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2008-10-11曹朝晖
【摘要】钻孔桩是最普遍的基础形式,无论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大型建设,还是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对钻孔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钻孔桩施工;民用建筑;混凝土
钻孔桩是最普遍的基础形式,无论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大型建设,还是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钻孔桩是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利用机械钻进形成桩孔,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钻孔桩的钻孔、灌注混凝土都是在水下进行,工程质量只能通过科学的过程控制和完工后的仪器检测来确认。本文对多年来在钻孔桩施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成孔阶段
(一)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m-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定位后安装护筒。
(二)塌孔
塌孔一般有孔口坍塌和孔内坍塌两种情况。孔口坍塌很容易发现,而孔内坍塌的发现就必需有丰富的孔桩施工经验和认真仔细的观察。当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孔口水面冒出细密的水泡、孔的深度突然变浅、钻机的负荷明显加大等现象时都表明孔内已发生了坍塌现象。
造成原因:施工场地夯填质量不良;护筒埋置不符合要求;钻机支承不当,支承面受力过大;泥浆比重或粘度太小,不能形成坚实的护壁;在松散的砂层中进尺太快,未能形成坚实的护壁;遇到容易塌孔的流砂层,不能及时掌握情况,不能及时处理;孔内补水时水流冲刷护壁;成孔后到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太长。
防治措施:在以上几种情况中,施工场地夯填质量不良,护筒埋置不符合要求,钻机支承不当,支承面受力过大容易引起孔口坍塌,钻机进场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整理,对于不良土质要进行换填,场地夯填做到尽可能的密实。护筒的埋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不能太浅,护筒的周围和底部要用优质粘土分层夯实填筑。钻架架立时要使支承面面积尽可能的大,同时做到支承面受力均匀。对于泥浆比重或粘度太小,不能形成坚实的护壁引起的坍塌,在施工中加强对泥浆比重和粘度的监测就可以了。在松散砂层中钻孔时,必须降低进尺速度,如果进尺过快,护壁的厚度和密实度就达不到要求,从而引起坍塌。当遇到流砂层时,即使没有发生坍塌,也要先处理后再钻进,一般的处理办法是在孔内投入粘土和片石,低锤冲击,使粘土和片石充分地挤入孔避,阻止砂层和地下水流动。当流砂严重时,则采取钢护筒跟进的办法。孔内补水时水流冲刷护壁,成孔后到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太长引起的坍塌,在施工中加以注意就可以了。孔内补水时现场要做到有人监控,钻孔快要完成前要做好混凝土灌注的准备工作,尽量缩短成孔后到混凝土灌注之间的间隔时间。
塌孔是孔桩施工中及其常见的问题,在坍塌不严重时,我们可以在加大泥浆比重后继续钻进,当坍塌严重时,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后方能继续钻进。
(三)漏浆
钻孔漏浆现象一般是发生在透水性强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地层中,泥浆向孔外流失。而在喀斯特地貌施工中发生的漏浆则多为“溶洞漏浆”。即在钻孔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填充物溶洞而造成的漏浆现象。
造成原因:护筒的埋置深度太浅;填土不密实或护筒接逢不严密;钻进过程中孔桩遇到溶洞。
防治措施:加稠的泥浆;回填卵石,片石反复冲击增强护壁;但遇到护筒漏浆时可以采用棉絮堵塞;对于“溶洞漏浆”,漏浆不多时,出现这种问题一般是遇到了单个的小溶洞,一般是采取向孔内投入粘土和片石,然后用锤冲击,把粘土和片石挤入溶洞,随后继续钻进。漏浆严重,但孔壁周围看不到明显的空洞。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孔桩的很小一部分穿过了溶洞。一般采取的办法是向孔内投入粘土、片石、水泥、棉絮,用锤冲击,堵住溶洞和孔桩之间的连接口。漏浆严重,孔壁周围可以看到明显的大空洞。发生这种情况表明孔桩是贯穿溶洞,但由于一下难以判断溶洞的大小,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一般是先向孔内大量的投入粘土和片石,用锤冲击把粘土和片石挤入溶洞,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粘土和片石不能再挤入,则表明溶洞填满可继续钻进施工。如果粘土和片石可以长时间的挤入,则说明溶洞很大,得采用其他的办法解决,一般采用钢护筒跟进的方法。
(四)偏孔
偏孔是指孔桩的孔壁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造成原因:孔内地质不均匀;钻孔过程中遇到较大孤石,探头石或倾斜的岩层;施工检测控制不到位。
防治措施:由于孔内地质不均匀引起的偏孔,是因为地质不均匀造成钻头受阻力不均匀而产生的,这种偏孔现象的产生刚开始不是很明显,但会慢慢积累,所以要及时处理,一般回填粘土和片石至偏孔以上0.5米,小冲程冲击密实后重新钻进就能解决。在钻进过程中遇到较大孤石,探头石或倾斜的岩层时,钻进时锤头偏斜严重,钢丝绳抖动明显,为调整偏孔,一般先是采用向孔内投入粘土和片石再钻进的办法,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这个办法效果不明显则采用灌注高强度水下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钻进,这种方法十分有效。但在施工中也出現了个别的孔桩用以上两种办法都不能解决,这时就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偏孔的位置经爆破后产生一个钻孔平面,将不平整的硬岩在孔内炸平,且在平面达到设计孔桩面积的70%后重新钻进,效果非常理想。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做好检测控制。
(五)桩底沉渣量过多
对摩擦桩来说,由于其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周围土壤之间的磨擦力或依附力,逐渐把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周围的土体中,如果在设计中端部反力不大,端部的沉渣量对桩承载力亦影响不大;而对于承载桩来说,如果沉渣量过大,势必造成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因此钻孔灌注桩的沉渣量检查是施工控制中的一项关键工作。
造成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而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加强对沉淀层的检查力度和意识,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
二、成桩阶段
(一)导管堵塞
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不能下落,影响灌注工作顺利进行。
造成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行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或采用隔水盖板或插板盖住导管顶部,封底时拉起盖板或抽开插板即可,安全、方便。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cm~22c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 Mpa ~1.0Mpa,以避免导管进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缓缓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施工前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二)钢筋笼上浮或下沉
系指钢筋的位置高于或低于设计位置的现象。上浮较大时,降低了桩体抗水平剪切能力;下沉过多,给施工带来麻烦和损失。
造成原因:钢筋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或过低;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6m以上)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浮;导管掩埋过长,提升时易摇晃,难以对准笼的中心,易发生挂笼现象;导管提升过猛,混凝土下沉太快,瞬时反冲力使钢筋笼上浮;钢筋笼制作质量不佳,或吊装不当而变形或桩孔倾斜,钢筋笼随之变形,增加了凝土上升阻力;笼底钢筋向弯折沟挂导管;钢筋笼于孔口固定不牢,在自重及受压时将铁丝拉长而下沉,或钢筋笼自重太轻,被混凝土顶起。
防治措施: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准确无误,并于孔口固定牢固;为防止铁丝拉长下沉或顶住上升力,可采用吊筋加套管等方法顶住钢筋笼上口,加快浇灌速度,缩短浇灌时间,或添加缓凝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陷近笼底时,控制导管埋深1.5~2m,尽量减少串插导管,改用转动导管密实混凝土,每浇灌一斗混凝土,检查一次埋深,勤测深,勤拆管,只到钢筋笼埋牢后,恢复正常埋深深度。主筋底端可适当向外弯折,并增加封底箍筋。导管对中桩孔,导管接头处套装锥形活动护罩或加密焊接防护斜筋;导管正常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4m,最大不超过6m,便于转动移位。钢筋上升时,停止浇灌混凝土检查埋管深度,拆除部分导管,保持埋管1.5~2m,导管钩挂钢筋笼时,要下降导管,转动移位脱钩上提。
(三)断桩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泥浆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影响了桩身的整体性,降低了桩体强度和承载力。
造成原因:封底时,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泥浆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混凝土的阻力;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沉;灌注时间过长;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混凝土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治措施: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防止孔壁坍塌;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盡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损失应满足灌注要求;灌注混凝土应从导管内灌入,要求灌注过程连续、快速,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必要时应有备用搅拌机、发电机等应急设施;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本文提到的钻孔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很多是孔桩施工中的共性问题,其中很多是总结了黄织铁路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因而也有它的特殊性。通过分析总结,对提高个人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对今后工作的指导,对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都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曹朝晖(1972- ),男 ,湖南汉寿人,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柳州铁路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