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2008-10-17[元]辛文房
[元]辛文房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王勃》)
阅读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勃往省觐,途过南昌省:探望,问候。
B.勃至入谒,帅知其才谒:拜见。
C.文不加点,满座大惊点:标点。
D.又尝匿死罪官奴匿:隐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帅知其才,因请为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顷刻而就/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慨然思诸葛之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勃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客剑南,登山旷望 ②对策高第 ③帅赠百缣,即举帆去 ④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⑤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 ⑥倚才陵籍,僚吏疾之
A.②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将王勃赶出沛王府,是由于当时诸王斗鸡,他写了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
B.父亲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是由于王勃曾隐藏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又杀了官奴。
C.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勃当时的同事们都讨厌他,是因为他倚仗有才而欺凌人家。
D.文章说“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这里的“不甚精思”足见褒中有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1.D(“点”是“涂改”的意思。)
2.D(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于是/依靠、根据;B项,因为/凭借;C项,表修饰/表递进。)
3.C(句①、⑤为一般叙述,与“才能出众”没有关系;句⑥表现他倚才欺人的弱点。)
4.D(“不甚精思”是褒义,意即“不用苦心思索”。)
5.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地饮酒,(躺下)拉过被子蒙头大睡,醒来后,挥笔就写成,一个字也不需改动,人们称之为“腹稿”。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的孙儿。王勃六岁时就擅长辞章。麟德初年,刘祥道上表称赞他的才干,以高名次对策及第。还没到二十岁,就被授为朝散郎。沛王把他招入府中做修撰。当时诸王斗鸡,王勃开玩笑写了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高宗知道了很生气,就将他赶出了沛王府。王勃罢官以后,客居剑南,登山望远,很感慨地想起诸葛亮的功业,写诗表达情思。又曾经隐藏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个官奴杀了。事被发觉本该处死,正赶上大赦就只除名。父亲王福畴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新修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宴宾客,准备让他的女婿写篇记,来夸耀这一盛事。王勃到此拜见阎公,阎公知道他的才华,就请他来作记。王勃欣然对客提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还不加修改,满座宾客大为惊奇。酒酣辞别,阎公赠送他一百匹缣,他就扬帆离去。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当时是二十九岁。
王勃诗文华丽,请他作文的人很多,家里堆满了帛,他靠写作来弄衣穿,靠笔耕来供给饮食。但也不用苦心思索。他总是先磨好几升墨,然后痛快地饮酒,躺下拉过被子蒙头大睡;醒来后,提笔就写成,一个字也不需改动,人们称之为“腹稿”。他曾说做儿子的不能不懂点医,当时长安有个叫曹元的有秘方,王勃就把他的本领统统学到手了。又因为虢州多产药草,王勃请求去虢州做参军。他倚仗有才欺凌人家,同事们都讨厌他。他留下集子三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如今在世上流传。
(拟题 唐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