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万亿的民生考验

2008-09-06杨正莲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43期
关键词:民生消费经济

杨正莲

11月5日,中央政府终于出手总额度为4万亿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来应对中国经济蕴涵的下滑风险。这一系列的政策组合向市场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正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一样,时隔10年之后,中央政府再次强力启动投资,以达到快速提振经济之效。

接下来的问题则是,这4万亿投资将怎么花?在投资拉动的同时,民生福利将会增加多少?固定资产投资对提升经济的效果如何?这些都是“4万亿的民生考验”。

4万亿花在哪里?

与出口拉动和启动消费比起来,4万亿政府投资拉动,无疑是对经济改善见效最快的手段

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核电国家。

11月12日,广东阳江核电工程和浙江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獲得批准,由此开启了世界上最宏大的核电发展计划,这使得在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能源紧张的中国,未来可能缓解一些压力。

这两项投资总额为955亿元的核电工程,只是中国政府入冬以来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方案的冰山一角。就在同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共核准审批了数额为2千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其中包括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以及一批水利工程和民用机场项目。

这些计划使中国未来有可能恢复到过去那种到处施工的火热场面。最近两个月以来,在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这样的场面已经不多见了。

十年后再次强力启动投资

时隔十年,中国政府重选了1998年时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政策措施——即强力启动投资。

“要为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做一个更好的铺垫。最近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这是上一次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结果;这次就是要再提振一次,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再增长十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战略室主任刘立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次和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比性,就在于投资提振经济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一项规模空前的财政刺激方案。根据该方案,中国未来两年将在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方面支出约4万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2007年中国GDP的六分之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四,来防止经济增速的过快下滑。

11月5日这一天开始,国务院常务会议便频繁召开,并密集发布不同的利好信息和政策措施:

11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进一步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当天,国家发改委部署了首批1000亿元中央投资,并明确投向11个部委。

雷厉风行的应对举措,无疑是对近两个月来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深化的担忧所致。在新近公布的10月份主要经济数据中,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和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延续此前数月的回落趋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创下2001年11月以来中国月度工业生产增速新低(扣除春节月份),是1998年以来为数不多的工业增速低于9%的月份之一。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也首次出现减速。

也就是说,不管是企业投资的速度还是老百姓花钱的速度以及价格,都已经降下来了不少。

与出口拉动和启动消费比起来,政府投资拉动无疑是对经济改善见效最快的手段。但是,与以往投向房地产等领域不同,今年的投资方向有了明显不同——以第四季度投入的第一批1000亿元中央投资分配方向看,民生内容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最受政府青睐。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11月14日宣布,第四季度的1000亿元分配如下:250亿元用于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100亿元用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30亿元用于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60亿元用于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340亿元用于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20亿元用于加快可创新和结构调整。

此次经济刺激方案中,“民生”是投资的主题词,而保障性住房是其中最大的一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未来三年将会有9000亿元投资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棚户区改造工程。

农业是民生保障的另外重要一环。农业部新增农业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中,涉及中央投资总计51.5亿元,主要用于农村沼气、动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垦区危房改造等直接关系农村“民生”内容。

民生之外,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投资大项。这也预示着,未来中国人极有可能会开车飙上更好的公路,坐上更快更舒适的铁路,用上像北京新航站楼那样的大厅,以及更多的地铁。

交通运输部预期今后两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年均1万亿元的规模,中国民用航空局也希望今后两年新建项目超过4000亿。铁道部则透露,今后三年的铁路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其中明年计划完成投资达到6000亿元,约是今年建设投资的1倍左右。

直接刺激消费还不够

然而,在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十项措施中,尽管民生大单不少,但直接针对消费的并不多。一些专家坦言,“民生保障等内容还是比较少”。

本次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即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等标准。

其次,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舆论认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居民收入,进而直接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尽管人们对此呼声很高,甚至有人认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应该从现在的2000元直接提高到8000元。但是这一能够直接拉动消费的措施,目前并没有直接列入政策调整的内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4万亿财政刺激方案中,目前还没有针对社保的整体方案和细化标准,“社保标准属地化,国家只是提出这个要求,各地分头去落实。”他说,“政府能做的只是中央这个大盘子,这个由发改委去做,现在还没有出来。”

社会保障与民生、消费密切相关,此前人们寄望甚高,但目前尚无信息表明,本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为此投入多少。

由于社保缺位,中国总储蓄额约占GDP的60%,消费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在出口和出口受限的情况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能得到应有的体现。

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持续了30年之后,目前已经难以为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这一轮的危机是结构性危机,是最近十年全球经济模式的一种反思。也就是说美国只消费,中国只储蓄和投资,这样一种搭配的经济模式,造成全球经济越来越失衡,越来越严重,最后只能以一种危机的方式来调节。

“要保证投资效益”

“要通过投资来达到收益性,不仅仅要考虑怎么通过投资渠道花钱出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财政刺激方案“要保证投资效益,比如,铁路、公路,一些好的项目收益性都是很好的,我们要达到以债养债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花钱。”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认为,明年计划完成的6000亿元铁路基建投资规模,需要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估计对GDP的拉动可以达到1.5个百分点。

“扩大内需,铁路先行,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战略室副主任王元京认为,国际国内、地区之间、产业之间,都会因为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扩张而产生新的交换,“铁路可以解决当前的瓶颈问题,包括中间品和下游产品之间的联系。”他说。

王元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产业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品生产能力超前,尤其是钢铁、水泥等非常强,以前是靠出口来平衡的,现在就要靠内需。”他认为,政府举措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从战略上衡量,都是和整个产业结构调整有关系。

“现在,还是要靠缩小差距、扩大城市化率,通过社保等改善人们的消费条件,然后再拉动这方面的消费。”王元京认为,这个过程的传导具有周期性,需要有相当的时间,“中间品行业可以拉动民生和基础设施,为消费创造条件。”

以保障性住房为例,未来三年每年住房保障投资3000亿元,可以带动上下游投资3000亿元,还可以创造200万~300万个就业岗位。未来三年的9000亿元住房保障投资,可以拉动4.5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和6.75万亿元的GDP。

相比之下,社保等长效机制并不能很快产生经济效益,而且积重难返,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其投入的现实考量。刘立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真正能保的也就是百分之零点几的人,像公务员等,这样社保投入就是泥牛入海。”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有助于确保中国经济维持8%至9%的较快增速,“如同温家宝总理所言,中国通过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自身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已经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林毅夫11日晚间在针对亚洲媒体的小型电话会议上如此表示。

猜你喜欢

民生消费经济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