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净的感动

2008-09-16浙江陈卫国

作文成功之路(初中) 2008年9期
关键词:老太太

浙江 陈卫国

【引言】

今天,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民间的话语体系中,“感动”都无疑是一个流行词汇,在各种场合被频频使用。感动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情感,它发自人的肺腑,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尊崇。一个人只有始终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才会因社会、人性的美好而感动得热泪盈眶。

【点击一】

能够感动,表明我们的内心依然生长着善。但有时候,看似善意的举动隐藏的可能是一种恶的集体无意识。在这样的感动面前,有人开始害怕。“害怕感动”,并非说明做人起码的道义感的丧失,而恰恰彰显了对本真意义上的“感动”的自觉追随。

【针刺文一】

害怕感动

徐怀谦

一个60多岁的北京老太太天天骑着小三轮车给别人送桶装水。体重只有80斤的她,抱着约50斤重的水桶,爬坡上楼地把桶装水送到用户家中。她的腿上、手臂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那是送水时从楼上连人带桶滚下来摔伤所致。有些用户不忍心让老太太送水,要求退订,老太太哀求说不要这样,因为大家都不订她的水,她就会失去这份工作,也就会失去每月500元的活命钱。

老太太之所以如此卖命,是因为一家的重担都在她肩上——老伴患重病,两个儿子,大儿子因车祸撞伤肾脏,小儿子是残疾人,孙子弱智。老两口虽有退休金,但远远不够支付一家的生活及治疗费用。

电视台播出了老太太的故事后,很多好心人给老太太送钱送物,说他们不是可怜老人,而是被她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所感动。

其实,这样的感动每天都在上演,只是这位老太太碰巧上了电视而已。同样幸运的还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扶贫助教的歌手丛飞等,因为媒体的报道,他们的命运多少有所好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心酸。

去年初冬的一天,寒风已经有些刺骨了,我在单位阅报栏的玻璃橱窗前读到这样一则寻人启事,大意是说一位在北京某建筑工地打工的外地农民于日前走失,希望见到者与工地方面联系。我看了一眼附在上面的身份证复印件,一算年龄,这位农民工已经71岁了。70多岁的老农为了生计,还要背井离乡来打工,不能不让人唏嘘。我在想:他有怎样一个家庭,是儿女不孝还是生活所迫?他的走失是一时迷路还是精神有问题?带着种种疑问,有好几天我都觉得寝食不安。

不可否认,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贫有富,这些都可以理解,可是,要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要让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还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总有点说不过去吧!“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如此古老的社会理想,为什么在今天看来还是显得那么遥远?所幸,高层领导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要让老百姓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很好,就先从城乡医改做起,从最低生活保障做起,让每一个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都能够健康而有尊严地活着吧!

收到刚寄来的一本杂志,上面一篇文章写一个中国人在国外遇到车祸,拨打交通事故电话后,不出3分钟警察就过来了,随后就是救护车。因为车子要送到维修厂去,警察当场指派给他一辆车,在自己的车子修好前,可以一直开这部车。后来医生发现咱们这位同胞需去医院作检查,还是那位警察开车把他送到医院,忙前忙后地给他挂号,还帮他垫付了钱——当然这钱以后保险公司会赔。读了这个故事,我真的很感动。这是纯粹的感动,没有任何附加因素的感动,让人幸福的感动。

(选自2006年11月27日《今晚报》)

【述评】

的确,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虽令人感动,但更令人心酸。心酸是因为这许多事本不该发生、出现,它们的发生、出现恰恰反映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存在的缺陷,如此,怎能不让人害怕感动。但愿我们的社会飞速发展,早日实现作者所说的“让每一个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都能够健康而有尊严地活着”的理想,从而人们能更多地去享受那种“纯粹的感动”、“让人幸福的感动”。

【点击二】

君不见,“感动”一词正在电视、报刊上被无限复制、传扬——这可真是一个“感动”滥觞的时代啊!但也有人在看过了各式的“感动”之后,在内心深处生发了许多困惑。他们像雷达一样,一刻不停地捕捉、吸纳和分析人群中关于“感动“的各种波段的信号,最终破译出“寇入深矣”的信息,对公众的乐观情绪予以警戒。

【针刺文二】

还有什么样的人物

让我们“感动”

滕朝阳

临近年终,各种人物年度评选渐次“粉墨登场”。在众多评选活动中,有一种意在“感动”人们的人物评选很是吸引受众的眼球。自然,“感动型”人物推举不是谁的“专利”,也不一定非要以活动的形式出现。但若在“感动型”人物之前冠以“中国”一类的关键字眼,则不可不问这样的推举是否具有广泛性,“中国”是否真的能因这样的人物而“感动”,并且可以问一问“中国”的名号是否被滥用。

新近就看到一组“感动型”人物,言说者称2006年的中国因他们而“感动”。其间不乏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者,也不乏身残志坚、舍己救人者。这些人物的事迹非常感人,也从反面证明了当前道德的缺失和体制的不完善,读来的确令人眼为之热、心为之动,具有一定震撼人心的力量。至于此类人物感人的甚至带有一定悲壮色彩的个人情状,究竟能把所谓“感动”辐射到多大的范围,仿佛不可知;即便因此真实地生发出“感动”的人们,在“感动”之后是否有奋起的“行动”,也仿佛不可知。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

透过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感动型”人物推举活动,人们总不免有些遗憾。难道让人们“感动”或指望人们“感动”的,只有归于做了一些“好事”的人物吗?固然,“好人好事”在当前也算稀缺品,其被推举无疑值得肯定;但若仅限于此,人们就不免对“感动型”人物的内涵与外延产生疑问。事实上,在一些“感动型”人物推举活动中,人们很难或几乎没有看到科技界人士和法律界人士。是不是在某一年度上,科技界、法律界就没有“感动”人们的人和事呢?显然不是。现实远比我们的想象生动。换言之,科技界、法律界以及其它被忽略的界别,存在大量“感动”人们的人和事,只是人们缺乏发现、缺乏挖掘的意识和意愿。而这样一些本应进入“感动”人们视域的人物,虽然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他们惠及广大民众的所作所为,同样具有甚至比一些碎片化的“好人好事”更具有“感动”人们的精神品质、人格魅力。

“感动型”人物推举在“类”上的缺失,应与片面的价值取向和惰性的行为定势相关。事实上,能够“感动”人们的,不只有苦难、牺牲、悲情以及多少有些夸张的英雄主义;人们对“感动”的回应,也不应只有真实的眼泪以及并无实质意义的同情。但人们或许对某一人或事的“煽情效应”和“眼泪指数”的热衷,更甚于对这一人或事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关心,推举“感动型”人物的脾胃由此变得狭隘,进入公众视野的“感动型”人物由此变得单调。

如果一定要每年都找出一些标杆式人物来“感动”人们,这样的人物是不难找到的,广阔的现实每天都在为这样的推举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问题是,举办者一定要拓宽视野,不要以为“感动”人们的只有“好人好事”;举办者也一定要更新观念,不要以为人们的“感动”只与道德有关。若进而言之,变“感动型”人物推举为“影响力”人物推举,或许于当下的社会进步来得更切实可靠。

(选自2006年12月15日《南方日报》)

【述评】

通过作者的阐述,我们看到了社会上下对“感动”产生的误读。“苦难、牺牲、悲情以及多少有些夸张的英雄主义”,这些正是当下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感动”的“经典”样式,但狭隘、单调、缺乏辐射力和广泛性也正是它们的致命伤。历史已经证明,民众总是容易受暗示与被诱导。所以,面对这样一场“英雄主义”的集体娱乐秀,我们需要头脑清醒的人出来说话,还“感动”以真相。读了此文,你对“感动”是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小结】

感动是朴素的,是单纯的,是干净的,只有真诚的感动才会打动人心。在“感动”泛滥的今天,我们的确有必要对种种“感动”进行理性的梳理。任何虚假的,总结式的,形式化的甚至娱乐化的“感动”,都终将为时间所弃。

“感动”也决不能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漂亮点缀。我们被感动,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崇高与美好,用自己的努力去感动他人,感动社会。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洪战辉一夜“成名”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感动不要泛滥,行动才能改善。”他的话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让我们一起用“感动”创造一个清洁、纯美的世界。

【拓展演练】

2006年岁末,某电台一位主持人采访诗人韩东,向他提出了一系列“年度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年度感动”。主持人问:“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动吗?请说一件。”韩东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让我感动的。”主持人说:“不会吧,你总不至于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吧?”

是主持人问错了吗?不,她没错。这年头让我们感动的事太多了!或者说,我们的感动可真是太多了!那么,是韩东回答错了吗?不,他也没错。这年头,感动空前流行,但似乎又一文不值。

对于“感动”,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拒绝感动

佚名

我发现写下这几个字,要比写下几千字还要费劲得多。

还小的时候,为那个在狂风暴雨、灯火昏暗的夜晚为学生补课的老师感动;为那帮助过自己关心过自己的朋友亲人感动;还为那路见不平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感动……

感动,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人之初,性本善。但在今夜,我却不想去感动,一切的缘由只为了一个老人——白芳礼。

这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老人。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三轮车夫,为了让穷人的孩子可以上学,在74岁的古稀之年重操旧业,并在随后的十几年里,一共捐献了35万元人民币。

35万!也许这在某些人眼里,还够不上他们一夜豪赌的资本,够不上他们一次理由冠冕的考察,够不上他们一次“工作需要”的宴请……但在我这个出身农家的穷人看来,那已经是天文数字了。更何况这钱出自一位社会底层的老人之手。没有理由不感动——只要你还有一点点良心。但在感动过后,我却不得不对自己说:拒绝感动。

为什么?

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老人的善举往往只成为无聊人们饭后的谈资,甚至被人冠以傻冒、笨蛋这样的蔑称,然后就是被永久地遗忘。当然也会有人说他精神可嘉,说要号召大家学习老人伟大的奉献精神,只不过这又早已被抹上了乌七八糟的颜色,并很快像一阵风迅速刮过。而老人,这个可敬的老人,他的付出岂是为了这样的是与非,岂是为了这样的褒与贬!

曾经读过《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读着的时候眼泪在流,为那个爱每一个人的修女感动。我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一直都认为感动存在的缘由是稀少、伟大,虽然伟大的反义词是渺小,但更多时候我更情愿相信是平凡,我也有理由相信一旦事情跟平凡沾上了关系,我们这个所谓的万物之灵都很难为之感动!

因为爱,我们感动!

因为缺乏爱,我们去感动!

在这,一切的世俗都将变得苍白,变得无力。此刻,我只想告诉自己: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爱。

让爱成为我们的习惯。

让爱与我们同行。

唯有爱,我们才能宽容;唯有爱,我们才会怜悯;唯有爱,我们才会抛弃诸多的‘禁忌,从而平等地尊重每一个生灵……”

老人,那个可敬的老人,他就是这样一个为孩子们奉献无私之爱的人啊。

老人,那个可敬的老人,他身上的光芒让我们看到了自己背后的影子。

拒绝感动!因为那原本不应该感动——假如我们也是这爱中的一分子。什么时候我们用不着感动,那么世界才会真正美好!

(选自天府教育网,略有改动)

猜你喜欢

老太太
回复老太太的女孩子
今夕是何年
疯狂老太太
早上的期待
哪剪的
搭讪
成全善良
和我一起摇
热诚服务
提醒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