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学生学习受挫的成因探索及对策

2008-10-15秦兴武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高三目标情境

秦兴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进入高三总复习时,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随着复习的深入,因不同的原因使学习受挫,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成绩不升反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初步总结出学生复习阶段学习受挫的主要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受挫的成因

由于高三学年是一个特殊阶段,面临高考,学生对高考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心理变化较大.学生复习阶段学习受挫的主要原因如下.

1.目标定位不准而受挫

(1)统一的教学要求

忽视因材施教的原则,忽视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教师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同一个班里所有的学生.典型的现象是课堂教学内容缺乏梯度,学困生因跟不上教学节奏或教学内容难度大而产生失败感,挫伤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无视学生学习基础,要求完成难度相同、量相当的作业,导致学困生受挫.

(2)要求过高

家长和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对学科考试目标过高,学生因不能够实现目标,产生源于外界和自身的压力、焦虑而受挫.

2.不适应高三教学的特点而受挫

高三一年要求复习中学化学的全部内容,内容多,任务重.由于大部分学校在下学期集中进行专题复习和套题训练,为赶教学进度,学校硬性要求教师在上学期完成单元过关的第一轮复习,而导致教师上课教得多,学生悟得少,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过快的教学节奏使得学生复习效率较低,既不能记住,又不能理解运用.

3.因教师的行为因素而受挫

(1)课堂教学讲多动少

基于社会的压力,高三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如重视考试内容的学习,注重对知识的记忆与模仿,重视学生的习题训练,将高三的教学活动简化为知识的简单重复加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将自己编制的知识网络图传授给学生,导致部分学生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导致课堂听课低效而受挫.同时,教师想以学生解题训练代替对知识的建构,提供习题过多,使学生身陷题海而受挫.

(2)考试频繁,难度偏大

由于高三教学任务繁重或教师对考纲要求把握不透,使得教学平均化,导致学生听课、复习轻重难分,复习听课缺乏针对性.对重要内容理解不透,难点没有突破;教师对某些知识在课堂上无限制地拓展,造成偏与难,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另外,所选例题起点高、跨度大、综合性强以及过早地将历年高考题引入训练;考试题目难、中、易比例不当,加大学习难度致使学生受挫.

(3)情感取向偏颇

基于学校和社会评价导向,教师在课堂内外仅重视能为自己增光添彩、对学校宣传有贡献的优等生,课堂上提问他们,课外主动辅导他们,考前考后主动关心他们.这样赢得一小部分学生,但却挫伤了大部分学生.

三、防止学生学习受挫的策略

1.动之以情——满足学生的缺失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当满足了缺失需要(自尊、归属与爱、安全、生存的需要),会促进生长需要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受挫的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常处于一种紧张或恐惧的听课状态.课外见到老师能避则避,能逃则逃.他们更禁不起指责和忽视,甚至歧视.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成绩优劣,都要保持平和心态和稳定的情绪走进课堂;坚持人人平等原则,主动降低重心,主动与受挫学生沟通,营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情绪,消除学生心理压力,从而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同时,主动关注受挫学生成绩的起伏,肯定学生优点,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根除唯分是才的人才观,增强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2.授之有法——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使自己的潜能、个性、价值得以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它因获得满足而增强.学生生长需要的满足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要消除学生学习受挫的影响,形成主动的持久的努力状态,教师首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

(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研究考纲,明确考试范围,让师生了解各知识点的要求层次,把握好教学复习的重点,避免因此给学生增加的负担.同时,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要注重目标的多元化,体现出层次性,即基础性、发展性和拓展性,体现出教学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层次课堂学习的需要,使每个学生每课学有所获.

(2)优化练习、考试内容

学生评价自己学得好与坏,就看练习会不会做,考试成绩高与低.这是影响学生自信的关键.教师要研究命题,正确地把握练习选题和考试命题的难度与方向.防偏防难,注意覆盖面.重中有重,突出主干.训练思维讲角度,层次分明有梯度.通过练习与考试,将学生的努力转化为进步,让学生的成功滚动成功.

(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高三复习的内容都是旧知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促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建构知识.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出更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按照新课程落实课堂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学习内容,将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在重视知识系统化的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复习主题,将知识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和活动化,保证全体学生的广泛参与,让知识的记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协同发展,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例如,在高三复习“铁及其化合物”时,笔者通过创设了3个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

以上每一个情境的展开都可以解决铁的一个重要知识的疏理.且三个问题情境由易到难,既可以达到疏理知识的目标,又可以达到提炼方法的目标.用第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让二个情境帮助学生思维“预热”,之后解决第三个情境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活跃思维,教学过程有张有弛,不会懈怠.

3.学之有道——优化学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定向定位,即要教学生如何确定成绩目标,教学生如何自行确定学科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达到什么目标.要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指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差距,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与自己比, 与过去比,发现自己的优势,不断满足学生成功心理期待,由此增强学习的信心、恒心、毅力,从心理上达到拒挫的目的.

随着高三复习的推进,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势必会导致学生受挫,教师要加强学习与研究探索,从自身寻找原因,从教师的态度、课堂行为等方面积极影响学生,是防止学生复习阶段化学成绩分化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高三目标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高三·共鸣篇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感悟三角形的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