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奥运城市
2008-09-12高关中
高关中
从新金山说起
19世纪中叶,世界上出现了两次淘金热,造就了两座“金山”城。一次是在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黄金,圣弗兰西斯科随淘金热而兴起,后来被华人称为旧金山。另一次发生在1851年,澳大利亚东南部掀起黄金潮,也有一座城市乘风直上,被华人称为新金山。这新金山就是今日澳洲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墨尔本与悉尼不同,起初并不是流放囚徒的地方,而是由自由人创建的。1835年,一个名叫巴特曼的牧场主从塔斯马尼亚岛乘船北上,在菲利普湾登陆,以毯子、刀子、斧子等微乎其微的代价,从土著人手里换得大片土地。不久在这里盖起5座石屋和8座草房。1837年,这个小村镇以英国首相墨尔本的名字命名,它就是今日墨尔本市的萌芽。
1851年,在墨尔本附近的巴拉腊特和本迪戈等地发现黄金。好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全球规模的第二次“淘金热”,唤起了多少人的黄金梦。人们变卖了一切,背井离乡,怀着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金色梦想,踏上陌途。墨尔本每天涌入从世界各地驶来的各种各样的船只,船上载满了淘金客,仅从中国招来的华工即达4.2万人。这些人一到港,就进入内陆的丛林莽野、高山峻岭之间寻矿采金。随着一盎斯一盎斯的黄金被淘出采出,墨市的经济实力和地位迅速膨胀,大银行、保险公司、股票行、跨国财团纷纷落脚,高楼大厦接踵出现,码头和铁路飞速扩展。到1861年,墨尔本人口达14万,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可以说,墨市是建立在黄金之上的,难怪华人称之为“新金山”。
淘金热过后,已具备雄厚经济基础的墨尔本仍保持着继续发展的势头,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时,还被选做首都,直到1927年,联邦政府才迁往新都堪培拉。
如今墨尔本虽不再是全国第一大城,但仍与悉尼分享着澳洲经济文化中心的称谓。墨尔本统计区(包括与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关系密切的所有地区)总面积达7800平方千米,其中都市区为1850平方千米。全市人口包括郊区在内超过360万,占全国人口1/6还多。居民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移民,他们来自全球i00多个国家。从这些数字来看,墨尔本的确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此外它也是世界上位置最偏南的大都市。
工整的棋盘城
现在,让我们乘坐有轨电车环线围绕市中心兜一圈,浏览一下市容。坐完一圈后,你会发现,由于环绕的并不是圆环,而是长方环,环内就是矩形的老市区。
墨尔本老市区位于亚拉河北岸。城区街道横平竖直,十字交叉,中规中矩。东西街长1.6千米,南北街长0.8千米,街宽30米,每200米为一个街区,像棋盘一样整齐划一,设计颇具匠心。街道两旁则栽满绿意盎然的行道树。墨市人至今仍缅怀罗伯特·霍德尔,这位建城之初的城市规划师。
老市区里,用砂岩为材料的古建筑比比皆是。这些古建大多有半圆穹并带尖锥的屋顶。窗户上为半圆或尖弧圆形,下为长方形,给人以厚重庄严的感觉。大理石的门柱装饰,及建筑本身的面积和高大,又给人以雄浑气派的印象。这就是大英帝国盛期的维多利亚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市区也高耸起一些玻璃加钢铁的摩天大楼,与典雅的传统式建筑交相辉映,使这个城市既有现代化的繁荣,又有古朴安闲的情趣。漫步街头,大公司、银行、购物中心、咖啡馆、艺术画廊、遮荫蔽目的行道树,到处花繁叶茂,春红、夏绿、秋黄……构成一幅幅墨尔本的风情画,游人可从中嗅出一些固有的,传统的气息。
老市区的繁华街道,东西向要数科林斯街、伯克街,南北方向有伊利莎白街和斯旺斯顿街,两横两纵,形成一个“井”字。其中科林斯街是市内最著名的大道,荟萃了墨市的精华而成为其缩影,当地人称为“金英里”。坐在露天咖啡座上喝杯咖啡,看看街景,俨然一派花都巴黎的情调。更使人难忘的是登上全市最高的建筑雷雅图大厦,嘹望层在楼上第55层,可以360度俯瞰市区乃至郊野的景色。斯旺斯顿街不仅商业繁盛,而且文化气息浓厚,州立图书馆就坐落在其北段。它始建于1853年,现藏书超过100万卷。巨型的圆拱顶北阅览大厅里,一排排书籍整齐地排列着,雕花木桌旁有柔和的灯光。由于地处市中心,交通方便,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这里聚精会神地学习和钻研各种书籍,如同邀游在知识的海洋。市政厅也在这条街上,它不仅是墨尔本的行政中枢,其内部大厅还常有音乐会和舞会举行,广受市民利用。
乘电车环线游览时,我们再注意一下环外。东北边的卡尔顿公园里坐落着皇家展览馆。这是墨尔本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当初是为1880年的世界博览会而建,其60米高的圆拱顶,人们从很远就可以看到。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时,即在此举行盛大的成立庆典。如今,卡尔顿公园和皇家展览馆已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电车环线南边与亚拉河之间耸立着一座米黄色的文艺复兴式建筑,覆盖着圆拱顶,这是连接墨尔本市区和近郊的通勤铁路总站弗林德斯街火车站。早晚上下班时为高峰时刻,乘客很多,因为职工大都住在郊区的住宅里。这个火车站是澳大利亚最早的车站,早在1854年就与墨尔本港之间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铁路。站房是1910年模仿伦敦圣保罗教堂的圆形屋顶完工的,现已成为墨尔本的一个著名标志。
公园里的库克小屋
维多利亚州的别名是“花园州”,墨尔本是维州的首府,更以公园多而闻名于世。据说这里共有大大小小450多个公园,占全市面积1/4。不论走到何处,满眼是或浓或淡的绿色,给人以清新安逸之感。有的公园几乎深入到市中心。风和日丽的-午餐时刻,草坪上星星点点,尽是晒太阳的上班族,也有汗涔涔的慢跑者在草坪小径上大步前进。
州议会大厦东边不远,有个大公园叫菲茨罗伊花园。这里不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而且拥有一座十分吸引人的库克小屋,这是发现和登陆“南方大陆”的库克船长童年时代的住宅。我们知道,库克(1728~1779)船长是伟大的航海家,曾3次远航(包括环球航行),在探索新地、航海、测绘海图和航海卫生(首次采用多带果蔬、防止船员患坏血病的方法)各方面都卓有成就,经他测绘而改变的世界地图较历史上任何人都多。由于他首次在“南方大陆”登陆,才导致了1788年英国第一批移民来澳洲定居和后来澳大利亚国家的诞生,而被尊称为“国父”。但库克船长是在英国出生长大的,童年的故居怎么会在墨尔本呢?原来库克故居的确坐落在英国约克郡农村,是一幢简陋的小屋。1934年为了纪念库克船长探险登陆的功绩,特意将这座小屋小心翼翼地拆卸开,一砖一瓦一板一钉都特意保护好,再远涉重洋专程运到墨尔本,依照原式样重建起来,成为本市一大名胜。最难得的是连门前那棵常春藤,也是曾经荫庇库克儿时乘凉嬉戏的老株。小屋保存着原来的家具,陈列有库克船长生前使用过的遗物,包括航海日志及船体模型、航海用具等。库克出身于雇农家庭,只念过几天小学,靠着刻苦自修数学和航海,认真工作,31岁时就被提升为船长,后来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睹物恩人,令人敬佩不已。南半球首次举办奥运会
1956年,墨尔本成为南半球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主会场就设在拥有10万座位的墨尔本板球场。后来在它的旁边创建了澳大利亚体育馆与奥林匹克博物馆。本届(第16届)奥运会实际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举行的。因澳大利亚的牲口入境条例限制,马术比赛改在斯德哥尔摩,提前于6月11日至16日进行,这在奥运会史上是唯一的一次。参加墨尔本奥运会的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3184名运动员,其中女选手371人,参加斯德哥尔摩马术比赛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158名运动员,其中女选手13人。
在这届奥运会闭幕式上有一项重要的改革。根据一位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中国木工学徒的建议,决定在闭幕式上让各民族运动员混合在一起进入会场,而不是按国家列队进入,象征着世界各民族人民的融洽与团结。
责任编辑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