,即使飞机飞行到极点附近,飞机也只能位于伦敦的正北方向;在飞行过程中,跨越的纬度比较多,所以北极星的高度在不断变化;两极附近,磁场很强,飞机在经过极点附近时罗盘将受到干扰;5月2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5时55分上海为白天;到达芝加哥的时间经计算可知为7时30分,因芝加哥的纬度高于上海,白昼要比上海长,同样为白天。第(2)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19°N时,晨昏线(圈)与纬线圈的切点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分别为71°N和71°S;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故南半球的切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第(3)题:开普敦位于南半球,5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北移,故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参考答案:(1)A(2)C(3)C
例3.我国西北内陆某中学地理小组,多年一直坚持以天象观测为主的地理课外活动。试用你学过的地理知识,结合右图,回答地理小组在观测活动中的一些有关问题。
(1)二分二至日,观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后,绘出了右图曲线,其中A曲线为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日前后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
(2)若该校当地正午时刻,北京时间正好是13:40,则其观测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对课外活动小组提供了下列情况,其中你认为可信的是()
A.2003年观测到C曲线的那一天,正值我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B.C曲线出现时黄河会有凌汛发生
C.观测到A曲线时,正值江淮梅雨季节
D.观测到B曲线后,当地开始昼长夜短
(4)人类从观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上升到科学理论,并以科学理论指导人类观测天文现象的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原理?
解析:本题思考的重点应放在通过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二分二至日的关系来判断该地所在的地理位置。由图可知,曲线B为春分或秋分日的太阳高度,从而得出该地为40°N。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故可判断A为6月22日的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则C为冬至日的变化曲线。通过与北京的时差(1小时40分)可计算出两地的经度差为25°,且该地的时刻数小于北京时间,故可推测出该地位于北京时间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120°E)的西边,所以该地经度应为95°E。有了以上判断,不难得出第(3)题答案为C。第(4)题是与政治学科相联系的综合题,人们要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周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实践检验,证实了这些规律,建立了科学理论,指导人们利用这些规律和周期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
参考答案:(1)622 (2)(40°N,95°E) (3)C (4)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③人们要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理论,进而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