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下如何开展数学教学的心理辅导
2008-10-15凌云峰
凌云峰
初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出炉,新课标更加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更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观与人文教育,并提出要适当适时地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其实,心理辅导教育和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是水乳交融的,它们在教学理念上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精神.我们的数学老师对数学科与心理辅导的融入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但远没有达到运用心理辅导的原理来实现我们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开展心理辅导,这是摆在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面前的新课题.下面,我以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勾股定理》的教学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心理辅导的必要条件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建立和谐的社会中,我们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让学生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爱,使师生的心灵沟通得到应有的加强.
确定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是主体,我们的教学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因此,我们应结合我们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明确教育技能.实施课堂心理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通过堂上观察、作业分析、课后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内心世界的变化,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写出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教案.
二、心理辅导的要领
1.心理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我认为,有效的心理教育应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数学科的心理教育必须建立在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基础上,素质教育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因此教学目标应是一个多元体系,包括认知、智能、情感等方面.这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爱国的情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以第一章《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它有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史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史和历史上的数学家的故事,这样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采集了一些有关勾股定理的资料,向学生详细介绍了一些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投影设计了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的过程,通过易、中、难的三组不同图形的演示,由学生自己得出方格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归纳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这一次教学,我让学生感觉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让学生掌握了观察、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创设参与情境,进行行为实践.在教学活动中,任何知识技能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比较好地掌握.例如,我在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课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依照古埃及人的做法,三人一组做出有12、24、30个单位长度的绳子;合理地实验,从心理上满足了“三角形三边长如果满足a2+b2=c2,是否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心理需要,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心,如果在学习中屡次失败,那么他会对数学失去信心,教师应合适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把握心理辅导所渗透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等几个方面.我们通常说要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我们应找出什么办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呢?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应从多角度考虑,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目的.其次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结论从多角度考虑,对结论的发散是指确定了已知后没有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探究寻找有关结论.例如在学习完勾古定理的逆定理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是6、8、10,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呢?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结果出来后,学生就不难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a、b、c,当a2+b2>c2时是锐角三角形;当a2+b2<c2时是钝角三角形的结论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各种信息来探索结论,这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再次要引导学生对条件的发散,当我们明确了问题的结构后,应培养学生努力寻找它与结论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根据已知探求未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
心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有一份责任把心理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成为一位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