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氧化钠性质实验的再开发

2008-10-15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木条试管结论

肖 剑

2008年江苏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中对中学生化学科学素养和能力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学会实验探究,能设计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方案,能运用观察、实验、阅读资料等多种手段收集证据,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形成探究结论.下面用有关过氧化钠性质化学实验(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设计化学问题探究方案、形成探究结论以及应用探究结论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案例1】 SO2和CO2都是弱酸的酸酐,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CO2与Na2O2的反应生成O2.甲同学认为SO2与Na2O2的反应也与CO2相似,即:2SO2+2Na2O2=2Na2SO3+O2.但乙同学认为SO2有还原性,Na2O2有强氧化性,应该发生SO2+Na2O2=Na2SO4的反应.请你帮助设计并完成实验,验证上述观点的正误.

解析:用下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两实验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氧气生成,因此可用检验有无氧气的方法来判断发生什么反应.实验开始后,在D处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复燃则证明有氧气生成,即发生反应2SO2+2Na2O2=2Na2SO3+O2;通SO2一段时间后,取反应后的固体少许溶于蒸馏水,加BaCl2溶液和过量稀HCl,若有沉淀生成,证明上述反应也有Na2SO4生成,即SO2+Na2O2=Na2SO4也发生.

结论:SO2与Na2O2接触,上述两反应都有发生.

点评:检验是否有O2生成时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未反应的SO2,因为从溶液中带出的水蒸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熄灭,不能准确判断.检验Na2SO4生成时,不能用Ba(NO3)2和稀HNO3,否则NO-3在酸性条件下将SO2-3氧化生成SO2-4,无法确定实验原理.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设计问题、思考问题时思维的严密性.不但充分开发了化学实验功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科学态度.

考试说明中还明确要求学生能对探究方案、探究结论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准确地表述探究结果,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相关问题.下面案例说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重要.

【案例2】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以及“二氧化碳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的问题,设计了如下研究方案:

(1)如上图装置,在干燥的试管Ⅲ中装入Na2O2后,在通入CO2之前,应事先关闭活塞K1和K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I内的试剂X应该是 时,打开活塞K1和K2,通入CO2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Ⅱ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没有发生变化,则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3)若试管I内试剂为CO2饱和水溶液时,其他操作同(2),通过____________的现象以证明Na2O2与潮湿的CO2能反应且放出O2.

(4)根据以上的实验结论,写出(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木条试管结论
鲁班锁玩法大解密
试管难题
结论
木条餐具柜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