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刍议

2008-10-15梁顺威

中学理科·综合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教学活动素养

梁顺威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是教师们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舞台上,教师将扮演哪一种角色,在施教中,如何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又如何渗透素质教育的数学思想?对此,笔者在下有几个方面的体会与思考.

一、夯实基础,防止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学生进入初一阶段,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如以字母表示数,实现由算术到代数的飞跃;引入负数,使运算由正数转到有理数;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使思维方式由算术法转到方程思想;第二学期引入几何之后,又出现了逻辑的思想,化归的手段,推理证明的方法等,这些全新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易理解.加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按课标的要求,不按学生的实际,轻视知识的入门教学,盲目拔高要求,致使部分学生在初一开始掉队,初二分化明显,初三则成为数学的“弃儿”.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否搞好衔接,防止分化,有效地防差和转差,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智能都得到有效提高与开发,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初一数学教学是与小学衔接的重要阶段,又是整个初中学习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此,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搞好衔接教学工作.初一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是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数学兴趣与爱好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既要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发挥其能动作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按照课标的要求,适当放慢速度;在考评时,题目不

能过难,使全体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在知识内容方面,要重视知识的入门教学,强化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去记忆和运用,努力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育学家布鲁姆指出:“只要提供足够的条件,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达到基本要求.”可见,对待数学学习中的“差生”,提供再学习的机会显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差生”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实行分层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心理上的负担,在评定中,对他们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尤其是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心理疏导,使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个人的努力,学好数学.

二、更新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的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至今还相当严重,表现为:重视数学结论的记忆与反复运用,而轻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过程;重视教师的讲授,而轻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而轻视数学能力的培养.以过重的课业负担,换来数学成绩的暂时提高,高分下潜伏着低能的危机.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广泛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动脑、动手、动口,亲自实践,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评价的意识,不仅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好适应日常生产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这个能力的获得仅靠对数学知识的输入,靠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的死记硬背是难以实现的,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提出、猜测、探索、实验,才能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方法,实现终身受教育的目的.因为,学习过程是对教学信息的接受、加工和传递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信息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教师才能掌握教得怎样,学得如何,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使全体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同时,学生只有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公式、法则、定理的探索过程,才会经历困惑、焦虑、失误、成功与喜悦的情感体验,丰富和发展爱好与兴趣,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既教给学生证明的方法,同时又教给学生猜测探索的过程.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实际水平,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地讨论,并给学生留有探索、尝试、验证、失误的机会,最后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评价上,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把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人翁的位置.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精心组织和引导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努力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学知识技能素养,逻辑思维素养,应用数学素养和唯物辩证素养.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定理、公理、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从属于数学知识范畴之内:1.每一数学知识都体现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式,反过来,正是因为有了数学思想方法,才形成了代数、几何的一般公式和用字母表示的定律,进而发展到用字母表示代数式、几何图形、命题等任意具有一定通性的量.如利用转化的思想,总结出解多元或高次方程的方法,把研究多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等.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是提高逻辑思维素养的基础.例如,渗透符号表述与换元思想,能够实现思维的概括性与简洁性;渗透化归思想,有利于发展思想的灵活性与辩证意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形象性与创造性;渗透类比思想,能强化思维的广阔性与逻辑性;渗透分类思想,训练思维的条理性.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思想方法教学的意识,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领悟教材内容中的思想方法,把握教材的实质,使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成为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总之,教师只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就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喜爱数学,学有所得,真正达到“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教学活动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