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豪与诗仙

2008-10-18苏明骜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8期
关键词:竹枝词抄书汪伦

苏明骜

诗豪指的是刘禹锡,白居易与之交好甚笃,称赞“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这并无过誉之嫌。

诗仙即李白,乃天才诗人。他的诗气势豪迈,运物自如,似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对后世影响极大。

李白55岁那年,即公元755年,在游泾县桃花源时,写了一首赠别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几句话就将众人结队踏着歌声送行的动人情景描绘出来了。这首诗语言美妙,亲切动人,又放任不羁,体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调。《古今诗粹》评价它极富清新自然的民歌风味,其中所提到的民歌应指《竹枝词》。《竹枝词》是四川巴渝地区(今重庆一带)的民歌,歌时吹短笛,击鼓,边舞边歌。李白生于四川,到过巴渝地区,对《竹枝词》相当了解。所以,《赠汪伦》一诗具有《竹枝词》的风味,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诗豪刘禹锡也有一首与《竹枝词》有关的诗,且取名《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是刘禹锡因参与“二王八司马”改革而被贬官夔州后而作,该诗以“晴”喻“情”,颇有新意,描绘了在大好春光下青年男女的爱情,细致入微。从表面看这首诗与李白《赠汪伦》似乎雷同:一个是描绘青年男女的爱情,一个是描绘离别之情,两诗在写法上都是先触景而后生情,此其一;《竹枝词》第二句与《赠汪伦》第二句,词句相似,一个是“江上”,一个是“岸上”,又都有“踏歌声”三字,此其二;两诗的第四句都与“情”有关系,此其三。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看,似乎刘禹锡有抄袭李白之嫌,其实不然。二诗都与《竹枝词》有关系,在刘禹锡之前,已有李白的《赠汪伦》,刘禹锡再写,既要避免雷同,又需有新意,实在不易。《竹枝词》被后人传诵至今,可见其诗的质量之高。

著名史学家柴德庚说过:“抄书也不容易,治史者必须学会抄书”。那么,对于诗歌来说,可以抄袭么?可以,不过抄的是前人的风格、技巧等,而非具体内容。在这方面,诗豪刘禹锡学习诗仙李白就为我们后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河南师范大学附中 指导教师:宋玉亮)

猜你喜欢

竹枝词抄书汪伦
清代宋庆常《石阡竹枝词》勘误补正
蒲草抄书
书法《竹枝词》
读故事编故事之《赠汪伦》
泪别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