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化学解题的关键环节——审题

2008-10-15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定势做题原题

康 诚

所谓审题就是为了正确解题而进行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题目所涉及的化学现象和过程,明确题目所给条件和要求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验表明,细致、深入、准确而周密的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必要前提.以下就审题出现的错误类型及怎样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与同行探讨.

一、审题出错的几种类型

1.对“形似原题”不加思考

形似原题,就是所做题目对考生而言十分熟悉,但和原题有一定区别,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往往不注意审题,凭借记忆按原来做题的思路去解题.

【例1】 硼元素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81,则硼在自然界中的两种同位素10B和11B原子个数比为().

A.1∶1 B.10∶11 C.81∶19 D.19∶81

解析:很显然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一般用十字交叉法就很容易得到答案D.

【例2】 硼元素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80,硼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同位素10B和11B,其中10B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A.20% B.大于20%

C.小于20%D.无法计算

解析:例2和例1有一定的相似性,很多学生用十字交叉法求出两种同位素10B和11B的原子个数比为1∶4,从而求出10B所占的质量分数为20%,故选A,实际上此题应选C,出错的原因就是例1求的是原子的个数比,而此题是求质量分数.因而见到十分熟悉的习题千万不要凭借记忆去解答,应该认真读题,不能放过细节.

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多次重复做完某件事情后,碰到类似情景,仍按以前的做事方法完成后面的操作,考生在考试中这种思维定势经常使他们丢掉不该失去的分数.例如,平时在做选择题时,一般选择的都是正确的选项,而在试卷中有的题目却要选择错误的选项,大部分学生因没有审清题意而丢分.在高考题中,一些否定的语句都用着重号标出,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仍有许多考生出错.从中可看出平时发散思维的训练必不可少.当然思维定势有时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遇到与平时相似的题时,就可以缩短思考的时间.

3.任意增加或减少条件

每道题都有其特定的情景.有的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忽略题中所给的条件,而是凭着自己的知识积累或自己做题的经验去做题,抛开了题目的条条框框,甚至自己加上一些条件,从而造成失误.

【例3】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原子序数11-18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1)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_________.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

(5)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 .

解析:正确答案依次为:(1)Na;(2)NaOH;(3)Al(OH)3;(4)HClO4;(5)HCl.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答案为(1)Na;(2)Na;(3)Al或Al2O3;(4)Cl或Cl2O7;(5)Cl或HF.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审题时对原题所提供的条件任意减少或增加.

4.不注意定律的使用范围

化学定律的使用一般是有前提条件的,如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摩尔体积等,是针对气体而言的.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不注意它的使用范围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物22.4L,所含的分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8/22.4NA.

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2发生转换的电子数为2NA.

D.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解析: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学生容易错选A和B.A中没有说明气体处于标准状况,所以不能看见22.4L就认为是1mol.B选项虽然有标准状况,但是辛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不是气体,所以不能运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由此题可看出,题目考查的知识虽然很简单,但如果不注意一些定律的使用范围同样不能得分.

5.对题目隐含条件挖掘不深

有一些题给的条件十分隐蔽,如果不从中找到隐蔽的条件就无法解题.

【例5】 某元素R,其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差等于6,由该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_.

解析:令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分别为a、b(a>0,b>0),则由题意得a-b=6①,题中隐藏的条件是a+b=8②,解①②联立方程得a=7,b=1,则该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2O7.如果学生忽略了隐含条件,本题很难得出答案.

二、如何审题

审题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审题就是审阅推敲题目的含义,从题目中找到解题的条件,结合自己的知识从中找到解题途径.如何审题?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

高一开始就应做好充足的训练.

(1)抓住关键信息审题

审题就是阅读理解,但不能就字读字,应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应特别注意.

【例6】 已知某不饱和烃A中含C的质量分数为85.7%,1mol该有机物充分燃烧后产生的CO2全部与1.5L4mol/L的NaOH溶液反应,通过计算,写出该烃的化学式.

解析:由第一句可知,烃A为烯烃,第二句话中的“全部”是本题的关键词,它涵盖着多层含义,理解它可以明确3个问题.

①CO2反应完全而NaOH不一定反应完全.

②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有:

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③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以下四种情况:

a.只有Na2CO3

b.只有NaHCO3

c.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d.Na2CO3和NaOH

正确而全面地审题后,再利用元素守恒法容易得解.

答案:①恰好生成Na2CO3,该烃分子式为C3H6.②恰好生成NaHCO3时,该烃分子式为C6H12.③生成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时,该烃为C4H8或C5H10.④NaOH有剩余时,该烃为C2H4.

(2)挖隐含,析本质

有些化学题,学生一看就会,结果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理解题中的隐含条件,没有真正领会命题者所要考查的知识要点.其实任何化学问题,都是在特定的条件和范围内根据化学现象和规律拟定的,有些题设条件直接给出,有些条件却隐含在问题中,若能挖掘出隐含信息,对于活化思维,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品质都将大有裨益.

(3)把握导向信息

实验题是高考的必考题,而实验题中的实验目的、原理对解题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抓住它有助于启迪思路,理顺线索,明确解题目标.

(4)习题的多变性

平时在做习题时,千万不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应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延伸,打破思维定势,寻求解题捷径.一是要认识到一道习题微小的变化就会造成结论的改变甚至逆转,从而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二是通过平时的练习,了解一些习题的关键所在,掌握习题的多变性和解题基本规律,以便考试时知道如何去考虑问题,如何抓住关键条件去解决问题.

2.打好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基础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在考试中,稳定发挥,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1)整理归纳化学主干知识网络;

(2)通过平时的测试进行查缺补漏,在错误中学习;

(3)记忆一些化学常识,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记准一些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条件;

(4)练习化学用语的准确表达,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总之,要过好审题这一关,除了具备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学会灵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解题技巧.

猜你喜欢

定势做题原题
解法一真的不适合学生吗?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做题做恶心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注重积累,大胆探究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由一道反函数题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