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2008-09-20史方志
史方志
误区之一:目标不明确 , 无的放矢
目标不明确、无的放矢是指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问题杂乱无章,缺乏主次。
第一,零敲碎打、毫无联系地提问。有的为问而问,有的以问代罚,刁难学生。
第二,模棱两可、不知所云或抽象空洞。有的搞突然袭击、猝然发问。
第三,难易不适度,没有层次感。不能做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不断深入。
对策1:精心备课, 明确目标
教师课前应该明确提问的中心,在备课时围绕中心拟订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提纲,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应在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复习、预习为课堂提问作好准备,为提问有条不紊地进行做好铺垫。
对策2:从具体到抽象,从聚合到发散
提问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为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例如,对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显性问题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问一些理解型问题,并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的知识加以综述;对学习好的学生可提问具有创造性思维特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做出创造性回答。
同时,提问要遵循“最近发展区规律”,使其难度处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若提问过难,学生则无从回答;若提问过易,学生则不屑回答。
误区之二:提问肤浅、平淡
提问肤浅、平淡是指提问内容单一、语言呆板。
第一,提问内容单一。有些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提问非常公式化,无发散性且缺乏悬念,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第二,提问方式平庸。有些教师的提问语言呆板而抽象,缺乏幽默、诙谐感;语调单一,不能做到抑扬顿挫,不能促使与诱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对策1:方法灵活,设置悬念
教师可用多种方法来提出问题。如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这样可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师生的多边互动活动,启发学生思维。
另外,提问要兼顾悬念的设置。好的悬念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有利于学生展开推测、想象与联想等,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对策2:启发诱导
在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时,教师应该耐心启发诱导,如可对学生说 “再考虑考虑,相信你会找出更好的答案”等。若问题过难过大,则应该将之分解成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培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误区之三:提问“显性问题”
教师在提问时,总希望学生的回答能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样,以便于教学任务顺利进行。为此,教师们常会提问一些“显性问题”,比如,教师们经常说的“是不是”、“对不对”等。这样的问题因为答案明确,无需学生进行自我生成、建构与创造,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输出兴趣。
对策:培养发散思维
教师在课堂中应多提“开放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相反,“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思考,做出创造性回答。这种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误区之四:提问倾向化
提问倾向化,即部分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担心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会耽误时间,而只让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提问现象。这种提问方式会给成绩中等或成绩差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策:以人为本,全员参与
从提出问题的策略而言,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眼看全班,目光扫视全体学生,保证全体学生思考。对整堂课的教学而言,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是判断教学效果的准则之一,答案的质量与回答问题的人数决定了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如果只有几个性格外向或受偏爱的学生回答问题,那么教学质量与反馈只能根据这几个人的回答来判断,这种提问应该说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误区之五:评价消极化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反馈,主要表现为评价不准确、不及时,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不到位。
第一,评价不准确指教师对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或评价不清,或闪烁其辞,或避而不评。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没有任何的解释与说明。
第二,评价不及时指有的教师在提问后不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要么评价过早,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要么评价滞后,没抓住恰当的评价时机。
第三,评价缺乏启发诱导性与激励性。评价缺乏启发诱导性,指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来拓宽他们的思路,调动他们答题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启发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评价缺乏激励性,指教师在评价时缺乏表扬性、激励性的语言,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学习自信心。
对策1:激励诱导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正确的就大力表扬,不正确的要充分利用这种“错误”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教师也可以叫其他的同学发表各自的观点,而不应含糊其辞,尽快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赶上教学进度。
对策2:认真倾听,及时评价
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不宜过早,也不要滞后。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应以肯定为主,即使学生回答不正确,也要肯定其勇于回答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要注意适时纠错。□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丹阳第六中学)
编辑 杜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