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笔墨符号
2008-09-27刘杰安丽梅
刘 杰 安丽梅
【摘要】中国笔墨在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语言之始,就是一种意象的符号化形式。它之所以能发展到这种高度而不只代表一种技法,有其深厚的哲学美学依据。与西方艺术相比,笔墨符号既是个性情感载体,又是社会文化载体。如何选择一条既适应现代社会又符合个人心性的笔墨前进之路是所有艺术同道的任务。
【关键词】笔墨 符号 情感
卡西尔在《人论》中说:人是创造符号的动物。人借助于符号活动而脱离了动物界,进入了一个精神文化世界,人通过符号的媒介,借助于语言,人类建构了一个超越其生存环境的符号世界并获得了空前的自由。可以说,符号创造了基于现实世界的可能世界。
所谓笔墨符号,是将中国的笔墨语言置于现代美术理论评判体系下的一个称谓。在中国传统的画论中,“笔墨”既可指具体的每个局部的线条,水墨晕章,又可理解为作者对绘画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本文试图将笔墨作为一种普遍的美术符号,并分析笔墨程式与笔墨符号语言的异同,将笔墨符号作为一种“词汇”,放在各个时期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才充分体现了其自身的价值。
一、形象化符号
中国画具有独特的笔墨符号系统,它的符号语言主要体现在用笔与用墨上。唐代张彦远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基础的基础。用笔具体到绘画上实际就是用点、用线、用面,亦即传统的“描法”、“皴法”、“点法”。“描法”、“皴法”、“点法”既是对真实物象的再现手法又是与艺术家个人修养、喜好、经历密切相关的。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技法以线描为主,它们大都是中锋用笔。传统用笔之所以采用中锋,在于中锋线坚韧浑厚,有助于弥补平面性造型的单薄之力,这是中国画工具材料特殊性能决定的一套合理的艺术形式与成功的技法。“十八描”绝大部分用于工笔画,写意人物画以减笔描之类宽线条为多,用笔有时会用到偏锋侧锋,并将之扩大为块面,如不讲究笔力,易显扁薄。吴昌硕、黄宾虹的写意极致,全在于线条的高质量大魅力。各种各样的皴法,是画家根据山峰不同的形与质而创造出来的,是线条的演变与补充。
二、意象符号
意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讲,是中国古典美学对艺术生命的核心认识,无论是绘画还是诗歌,都把意象的追求和创造当成终极目标。意象的本质是什么呢?意象是一个创造过程的结果,同时也是一个审美过程的起点。简单的说来,就是艺术家在“澄怀”的状态下(即保持一个空静的心胸、澄明的怀抱)才能“味象”(即进入与天地万物交流,神与物游的境界),达到“有我之境”(刘勰所谓“物以情观”)或“无我之境”(刘所谓“情以物兴”),然后通过创作主体“迁想妙得”实现胸中意象的完成(即胸中之竹)。最后通过不同的媒介,如言辞、笔墨、音符等物质性因素实现胸中意象的物化,构成完整的艺术作品(即手中之竹)。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意象说与当代我们所讲的符号化理论有着极其相似之处。狭义而分解的讲,“意象”之“意”即是艺术家所特有的精神、情感或情绪,“象”是借助自然物象,通过艺术家创造性的抽象过程,创造出来的外观形式,或形成的独特语言符号。因此,意象说与符号论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三、书法符号
书法是中国创造的最具抽象性的造型艺术。它本身借助语言符号,传达文字信息,却具有艺术品格,即使彻底摆脱了象形的文字,仍有无声之音,无形之相的审美价值。
大体我们可以认为:从自觉的书法创作和品鉴产生以来,书法就被当作一种以文字及其内容表现主体精神世界的物质形式。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道:“篆隶章草,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宛而通,隶欲精而密,草本流而畅,章务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各种字体的独特形式美感和审美特征,通过书家特定性情的凛、温、鼓、和,使得静态的符号化的点画结构形象流露本性,抒发性情。
从根本上讲,书法与绘画都是创作主体“以真实象出游戏法”(黄庭坚),将可喜可愕,以“笔墨之迹,托于有形”(苏东坡)。二者不过都是精神的符号化形式罢了。
四、结语
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接受,一个新的充满视觉幻像的时代已经到来,多元或无序的过程是每个面临转型的社会所必须经历的,我们面对这种混乱局面表现出来的急躁与偏激又都是正常的,也许只有当人们能真心潜下心来,不再盲从,不再迷信,不再斤斤于笔墨程式和笔墨符号,更多的关注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己与社会的精神和情感的时候,才能实践“在艺术中优游”这一古老命题。
参考文献:
[1]《中国绘画美学史》 .陈传席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美的历程》 .李泽厚.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3]《符号学美学》. R.巴特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
[4]《中国书法美学史》. 陈方既,雷志雄著.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
[5]《艺术符号美学》. 吴风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