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文阅读赏析与专题训练

2008-10-16曹茂盛

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专刊 2008年6期
关键词:参考答案赏析诗人

曹茂盛

(一)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赏析】这是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一首有名的借景抒情诗。全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姿多彩的笔墨向我们描绘了山野迷人的风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将写景和抒情巧妙地结合,细腻地表达出心理变化过程:由悠然到怅然。这既是一首风景如画的秋景诗,更是一支婉转动人的思乡曲。

1.本诗直接或间接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你能一一找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写景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行》参考答案:

1.时间:秋季(“菊初黄”);地点:山间小路(“山径”);人物:诗人自己;事情:诗人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

2.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来写景。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用“胭脂”和“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使村景显得绚烂多姿。

4.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及不得志的惆怅之情。

(二)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写的。全诗分两层:第一层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二层抒写“旅夜”的感慨,以反语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极大愤慨。最后两句以沙鸥自比,描绘诗人一生漂泊的苦难生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命运的坎坷和辛酸。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这句点明了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怎样的一种氛围?

_________________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之景。

__________________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哪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夜书怀》参考答案:

1.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2.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3.这句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长江和灿烂的星月。从表面看好像是表现出旷远的喜悦心情,但结合全诗看,诗人采用了以乐写哀的手法,反衬出他凄怆的心情。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三)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全诗从“望”和“怀”入手,紧紧围绕“月”和“远”描写和抒情,明月柔和 多情,情感深沉绵长,但在缠绵中看不到一丝的悲伤。诗歌的语言自然流畅,这种诗风给后人带来很大的影响。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黑体字。

(1)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2)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望月怀远》参考答案:

1.(1)爱。(2)双手捧满。

2.(1)借景抒情:诗人由望月而产生怀远之情。

(2)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

3.诗人因思念友人而不得相见,所以希望把眼前的月赠送给远方的人,表达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深挚感情。

(四)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赏析】这首诗写了鲁山的山野风光。首联就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那是因为“千山高复低”。颔联承接“千山”写千山的不同姿态,让“高复低”具体形象化。然后扣题“山行”,静态描写千山的幽深。颈联通过“熊升树”“鹿饮溪”动态描写了山野的景物。尾联写人家的所在:遥远的白云。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较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情趣。

1.诗人为什么来游鲁山?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句中的“改”能否换成“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山山行》参考答案:

1.诗人来鲁山为的是与大自然之景情投意合,为的是找一份惬意与舒心。由诗的第一句话可知。

2.不能换。因为这个“改”字,不仅包含了山的形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面貌,更具体到了为何而不同,因为“改”有动感,也就很容易使人能够理解作者正在“行”。山的形状因“行”而“改”,作者乐“改”而“行”。

3.示例: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已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五)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充分体现了词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上阕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到的幽雅景致。下阕由眼前的“溪水西流”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和议论。诗人用白描手法写景,既细致又淡雅;抒发的情感高昂有力,又富有哲理。

1.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致?请你发挥想象,描述一幅美丽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忆我们学过的诗词,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句意相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参考答案:

1.描写了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2.作者虽在政治上失意,处于困境中,但没有消沉,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旷达的胸襟。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这首词是诗人失意时所作,作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志情怀,全词洋溢着豪迈磅礴的气势。整首词条理清晰,按照“醉态、梦境、现实”三步展开。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等多方面情形,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曾称这首词为“赋壮词”,请结合作品说说词“壮”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词似乎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如本词中的“醉里挑灯看剑”等。找出与“酒”有关的诗句,并说说诗人借“酒”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参考答案:

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示例:从题材看,这首词写了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情感看,这首词主要表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气势看,雄壮有力。所以叫做“赋壮词”。

4.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酒表达对友人的良好祝愿。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对比表达诗人对不公平社会的揭露。

(七)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王维的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如“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则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汉江滔滔远去,像一直涌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接着,又写眼前波澜壮阔之景: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的水势。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描写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句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说说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江临泛》参考答案:

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际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八)战城南

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赏析】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为了逞强施威,多次发兵边远地区,均遭失败,这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些严酷的事实,积郁在李白的心中,激起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悲愤中,他写下了这首叙事诗,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发出了强烈的呼喊:停止战争,还人民安宁。

1.“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句中的“烽火”指代什么?由此你想到了杜甫诗中的哪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哪句表现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这句话暗含着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第三段中是如何渲染战争的悲凉气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城南》答案:

l.指代战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三军尽衰老”。

3.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

4.败马向天号,乌鸢啄人肠。

(九)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赏析】诗人向我们展现了一幅黄昏时分山村寂静的景色: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秋夜,晚风清凉,明月皎洁,山川在月光覆照下明丽如画,无奈此却并非自己的故乡风物!夜更深,人更静,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景象如此冷清,诗人不禁默默走回屋里,挑灯独坐,更觉悲凉凄怆。

1.“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是从《诗经》中的那句诗演化而来?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这句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请发挥你丰富的想象,描述一下这个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说说“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所蕴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暮》参考答案:

1.“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意境凄清洁净,给人以悲凉、抑郁之感;画面: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

3.这句表达得幽默而又凄婉,从表面看来似乎是自我安慰,其实却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

(十)秋怀

孟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赏析】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做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本首诗写出了诗人一生的辛酸苦涩,表现了他晚年境况的凄凉,反映出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残和世态人情的冷酷。

1.“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中的“老客”是指谁?“单”流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仅仅是写住房破陋,寒夜难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写出了诗人贫病交加,愁苦不堪?试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怀》参考答案:

1.是指诗人自己。透露着人孤势单的无限感慨。

2.不是,实际写诗人自己因梦想的破灭而心冷,因一生壮志难酬而感到寒心。

3.“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席上”说明身体状况差,“印病文”说明病卧已久,“转愁盘”写出了诗人愁思不断。

(十一)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赏析】这是一首怀念李白的五律诗,全篇紧扣一个“忆”字,把对友人的倾慕和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更体现了他们之间的诚挚友谊。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渡,极其自然。诗人还运用了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1.诗人是如何夸赞李白诗歌的?用自己的话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时一樽酒”句中的“何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过很多写友情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日忆李白》参考答案:

1.李白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有庾信那样的清新,有鲍照那样的俊逸。

2.运用了对偶修辞,借景抒情,真切地表现出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情状。

3.“何时”写出了诗人希望能早日与李白重聚的强烈愿望。

4.示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十二)定风波·红梅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被贬谪黄州时,读了北宋诗人石延年写的《红梅》一诗后有感而作。词紧扣红梅的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藉,是咏物词中的上品。

1.上阕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梅花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中的“休把闲心随物态”和“酒生微晕沁瑶肌”分别与上阕的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你对苏轼的了解,说说诗人笔下的梅花与诗人的品格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风波·红梅》参考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红梅丰富的情感,刻画出梅花处境虽艰难,但玉洁冰清,不流于世俗,傲然挺立的精神气质。

2.“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

3.诗中的梅品就是诗人的人品,苏轼也如红梅一样虽身处穷厄但不流于世俗、洁身自守。

猜你喜欢

参考答案赏析诗人
“诗人”老爸
愤怒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步辇图赏析
参考答案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