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同步辅导

2008-10-18胡永华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8年8期
关键词:本题解析考查

胡永华

文明的交往方式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它们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交往的乐章。本单元第一课学习的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属于第二种交往形式,第二课学习的阿拉伯人和马可·波罗的交流活动则属于第一种交往形式。最后两课则对人类进入文明以后到近代史开始以前的主要文明成果进行了简要的汇总。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课程标准要求】

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学习方法指导】

1.识图法:认知地图《公元前6~5世纪的波斯》、《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罗马的扩张》,增强对三次战争与征服的理解。

2.归纳法:查找资料,了解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扩张留下的遗物、遗迹、传说、故事等,归纳出战争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3.辩证分析法:通过辩证分析,认识到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又往往会带来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而树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观念,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例题解析】

例1: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运动项目“马拉松长跑”,它起源于()

A.布匿战争 B.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罗马帝国的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答案:B

例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罗马帝国时期的有()

①罗马帝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②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③斯巴达克起义 ④恺撒夺取政权 ⑤布匿战争 ⑥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⑥ D.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帝国时期这一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及辩析能力。做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开始,①和⑤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③发生在公元前73年,④发生在公元前49年,不符合题意,排除掉A、B、D项。答案:C

例3:列举古代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归纳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答案: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试题精选】

一、选择

1.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波斯帝国大体位于今天的哪个国家境内()

A.伊拉克 B.阿富汗 C.伊朗 D.巴勒斯坦

2.罗马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哪个历史时期()

A.秦朝时期 B.汉朝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三国时期

3.扫荡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国王是()

A.汉谟拉比B.伯利克里C.亚历山大D.屋大维

4.曾经地跨欧、亚、非三洲,使地中海成为其内湖的国家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廷帝国

C.古代埃及 D.亚历山大帝国

5.以下哪些国家曾地跨欧、亚、非三洲()

①古代埃及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罗马帝国 ④拜占廷帝国 ⑤波斯帝国

A.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二、识图问答

上面的地图是公元前4世纪时的一个帝国疆域。

请回答:

(1)请在图中方框内填上相应的名称。

(2)这个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它们分别是什么文明?

(3)请分析这个帝国的征战对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学习方法指导】

1.识图法:(1)地图:识读《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理解东西方交往的主要路线,并识记马可·波罗来华的路线。(2)插图:阅读《阿拉伯数字》、《马可·波罗》等图片,加深对知识的感性记忆。

2.归纳法:分别归纳阿拉伯人和马可·波罗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并理解“和平交往的使者”的含义。

【例题解析】

例1: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

A.意大利人 B.阿拉伯人

C.威尼斯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史实。通过学习,学生要认识到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B

例2: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A.阿拉伯人 B.古代埃及人

C.古代巴比伦人 D古代印度人

[解析]阿拉伯数字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所以称“阿拉伯数字”。答案:D

例3: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在欧洲掀起“东方热”。这个人是

()

A.亚历山大B.罗马安敦王C.马可·波罗D.穆罕默德

[解析]马可·波罗来华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重要史实,也是本课的重点。本题既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答案:C

【试题精选】

一、选择

1.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主要贡献不包括()

A.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根据民间故事,汇集成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

C.翻译了许多希腊著作

D.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

2.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往西方的东西中不包括()

A.中国古代的发明 B.阿拉伯数字

C.基督教 D.印度的糖、米、棉花等

3.记述马可·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的书是()

A.《医典》 B.《马可·波罗行纪》

C.《天方夜谭》 D.《荷马史诗》

4.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接待他的中国皇帝是()

A.唐太宗李世民 B.成吉思汗铁木真

C.元世祖忽必烈 D.武则天

5.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把伊斯兰教传到中国来的是

()

A.罗马人B.阿拉伯人C.古巴比伦人D.意大利人

二、列举评述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融合的过程。请列举古代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方式,并加以简单评述。

第8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2.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方法指导】

1.识图法:(1)认识和对比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字母文字的图片,体会这些文字的特点和发展的继承关系。(2)认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一些建筑、雕塑、画像等图片,体会它们的特点和差别,增加感性认识。(3)通过认知三大宗教传播的路线图,理解它们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2.列表对比法:列表整理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创立人、基本教义及传播的路线,体会它们的异同。

【例题解析】

例1:佛教的发源地在()

A.古代中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巴比伦

[解析]佛教的产生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答案:C

例2: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对以后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文字是()

A.腓尼基字母B.象形文字C.楔形文字D.甲骨文

[解析]埃及的象形文字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人类古老的文字有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等。答案:B

例3:下面有关基督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督教产生于巴基斯坦和小亚细亚等地的犹太人中

B.信徒尊称耶稣为“耶稣基督”,基督就是救世主的意思

C.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以及“圣诞节”等与基督教有关

D.4世纪,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基督教产生与演变过程梳理一遍,使知识条理化。在此要特别注意“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的区别。答案:A

【试题精选】

一、选择

1.有一种宗教,诞生于古代印度地区,后向北经中亚传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这个宗教的创始人是()

A.穆罕默德B.乔达摩·悉达多C.耶稣D.老子

2.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

A.印度B.罗马C.麦加D.巴勒斯坦

3.以下城市中,被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奉为圣地的是

()

A.麦加 B.麦地那 C.巴格达 D.耶路撒冷

4.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二、完成下表

三、材料解析

材料一: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材料二: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

(2)材料三所属宗教的经典是什么?信徒称为什么?他们朝拜时面向哪个地方?

(3)你能说出与世界三大宗教有关的节日和习俗吗?

四、想一想

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使用过哪几种主要的书写材料?

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课程标准要求】

1.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2.简述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3.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方法指导】

1.举办故事会或读书会,了解《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体会其艺术风格和特点,也可以通过故事或文学作品了解阿基米德、巴黎圣母院。

2.观看古代文化方面的图片和模型,加强对古代文化成就的感性认识。

【例题解析】

例1:欧洲的四大文学名著是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和古希腊的一部英雄史诗,这部史诗可能是

()

A.《圣经》 B.《天方夜谭》

C.《罗马史》 D.《荷马史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天方夜谭》不属于欧洲作品,首先排除掉B项,而A项是宗教经典,C项是历史书籍,不符合题意。答案:D

例2:古代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悲剧和喜剧作家,《俄底浦斯王》的作者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他是

()

A.索福克勒斯 B.阿里斯托芬

C.荷马 D.埃斯库罗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掌握了课标要求: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就可得出答案。答案:A

例3: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坐落在现今的()

A.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B.沙特阿拉伯的麦地那

C.巴勒斯坦地区的耶路撒冷 D.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上古代典型建筑的了解状况和识记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历史与现实联系结合的能力。答案:A

【试题精选】

一、选择

1.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的文学名作是()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奥德赛》

2.下列选项与阿拉伯作品《一千零一夜》无关的是()

A.《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B.《阿拉丁和神灯》

C.《天方夜谭》 D.《伊利亚特》

3.下图建筑是一座典型的()

A.罗马式建筑 B.中国古典建筑

C.欧式建筑 D.哥特式建筑

二、材料解析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的名言?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他有什么科学成就?

(3)他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

(4)了解这个人的故事后,作为中学生,你有何感想?

三、思考

根据你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试具体说明阿基米德是怎样揭露金匠的欺诈行为的。

试题精选参考答案

第6课

一、1.C 2.B 3.C 4.A 5.D

二、(1)略。(2)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等。(3)罗马帝国东侵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第7课

一、1.A 2.C 3.B 4.C 5.B

二、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两种方式。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又往往会带来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谐,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是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乃至欣赏。

第8课

一、1.B 2.D 3.D 4.A

二、略。

三、(1)材料一:佛教。材料二:基督教。材料三:伊斯兰教。(2)《古兰经》。穆斯林。麦加。(3)基督教的“复活节”、“圣诞节”等。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等。佛教的“浴佛节”、“成道节”、“涅磐节”等。

四、答案提示:泥版、纸草、龟甲或兽骨、竹木简、帛、羊皮、纸等。

第9课

一、1.A 2.D 3.D

二、(1)阿基米德。古代希腊。(2)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还发明了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和灌溉。(3)他献身科学,忠于祖国等。(4)要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要热爱祖国,忠于祖国。

三、提示:根据浮力定律、物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说明。

猜你喜欢

本题解析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睡梦解析仪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