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族的王国:土楼

2008-09-12蔡建南

百科知识 2008年17期
关键词:楼群土楼福建

蔡建南

北京时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21个委员国一致表决通过将中国的福建土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有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

福建土楼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神秘的福建土楼吸引了全世界人们的眼球,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好奇和兴趣。

似此楼形世罕有

土楼是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民居建筑,是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几次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福建土楼分布范围以福建西南地区尤为集中,总数达3000多座,所处自然环境以丘陵谷地为主,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植被茂密;居住着汉民族的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生活方式沿袭着汉民族的传统习俗,以农耕为主。

福建土楼源远流长,它产生于11~13世纪(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朝中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期,并一直延续至今。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从卫星照片上把福建西南部的土楼疑为“导弹基地”、“隐匿核力量”,引起一阵惊恐,后来实地参观才悄然大悟,发现是矗立了数个世纪的土楼。福建土楼以“天圆地方”概念作为建筑的主体造型,以满足家族聚落群居和良好的防御功能需要来安排建筑的规模,采用夯土墙与穿斗式木构架共同承重的两层以上封闭式围合型大型民居建筑,座落于山地间,依偎于溪流畔,耸立在田园里,宛如翠绿的原野上长出的朵朵蘑菇,巧似天外来客留下的神奇飞碟。一座大型的土楼,往往聚居着一个数百人的家族,被称为“热闹的小城市”、“家族的小王国”。

环球建苑出奇葩

福建土楼异彩纷呈,有圆形、方形和府第式(也称五风楼)、交椅形、扇形、雨伞形、围裙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八卦形等。圆楼为数最多,故国际上一度将土楼统称为“客家土圆楼”。圆楼造型优美,直径多在30~60米之间,楼高13~16米,一般3~5层,每层20~40个房间,内设有一个篮球场大的天井空间,可供一二百人生活。一座圆楼就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以往,一个新媳妇进楼后,如果一天结识楼里一个人,结识全楼要花半年多时间。1988年,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圆土楼出现在邮票上,这枚邮票在日本展出后,被震撼了的日本人将它评为当年最佳邮票,足见圆形土楼的魅力。

方形土楼又有诸多变异形式,如殿堂式方楼等。方楼雄伟壮观,颇似古代城楼。楼墙与墙内布局和圆楼相近,楼高3~5层,每层20~40个房间,楼前中央开一个大门,楼的东西南北方向都设楼梯。

五凤楼为数不少,分布在地势平坦地带。其平面上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以4~5层的主楼为主建筑,周围建有几座1~3层的侧楼和厅堂,以若干庭院进行组合。五风楼从前门开始逐步加高,整个布局,主次分明,富有韵律变化。

交椅楼分布在临河陡峭地上,呈交椅形。其前墙与房子较低,左右两边房子略高,像交椅扶手,后墙与房子最高,约4~6层,如交椅靠背。这种楼前低后高,便于眺望,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南靖县书洋镇石桥村的“长源楼”,是交椅楼的典型代表。

按照建筑结构,土楼分为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类。内通廊式土楼楼内的住户垂直拥有每层一个开间的房屋,楼层设通廊连通各个房间,设公共楼梯上下,分布于福建客家民系地区,体现客家人注重家族内部团结的精神。永定客家土楼即属此类型。

单元式土楼是整座楼被平均等分成若干个单元,每单元为1户,各有独自的入口、内庭院、房间,有独用的楼梯上下,分布于福建福佬民系地区,体现福佬人在维系家族纽带的同时,注重满足各家各户居住的私密性、独立性与舒适性的要求。华安闽南土楼即属此类型。

为什么土楼会是圆的?为什么偌大世界偏偏在闽西南才出现这种奇特圆形民居?这个中国历史文化之谜,成了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据考证,方楼已有五六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而圆楼多为二三百年,极个别五六百年。由此可见,方楼的出现比圆楼要早,那么为何要从方楼发展到圆楼呢?因为与方楼相比,圆楼有很多优点,例如方楼的四角房问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音干扰大,因此不受欢迎,而圆楼消灭了角房间;与方楼相比,圆楼房间朝向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家族内部分配;从抗震的角度看,圆楼能更均匀地传递水平地震力,比方楼有更强的抗震性能。同时“风水”认为圆楼可“制煞”,科学地解释是圆楼对寒风的阻力较方楼小,因此对居室的影响也相对小。也有专家认为,闽西南先民把圆当作天体、生殖之神来崇拜,自唐宋以来,人们视圆形为“幸福”、“美满”的象征,因而建楼时大胆采用圆形方案。有一座圆土楼的一对石刻楹联写道:“团圆宝寨台星护,轩豁鸿门福祉临”,就是闽西南先民喜爱以圆形为民居建筑的一个例证。

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阳光充足、生活方便等优点,虽经几百年栉风沐雨,甚至战争年代炮轰火烧,至今巍然屹立,成为土楼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这是由独特的施工技术决定的。福建土楼把中国传统的夯土施工技术推向了高峰,夯土墙之所以能做到薄而坚固抗震,首先是夯土墙的用料都是选用粘性较好、含砂质较多的黄土,有的还掺上粘土。讲究的做法有的选用“三合土”,即黄土、白灰、砂子拌和夯筑,以增强其坚硬程度。其次是墙身的构造处理,墙基多为鹅卵石或块石、条石砌筑,高出地面1~2米,以防墙体被地下毛细水或地面渍水浸泡而坍塌。墙厚从底层往上渐渐减薄,外皮略有收分,内皮分层退台递收,一般每层减薄十几厘米,这样在结构上更加稳定。在墙身的处理上,土楼人家用竹片放进墙中,起牵引作用,相当于现在盖房子,水泥中加了钢筋。至于软基,则采取松木垫墙基的方法。俗语说“风吹万年杉,水浸万年松”,因此他们一般都选用直径很大的百年老松,其木质赤色,油质饱满,确保泡水不烂。

福建土楼在防御方面独具特色,一层、二层不在外墙设窗,三层以上由小到大在外墙多设置射击孔。有的土楼还在最高层墙外设置瞭望台,用以观察敌情。大门门扇多为硬木板门,有的还包铁板以防撞击,在门框顶

部则设水槽以防火攻。

世界民居中的瑰宝

土楼作为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建筑形式,是世界民居中的瑰宝。土楼文化底蕴深厚,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反映了土楼人家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楼内的祖堂与众多楹联、匾额,体现了敬祖重教的理念,岁时节庆、婚丧喜庆、民间艺术、伦理道德、宗法观念、宗教信仰、穿着饮食等等,处处展示了土楼人家的淳朴民风。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展现了家族内部团结互助、开拓进取的精神风尚,是地方传统的宗法伦理、民俗文化的实物载体。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土楼人家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力。

深远的儒家文化

福建土楼所见的儒家文化遗风,是城市难于见到的。土楼是由家族集资营建,他们意识到当地土著及盗匪的威胁,必须依靠家族力量保卫自身的生存。因而,他们活家、处世,无不以儒家文化传统为精神支柱,披荆斩棘,创建家园,并形成族长管理制度。土楼里的权威就是族长或年长者,土楼中间的祖堂就是权力的象征。族长为了全族生存和发展,主持祭祀祖先、防御外敌、协调邻里纠纷等,使楼内居民形成团结互助的好传统。

每一座土楼大门横额,都镌刻寓意深远的楼名,两边是醒目的嵌字对联,鲜明标出全楼人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其功用相当于座右铭。如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勤和楼”对联;“勤与俭持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书洋镇的“和兴楼”,两边对联是“和气发吉祥福禄均广,兴家资后进富贵绵长。”土楼人极为重视对后代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永定承启楼的一幅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是土楼人劝导人们要和睦相处。长期以来,这些传统中国文化维护着土楼内居民团结进取,特别是上家下灶,相亲相爱,育幼尊老,有好吃的,相互馈赠。几十户人家世世代代和睦相处于一楼,这在中国其他地方是少见的。倘若你到一家作客,全楼人都会视你为他们共同的宾客,难怪日本茂木计一郎教授在参观时说:“简直是家族的城寨。”

福建永定土楼群

驻足永定初溪北面山腰朝南俯瞰,5座圆形楼和数十座方形楼组成的舒展有致的初溪土楼群,尽收眼底,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土楼、小桥、流水、青石板路与梯田、青山、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的客家古村落的独特韵味,建筑布局至今仍保留着古代的传统格局,遗风依旧。主要类型有长方形楼、正方形楼、圆楼、椭圆形楼、六角形楼等,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庚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10座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集庆楼由初溪徐氏三世祖建于明永乐17年,在永定现存圆楼中,既年代悠远又结构特殊。一般客家圆楼,小的设置两处公共楼梯,大的设置4处楼梯,不但底层地脚相通,而且层层环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惟独集庆楼按底层间每户从1层到4层,各自安装楼梯,各层的通道也用木板隔开。72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不仅房间、楼梯,连隔墙也全用杉木材料构建,靠榫头致密地衔接起来,不用一枚铁钉,竟然穿越了6个世纪的风霜雨雪,才呈现歪斜,而作为承重系统的厚达2米的生土墙却傲然地坚挺着,让人叹服!

永定洪坑村有圆形、方形、府第式等各种类型土楼数十座,光裕楼、福兴楼、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庆成楼7座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永定县最有名的是振成楼,振成楼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而且,振成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非常罕见。振成楼耗资8万光洋,历时5年竣工。20世纪60年代初,洪坑土楼群开始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1985年,振成楼与北京天坛、雍和宫的模型同在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上展出,备受瞩目。这座圆楼的富丽堂皇和众多的楹联投射出的深厚文化蕴含,由诸多媒体的传播,广为人知。

永定高北的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4座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承启楼建于明崇祯年间,占地5376平方米,距今370多年,全盛时居住80多户,800多人。站在4层走廊上俯视,只见4个同心圆圈环形建筑,外高内低,错落有致,环环相套,自然、舒展,恰似一朵绽开的玫瑰,散发着鬼斧神工的灵气。1981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1986年,中国民居邮票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采用的就是承启楼的图案。

永定衍香楼建于清道光22年,主楼高4层,圆形,内通廊式,楼中间建祖堂,楼外围墙环绕,距围墙约i00米的溪畔有个后花园。衍香楼不仅风格独特,古朴典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周边风景优美,为客家人创造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见证。

永定振福楼建于1913年,由内外两环同心圆建成,外环高3层,内环单层。振福楼依山傍水,西侧的小溪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楼前楼后竹木掩映,青石小路四通八达,是20世纪初期客家土楼融合部分近现代西方优秀建筑艺术和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它是把生土民居建筑艺术推向高峰的杰出代表。

华安大地土楼群之二宜楼

大地土楼群的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座土楼均有明确的建造年代记录,石制匾额上刻有楼名和建造年代,这是闽南福佬民系土楼中特有的。

二宜楼的建筑平面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构思独特,构造地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南阳楼的内部结构将单元式与通廊式有机结合,是闽南福佬民系土楼建筑模式的典型代表。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双环圆楼,占地9300平方米,外径73.4米,分成16单元,房间244间,底层外墙设“之”字形传声洞,通廊与各单元祖堂均开门相通,设观察、射击窗56个,枪眼23个。共存有壁画226幅,彩绘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幅,内容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堪称民间艺术珍品,这在福建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亦属罕见,对于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二宜楼是第一座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福建土楼,被誉为“土楼王”、“中华瑰宝”。

南靖土楼群

南靖田螺坑土楼群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文昌楼组成,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大片梯田。在基址选择上,遵循中国“风水”建筑规划理论,讲究因地制宣,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5座土楼建于不同年代,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居高俯瞰,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绝景。从不同角度观察,田螺坑土楼群呈不同变化,而且5座土楼中心距呈黄金分割比例,成为世界认知福建土楼的“名片”。

南靖河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方形的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圆形的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以及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在一个自然村有13座建于不同年代、不同形状的土楼,体现了福建土楼中最为集中的土楼群风貌。登高俯视,其中7座圆楼好像北斗七星从天上嵌入人间,两条溪流在山脚相汇,形成“丁”字形水系,反映了村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独特特征,被称为“世外桃源”。

南靖怀远楼建于清宣统年间,采用成熟的“倾壁造”技术营建的鼓形土楼,是中国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代表。楼内楹联诗对、雕梁画栋诠释了“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思想,是民居建筑风格与中国儒家文化完美结合的杰出典范,是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

南靖和贵楼为方形土楼,高5层,建于清雍正年间,运用悬浮原理,以松木为介质,采用桩基、筏基综合技术,在3000平方米的沼泽地上建成,整座土楼宛若陆上“诺亚方舟”。土楼墙体高厚比达13:1,内院天井两边有两口水井,相距8米,一口水质清澈甘甜,一口水质浑浊不清,被称为“阴阳井”。和贵楼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最高的土楼,又建在沼泽地上,历经270多年,具有很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堪称“世界建筑奇迹”。

责任编辑王凯

猜你喜欢

楼群土楼福建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福建医改新在哪?
人工湖清晨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
走进福建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