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性不移

2008-09-26杨闻宇坤/评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奴性李陵猛虎

杨闻宇 张 坤/评

对人生而言,腐刑比杀头更难忍受。风雨如晦之中的史迁作此艰难抉择,正显示出其生命力的卓异不群、坚韧与刚强。

《史记》载录2413年事,这一面巨型的历史透视镜,是在极端痛苦、不幸,极端伤感、艰难的条件下用拌着血泪的笔墨完成的。历史以那么残酷的方式愚弄、挫磨史迁,决定了史迁所发之愤决非一己之私愤,既愤慨封建与皇权,也愤慨俗风与世情。

李陵在漠北浴血死战之际,使报于朝,“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礼拜山呼,颂声雷动;当李陵战败陷落的消息突然到来时,武帝听朝不怡,刚刚欢呼过的文臣武将这时全部成了哑巴,个个木雕泥塑似的,“大臣忧惧,不知所出”。此时此地,只有一个史迁挺身出列,剖白自己对大汉王朝的忠忱与诚恳。当史迁被不幸送进囹圄时,“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落井下石者自不乏其人),大伙眼睁睁地看着忠直无辜的史迁被送进蚕室去受刑。“交游”为同事和朋友,“左右亲近”指武帝平素所信赖的心腹大臣。这就是巍巍宫阙里的世态,这就是锦绣之乡的人情,当然也正是最现实、最深邃的“天人之际”与“古今之变”(这等“际”、“变”在2000多年里绝少移易)。

封建大树所结下的第一号硕大果实是奴性,这奴性之果在臣僚群落里被培养得最为圆满与成熟。而人性里坚于磐石的奴性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后人从《史记》中自能理出些眉目来。

成于封建阴影下的《史记》,其中的《今上本纪》中有“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之类的颂词,这正是在重压下出现的纤弱以至于失色的蔓草,落笔写这等文字时,史迁自叹:“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古今皇权之下,强颜为笑、强颜为欢有的是,未必就属于奴性。《报任安书》里有言:“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李陵是毋庸置疑的虎将,人以群分,史迁心性亦与虎同。一武一文,在政坛上作为先后着鞭的难兄难弟,史迁之隐忍苟活,与李陵之寄身朔方是对应的、平行的。现实无论对他二人施加怎样的淫威与压力,他俩依然是猛虎。奴性尽管笼罩宫廷,但在猛虎身上从来就没有丝毫的立锥之地。

龙有龙角,虎有虎须。司马祠里造于北宋时代的史迁塑像,并非宫刑挫磨之后的“妇人之像”。这留须之像,传说是依照当年从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壮岁线描画像仿塑的。壮岁时耕牧壮游,磊落奇迈,武帝冷不防给了他残酷的一刀,此一刀奇耻大辱,只能使本有的阳刚之气被点火起燃一样进一步升腾。“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史迁之气所赋予之流形,就是《史记》。祠里倘塑一“妇人之像”,可真是大煞风景矣。

最凄惨的际遇,成就了一部最壮美、最瑰丽的《史记》。“绝唱”指的是最高造诣,《史记》证明,只有在绝境里才能产生绝唱,这简直形成为中国史学与文学的一条原始辙印——当是一条不祥的逻辑。“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刀剑染血式的苦难,促人思考。而这样的思考,是为苦难加上一层霜并使之深入精神领地里再度受难,最后才绽放出一丛丛艳丽的菊花来。文才易有,史才难得。《报任安书》里列举了八个王侯将相遭祸泯灭之后,写道:“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对后一类,史迁又列出七位: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子、不韦、韩非。八位王侯将相被封建绞肉机绞成团团肉酱而后泯灭,而这七位,是被绞溅出的血花发愤而化为一簇簇的火花,他们这才升华为璀璨不灭的星辰。前八后七,后排里空出一个位置,莫非是上天预留给史迁的么!

天意高难问,历史也不可能是径情直遂的。《史记》成时,汉晋名贤未知见重,很长时间,《史记》不为人知,处境是相当冷清、寂寞的。鲁迅先生1926年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时,已经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了。

【简评】在封建大树所结下的第一号硕大果实奴性的趋使之下,在漠北浴血死战的李陵竟没有人出班为其说一句公道话,这时只有一个史迁挺身出列,剖白自己对大汉王朝的忠忱与诚恳,但忠而被谤,遭腐刑处罚。这时的史迁并没有沉沦,并没有悲观,而是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成就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这种精神实在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也就因史迁有这种精神,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作者单位:安徽界首顾集中学]

猜你喜欢

奴性李陵猛虎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刘扬画虎的探索与创新
奋不顾身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Esoteric Grandioso K1X Gold Edition(金色限量版)
多变与奴性:《动物庄园》中人性的探讨
愤青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猛虎掏心”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