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文中的特殊句式
2008-10-08姜华忠
姜华忠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两点要求: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二是“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综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断句;理解常用实词和虚词的语境义;理解和翻译句子;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了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能结合作品内容进行评价,谈出感受;借助注释阅读理解浅易课外文言文。
虽然中考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不作直接的考查,但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正确断句,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翻译句子。下面是以人教版教材为主,对古文中出现的部分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所作的整理和归纳。
特殊句式
初中古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下面试举例说明。
1.判断句
古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者,……也”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 “……者,……”
如:“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
(3) “……,……也”
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4) “……,……者也”
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5)“……为……”
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用“乃、则、皆、诚、本、是、即”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本布衣”(《前出师表》);“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
(7)无标志的判断句。
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2.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的现象相对较多,在现代汉语中有些不能省略的成分,在古汉语中可以省略。常见的省略现象有:
(1)省略主语。
如:“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山市》)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介词“以、与、为”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
省略。
如:“元方入门,不顾(之)。”(《陈太丘与友期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之)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4)省略兼语。
“使、令”等动词所带宾语常常作后边一个谓语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叫做兼语。古汉语中兼语大多是代词“之”,且常常省略。
如:“不使(之)学”“令(之)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5)省略介词。
介词“于”常常省略。如:“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于)楼上” (《山市》);“口技人坐(于)屏障中”(《口技》);“河、渭不足,北饮(于)大泽中”。(《夸父逐日》)
(6)省略分数中的“分之”。
如:“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3.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如“谁、何、安、焉”等作宾语前置。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何以战?”(《曹刿论战》)“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3)用“之”把宾语提前,以突出强调语气。
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宋何罪之有?”(《公输》)
(4)有时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也把它提前。
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4.主谓倒装句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文后练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 找出文中的判断句和宾语前置句各一句。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
(1)判断句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宾语前置句是:忌不自信。
(2)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