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图与CAD》创新教学模式
2008-10-11梁承忠庄竞
梁承忠 庄 竞
【摘要】文章根据现代制造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依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指标,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创建了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主体,以产品为载体,将工作任务和课程教学全方位整合的高职《机械制图与CAD》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岗位能力;工作过程;教学模式
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也是为适应现代制造行业的发展需要必修的职业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培养现代制造行业岗位上从事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达到本专业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同时为相应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职《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既不同于本科,也不同于中专,应该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模式,办出高职的鲜明特色。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仍沿用重理论、轻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偏重于点、线、面,基本体投影和传统零件手工绘图,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改革传统的高职《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
一、课程结构设计理念
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主体,以产品为载体,我们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对现代制造行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我们按照职业岗位要求,以项目驱动设计教学训练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掌握机械设计等工作岗位的相关技能和要求,从而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实现培养生产一线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二、课程内容设计
我们积极开展以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在课程模块结构化整和中,从四个方面体现工学结合:
1.课程开发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课程内容来自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建立的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
2.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任務的实际操作,都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所需的综合技能。这些项目都来源于工厂企业实际生产的产品,根据实训条件及教学要求进行了整合修改,以达到系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
3.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项目”或“任务”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例如,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在完成典型零件项目后,可自行选择相近的产品零件进行练习。
4.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每一环节, 确保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三、工作任务结构模式
课程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线,采用典型项目组织教学,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教、学、做”结合。将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带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本课程以零件的复杂程度为依据采取递进式来设计学习项目与学习任务: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模块
根据现代制造行业岗位需求,可设计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能力模块结构(见下图):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一)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不仅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例如:在进行“制图测绘”时,采用项目教学一般按四个教学阶段(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交流分析、评价应用)等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被咨询者或者指导者,回答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2.考证与专项训练相结合。我们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融入教学全过程。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与毕业证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也使职业教育真正融入学历教育中,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本课程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特别注意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考证知识与教学紧密的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为学生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
3.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使多媒体教学与上机练习、全真模拟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把课堂教学搬进了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教师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方法之后就布置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在旁边做指导,对没有掌握操作方法的同学随时进行辅导。
4.顶岗实习。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岗位就是将来的工作岗位,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核评价,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层次、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开发了教学录像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做到图文并茂。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突破空间及时间的局限,突出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度,形象生动,教学效果好。
1.充分利用现场教学。讲、练结合,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边讲边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到山东推土机总厂等企业和生产现场组织教学,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现场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一方面充分掌握书本理论知识,同时吸收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他们尽快熟悉岗位提供有力保证。
2.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校内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利用网络的通讯功能作为协商学习和讨论学习的工具,利用网络中的信息平台作为虚拟企业运作管理和创作实践工具,利用网络中的测评系统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3.提供丰富的技术资料。我们以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网络教学环境为支撑,向学生推荐相关的CAD网站,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制图标准,并对名词术语、知识点、常用词等均配有英文。
4.以真实零件的加工和设计,来考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零件的设计和加工,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实际加工真实的零件,并对各个学生的零件进行仔细的检测、分析和比较,指出学生设计和加工的零件与企业加工零件的区别,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设计和加工零件的工艺。
六、教学效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本课程工学结合的整体框架已经形成,实现了教学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学生达到了岗位必须的能力要求。
我系学生分别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山东省第一届数控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第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九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近三年我系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双证”取证率达98%,取得两种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的92.9%。毕业生遍布机械制造、汽车等支柱行业,发挥了高职生技能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特点而成为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
2002年以来,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博特精密丝杠有限公司等企业开设CAD技术培训班10余期,为社会鉴定AutoCAD操作员认证1000人次。为济宁博特精密丝杠有限公司、山东特力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相关技术问题,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成果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韩庆祥.素质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2]许远.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3]壮国桢.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优势、难点与突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
[4]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 [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梁承忠(1969- ),男,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庄竞(1970- ),女,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