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妙算”徐懋公的真人秀
2008-09-28胡湘
胡 湘
随着电视剧《贞观长歌》和《隋唐英雄传》的热播,《大唐帝国》、《贞观政要》等大量新书的热卖,举国上下都在讲大唐精神,都在回味盛唐气象。
这些影视、文学作品往往因为情节而虚构人物,但是徐懋公则不一样,他是确有其人。戏剧、评书和电视剧里他是一位半仙儿式的人物,只要闭目掐指、摇头默念,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甚至民间还流传有“呼风唤雨诸葛亮,神机妙算徐懋公”的说法。那么,历史上的徐懋公果真如此吗?
成名瓦岗
徐世勋,字懋功,曹州离狐人(今山东菏泽),后徙居滑州之卫南(今河南浚县东南)。
徐懋公是个有钱人,《旧唐书》说他“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且为人豪爽,“与其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徐氏父子不仅有经济头脑,还很有政治头脑,生处乱世,散资财以保其家,以得人心。
河南人翟让在瓦岗寨起义,17岁的徐懋公前去投奔,当时的瓦岗起义军跟土匪差不多,到处抢劫。徐懋公劝翟让:“都是一个地面的人,大家乡里乡亲的,抢掠乡民会落下不好的名声,宋、郑两郡管辖的御河,公私商船很多,从他们那儿下手,瓦岗的活动资金就足够用了。”徐懋公的取财之道有力地解决了起义军的资金问题,所以,瓦岗义军队伍很快达万余人,为后来名动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由此吸引了另一重要人物——李密的到来。
李密是名门之后,“才兼文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仅有武夫骁勇之气的翟让具有强大优势。一年后,面对功高震主的李密,徐懋公再次向翟让献计,推李密为主,利用他的身份招徕各路反隋武装。
徐懋公很善战,投奔瓦岗不久,隋朝政府派遣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师两万征讨,徐懋公多次与他交战,最后“竟斩须陀于阵”。张须陀是隋朝战功赫赫的柱石之臣,死后,隋朝“再无良将”。徐懋公还善水战,李密为瓦岗寨主后,隋朝政府又令王世充率师十万征讨李密,徐懋公带兵迎战,竟“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之上”,杀得隋军只剩下千余人。因立下大功,他后来被李密封为右武卫大将军、东海郡公。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河南、山东发生严重的水灾,“死者将半”。隋炀帝命令黎阳开仓赈灾,但由于隋朝当时政令紊乱,仓吏不能及时散发,致使“死者日数万”。徐懋公对李密说:“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今河南浚县)一仓,大事济矣。”李密依计行事,遣徐懋公“领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掩袭,即日克之,开仓恣食,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攻克黎阳粮仓后,粮食随便让老百姓拿,饥民热烈拥护瓦岗军,纷纷入伍,使瓦岗寨十余日内增兵20万。黎阳一战,瓦岗寨成为天下反隋的旗帜,当时窦建德等诸路造反派都尊瓦岗为首,确立了李密在各路造反派中的盟主地位。这一年徐懋公才22岁,却已经名动天下。
归降大唐
两年后,也就是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带着极少数残存部众归唐。瓦岗寨的地盘全归奉命留守的徐懋公,《旧唐书》中载:“其旧境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拥有这么大的地盘,徐懋公没有据以称王,取而代之,却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意思是说,这些人众土地本就是李密的,李密既已归顺大唐,我如果向唐朝上表献出,那是利用主公之败来立我之功,如此求富贵,我不耻为之。现在我把这些州县图表、账册都交给李密,由他献给唐朝政府,那就是他对唐朝的功劳了。
于是,徐懋公派遣使者到唐营去见李密,唐高祖李渊见瓦岗寨使者并无土地图表献上,只有一封写给李密的信时,不禁对徐懋公“甚怪之”。使者把徐懋公之意向高祖李渊说明后,李渊大喜,对徐懋公大加赞扬,说他“感德推功,实纯臣也”,当时就下诏授他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很快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并要徐懋公“总统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徐世勣从此更名为李世勣。
李渊如此厚赏,可见他对徐懋公这份礼物很是推崇。李渊虽然称帝,但当时的形势严峻,统一天下还只是一个梦想。
首先是农民起义军的威胁。从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造反的风暴席卷全国,先后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经过斗争与联合,最终形成三支强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另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还有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其中瓦岗军是三支农民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虽然李密兵败被迫归唐,但瓦岗军总体实力仍居第一。
此外,还有隋朝军事割据势力,如陇西有薛仁呆武装割据,山西有宋金刚、刘武周军事集团,河南有王世充隋朝军事集团。这些军事实体大都兵多将广,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谁都有可能成为中断大唐王朝统一大业的关碍。现在,农民义军中势力最大、影响最大的瓦岗军一下子归附过来,李渊不伤一兵一卒,不费吹灰之力就扩张了领土,壮大了实力,怎能不心花怒放?有了这一股重要力量的融入,唐王朝可以挺直腰杆了。
从史实来看,瓦岗诸将确实是李唐王朝最终统一天下的重要力量,如每战必胜,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秦琼就是那时投到秦王李世民帐下的。徐懋公的这份礼物确实弥足珍贵,可以说,他的这次精彩亮相,博得了李渊父子的喝彩。
这年十月,窦建德率大军南下攻黎阳,一举破城,俘获了淮安王李神通、魏徵以及徐懋公的父亲。徐懋公因其父被挟为人质,一度被迫投降,但不久反正,重新投于秦王旗下,复为黎阳总管,后随从秦王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大获全胜,随后又平定王世充,俘虏窦建德。两个最大的军事集团被消灭,中原地区尽归李唐,这是唐帝国统一战争中的决定性胜利,唐帝国的统一指日可待。在这次东征后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徐懋公为下将。徐懋公以自己的骁勇善战位居诸将之首,与秦王一起身披黄金甲,乘戎辂,向太庙告捷。这一年,徐懋公26岁。
南征北战
安内之后,唐帝国开始攘外了。当时的唐帝国最主要的威胁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唐太宗刚刚即位,突厥颉利可汗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机,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并长驱直人,兵临渭水便桥之北,不断派精骑挑战,还派其心腹入朝,以观察虚实。当时因征调的军马尚未赶到,长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过几万人,形势十分危急。在此种情况下,太宗不得已亲临渭水便桥,与颉利可汗结盟,突厥才退兵。
对身为一代雄主的唐太宗而言,这样的城下之盟是奇耻大辱,为彻底消灭东突厥,唐太宗擢任名将李靖为兵部尚书,拜徐懋公为并州都督(治太原),图谋北伐。并州是李唐的发迹地,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