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部分地区残疾人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2008-09-05徐成立朱坤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5期
关键词:体育消费残疾人现状

徐成立 朱坤学 王 健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残疾人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残疾人存在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但其消费行为较差,体育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等。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消费;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02-0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近年来我国消费领域中的一种新的消费形式,其发展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残疾人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及社会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体育消费状况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基于大量的社会调查,对残疾人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积极引导残疾人进行体育消费,健全身心发展,增进健康,同时也希望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究翁獾鞑檠∪5省9市的残疾人作为调查对象。以省为单位分别取样于北京、广东、湖北、河南和山西5个省的行政区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在撰写过程中查阅整理了大量关于群众体育消费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本文采用2003年国家哲学社科基金“弱势群体参与全民健身与对策”的调查问卷和对“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与对策”的问卷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691份,回收率为86.4%;其中有效问卷615份,有效回收率为89.0%(表1)。

1.2.3比较分析法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地区、文化程度、收入和残疾类别7个人口学变量,分别对残疾人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价值取向、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等各项指标进行分类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残疾人,男性占61.8%;女性为38.2%;已婚残疾人约为77.2%,未婚(含离异、丧偶)约为22.8%;其中36~45岁的残疾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6.7%,26~35岁和46~55岁的残疾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8.3%和17.7%,18岁以下和55岁以上的人数较少,仅占总人数的2.3%和2.8%;从残疾类别来看,听力语言残疾、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分别占31.4%、28.6%和27.8%,智力和综合残疾相对较少;从残疾人的家庭年均经济收入来看,中等收入(年均收入在6 000元以下)的家庭约占51.8%,低收入(年均收入在6 000~20 000元之间)的家庭约占32.8%;高收入(年收入20 000元以上)的残疾人家庭,仅占15.4%;从被调查的残疾人的文化结构来看,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7.2%,高中或中专学历的约为32.4%,小学以下和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相对较少。

2.2我国残疾人的体育消费意识有关残疾人体育消费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5.7%的残疾人认为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的体育健身器材是“没有必要也不愿承受”的,有74.3%的残疾人认为是“必要”的,其中25.2%的残疾人表示“能承受”, 49.1%的残疾人表示“不能承受”。对是否愿意进行体育健身消费的调查结果是16.3%的人表示愿意,47.8%的人表示可以,35.9%的人表示不愿意花钱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从残疾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残疾类别和地区7个人口学变量出发,对残疾人体育消费意识的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差异性分析和均数比较。

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残疾类型和地区纬度上,残疾人的体育消费意识有所不同,其中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和地区变量上在0.01水平上有显著性,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和不同地区的残疾人其体育消费意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性残疾人体育消费意识高于男性;18岁以下高于其他年龄段,46~55岁的残疾人最低;大学及大学以上>高中>初中>小学>未受教育者;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低收入者;听力语言残疾人高于其他类别残疾人;北京、广东两地的残疾人体育消费意识好于其他地区。而婚姻状况纬度在此问题上并不存在差异性,表明不同类别残疾人的体育消费意识大体相同。

2.3我国残疾人参与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虽然不同残疾人参与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略有差异,但大多数残疾人进行体育消费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和祛病康复,分别占总人数(percent of cases)的66.5%和33.1%;其次为休闲娱乐和缓解压力,为了社会交往或体现自身价值也占有了一定的比例。同时为了理清不同人口学变量上残疾人对该问题的看法,用Spss13.0将该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2,表3)。

残疾人参与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的统计数据看,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残疾类别和地区的残疾人的价值取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差异性。强身健体、祛病康复、缓解压力和消遣娱乐依然是残疾人进行体育消费时的主要取向,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层次的残疾人在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上存有差异。18岁以下和55岁以上组的残疾人在体育消费价值取向范围上低于其他年龄段;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对该问题的理解比其他文化程度者更为全面;高收入的残疾人在除了强身健体这一项目外,其它项目的选择所占的比例均高于中、低收入的残疾人。

2.4我国残疾人的体育消费水平

2.4.1体育消费品数量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没有参与体育消费的占33.1%,每月的体育健身消费在5元以下的占62.3%,达到50元以上的仅占4.6%,而这些残疾人虽然月平均体育消费超过50元,他们主要是用来进行体育康复治疗,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体育消费。而据刘江南等人的研究,目前广州市民家庭月人均体育消费达35.78元,深圳市已达69.65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残疾人的体育消费水平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残疾人体育消费总额与不同残疾人人口学变量间进行差异性检验(表4)。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残疾人的体育消费总额有所差异,其中与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残疾类别、地区变量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差异,而在年龄和婚姻状况变量上,不同残疾人的体育消费总额不存在差异性,其消费总额大体相同。

2.4.2体育消费总人口残疾人参与体育消费的总人口数是残疾人体育消费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参与过体育消费的残疾人有41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6.9%,有33.1%的残疾人没有任何体育消费行为,体育消费行为不容乐观。

2.5我国残疾人的体育消费结构实物型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体育器材、体育报刊图书等。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虽然实物型消费比例较高,占总消费的52.6%,但购买运动服装、鞋帽等的消费占了实物型消费的48.8%,这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残疾人购买运动服装并不是专门为了健身的需要,而仅仅是必要的一般服装的替代品,不能完全以体育消费计,而真正与健身行为相关的体育器材的消费最少,占实物型消费的16.4%,这与政府“每人拥有一种以上体育健身器材”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非实物型消费主要是参与型消费等,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非实物型消费比例占总消费的47.4%,值得注意的是,体育康复治疗消费占非实物型体育消费的46.9%,在总消费中位居第二。故实际上真正体育健身消费的残疾人的比例要远远低于47.4%。

对不同人口学变量上残疾人的体育消费结构进行列联频数分析(表7),发现不同性别、婚姻状况、不同残疾类别和不同地区的残疾人其体育消费结构大体相同,而不同收入层次的残疾人在体育消费的结构上有所不同,高收入家庭的残疾人用在观看各类体育赛事和购买体育健身类书刊、报纸的比例远高于其它收入层次的残疾人。在年龄变量上,55岁以上的残疾人无体育消费者比例高达61.1%,各项消费均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残疾人。

此外,不同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在体育消费的结构上也有所不同,文化程度较高的残疾人在购买体育健身类书刊、报纸和进行体育康复治疗的消费上与文化程度较低的残疾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数据统计如表7所示。

2.6影响残疾人体育消费的因素调查表明,影响残疾人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包括残疾人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其中,经济因素是制约他们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自身生理因素;另外,对体育的认识不够,观念落后也是制约残疾人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大多数残疾人体育消费能力较差,与其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和所在地区等变量具有显著差异性。

2) 残疾人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征,且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变量上有很大差异。

3) 残疾人在体育消费品数量和消费的总人口数与正常人之间还存有很大差距。

4) 残疾人实物型消费比例较高,非实物型消费较低;体育康复治疗消费较高,体育健身消费较低。

5) 统计结果显示,影响残疾人体育消费主要因素是经济生理因素,缺少场地器材和健身指导、咨询机构、专门的书籍等也是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消费的因素。

3.2建议1) 加大对残疾人的社会支持力度,保障其参加体育消费的物质基础。

2) 加强对残疾人正确体育消费观的宣传和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意识。

3) 积极开发不同层次的残疾人体育消费市场,满足不同残疾人的消费需求。

4) 加强残疾人健身消费过程中的科学指导,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消费观念。5) 加强适合残疾人体育消费的内容、场地、器材、设施等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8:146-147.

[2] 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51.

[3] 马渝,欧阳柳青,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3).

[4] 傅砚农,韩凤月,等.论体育消费水平[J].体育学刊,2002,(2):13-15.

[5] http://www.tiyuren.com/news_detail.php?id=4792&nowmenuid;=51&cpath;=0068:&catid;=68.第31

猜你喜欢

体育消费残疾人现状
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探析
高校体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成都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