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教学改革新思路
2008-10-11史彩华王文凯李志新
史彩华 王文凯 李志新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农业院校教学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包括教学实验孤立化,过于理论化,实验简单化等,不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结合此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业院校;教学改革;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深受举世赞叹,打破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培育了大量杰出的农业科学家,研制出了各种新品种,将粮食产量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但科学的力量是无限的,怎样在目前已有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空间呢?怎样发挥优质品种的更大潜力呢?这需要更多更好的科学方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少走弯路。
目前,中国仍然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依然相对落后,绝大多数的农产品种植还是依靠经验,科学种植在农村缺乏推广。这些问题之所以依然长期存在,一是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推广难度比较大,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二是从事农业推广工作的人太少,绝大多数农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改行从事其他工作,不愿留在本专业岗位,认为本专业前途不大;三是即使有部分学生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但知识面太窄,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因此,在国家对农业大力扶持的基础上,农业院校应该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但是目前有些农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似乎有些背离社会需要,不切实际地开设大量选修课,主要从理论出发,未能强化实践操作,这不仅达不到他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知识面,反而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对培养学生的业余兴趣是不利的。学校教育学生,应该将自己的校况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培养出善于利用前人基础,少走弯路,多思维,勤思考的复合性人才。本文分析了目前农业院校在教育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新思路仅供参考。
一、目前农业院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业讲究的是实践,整天纸上谈兵不可能将粮食生产出来,更不可能提高产量。但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没有遵循这一规律,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大多数总是以理论为主,实验课时少,而且实验之间孤立无联系。每次实验安排两个学时,学生抄完实验报告,再听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就得花费一个学时,还剩一个学时是学生实验时间,还没等弄明白实验目的,又得下课,学生只能等到下次实验,由于本次实验与下次实验无相关性,学生也就再没机会真正弄懂本次实验,又需再接受新的知识。特别有些院校安排的实验课时太少,学生根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己准备实验材料,绝大部分材料均由专门的实验教师替代完成,实验教师累得可怜,但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些材料的来历,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虽然有些负责的教师可能会讲解实验材料应该如何准备,但学生没有亲自动手,也就等于纸上谈兵,未起任何作用。次次如此,当这门课程结束后,学生最后是什么也没有真正明白,每门课如此,等学生毕业时才发现什么也未学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均说没有学到东西,觉得四年大学白读了,还不如一个农民?难道真正象我们所解释的那样:“大学是学一种思想,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的区别在于眼光看得远,思想宽广,思维活?”为什么大学就不能学到丰富的知识,不仅在理论上强于农民,而且在技术上也要体现大学生的区别,真正发挥大学的作用呢?为什么一定要等学生毕业后拿那句似乎有道理的话来安慰学生呢,难道不觉得这很可悲吗?真的是我们的学生对农业不感兴趣,真的是大学只能学到思想,真的是农学很枯燥吗?为什么不说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我们办学不够,我们责任不到,没有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没有把农业讲得更加生动有趣?飞机、大炮、宙宇飞船这等神奇不可想象的东西均能制造出来,难道就没有方法真正改变我们的教育吗?当然,目前各个学校各门课程均在搞教学改革,但真正起到作用没有,又有多少改革是挂着改革的旗子申请经费而做改革的事情?这就是我们教育体制的漏洞,不要动不动就给成千上万的金费来搞课程改革,以一篇文章来作为金费的结题,至于这篇文章的价值有多大,是否真正实施了,金费是否真正花在改革上了,该从哪里追究?学校的教学改革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改革说明这所学校没有发展,它的存在值得质疑,为什么还要拿专门的经费去开支它的教学改革呢?真正的改革是需要试点后再推广的,然而又有多少申请者拿到改革经费后以一篇没有说服力的文章结题了呢?这均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地思考。
二、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一) 师资队伍的合理配制及日常的提高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要想培养出优良的学生,就需要有结构合理完善的师资队伍。有直接为学生讲授课程的教师,有辅助教学科研的教师,有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做到分工合理明确,发挥团队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这三类职务的分工,仅在于工作的职责不同,不在于工作类别的三六九等。师资队伍中的任何成员,都要不断提高自己平时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学校也要对他们进行平等对待,比如,进修、培训、职称评审、评优、待遇分配等。严格做到对事不对人,按劳分配,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位置的重要性,真正负起责任。
(二)学生实行导师制
取消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整个班级学生的制度,将学生平均分配给不同导师或者根据导师的需求安排学生数量,每个导师均肩负起曾经班主任的责任,关心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一来,学院减少了每年付给班主任的管理金费,为其它开支积累不少金费;二来,避免了班主任因管理的学生太多,太累,而没法全面管理以实行真正的职责和义务;三来,实施导师制,学生成为导师的直接助手,比如下地干活,导师的专业特长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进校就开始接触专业,培养他们的兴趣,同时将导师平时请工人的花费用于学生补贴,相当于勤工俭学,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可以让导师腾出更多时间学习或科研,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教学实验系统化
将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根据课程自身的情况尽量多实验少理论,从实验中巩固理论,从理论中学习实验。做到多学科交叉系统实验,不要盲目追求独立学科知识面的广度,要强调多学科的统一连贯性。农业主要针对的是农作物,研究农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高产高质的农产品,但与其相关的有病、虫、农药、育种、栽培、土壤肥料等。我们完全可以结合本校育种教师的科研强项,选定两三种作物,让学生从播种开始,完成这两三种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要的肥料、水份配方等研究,同时,也对这两三种作物整个生育期进行病虫害观察调查及农药防治等。本专业的大多数课程均可以这两三种作物作为研究对象,比如:《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普通病理学》、《农业病理学》、《农药学》、《生物防治》、《生物统计》、《农药毒力测定》、《生物测定》、《农药合成与加工》、《土壤学》、《肥料学》、《气象学》、《遗传学》、《栽培学》、《育种学》、《种子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显微技术及摄影》等。当然,这需要各学科教师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特长,让学生能系统全面的撑握这两三种作物。在此基础上,各专业老师可以适当加宽讲授知识面,可以从理论上讲授其他作物与这两三种作物在生育期上的具体区别,也可以将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其它特長传授给自己所带的学生助手,让不同导师之间的学生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以扩展知识面。
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了大学既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思想,也培养了兴趣。同时,对那些真正想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来说,起点提高了,不致于再走弯路重新学习大学里开设的课程,至少不需要从头再来,这也是真正培养更高更多科学人才的有效创举。
三、结语
本文从教学改革上提出了自己的新思路。结合各校育种教师专业特长,选定两三种作物,本专业的大多数课程均以这两三种作物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两三种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以此系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本思路试行简单,仅需要各学科专业教师意见达成一致,齐心协力,根据作物的生育期灵活安排实验课时间。但因笔者身份的原因,还没有加以试行,仅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先慧,胡金频.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J].西昌学院学报,2005,(2).
[3]刘影.让学生感到“问”不再是难事[J].基础教育研究,2005,(8).
[4]刘育艳.浅谈如何提高病理实验课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00,(2).
[5]赵涌.加强临床病理讨论课提高病理教学质量[J].基础医学教育,2001,(3).
[6]潘雅玲, 张伟新.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
[7]边秀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6,(10).
【作者简介】史彩华(1980- ),供职于长江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