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访茶马古道

2008-09-05科技之光

走近科学 2008年9期
关键词:茶马雅安藏区

科技之光

从唐代开始,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之前,一条以人背马驮这种最原始的运载方式,人走马踏踩出来的道路,由中国大西南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河向西延伸,蛛网般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次大陆。随着茶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随着茶马互市的开展,这条道路便成为名副其实的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通往国外的一条漫漫长路。它穿越了大西南的广大地域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雪域高原。这里雪峰连绵,山岳重叠:江河奔腾。生活在这块世界屋脊上的人民,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跨过江河峡谷,穿越崇山峻岭,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开辟出这条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于是,在荒凉而孤寂的崇山峻岭中,响起了长途跋涉的马帮铃声(图1)。

(1)在峡谷中沿江蜿蜒而去的茶马古道,曾经承载历史的重负

通往西藏的“道路”是千百年来赶马人和骡马摸索踩踏出来的。除了所经过的村庄附近有极少人为修过的路段外,所谓的古道就是由山溪冲刷出来的乱石嶙峋中时隐时现的一道印迹,以及在白浪滔滔、汹涌奔流的江边河畔浓密丛林中扭曲延伸的缝隙。马帮常常要寻觅这样的痕迹,翻越海拔5000米的大山,然后沿着更陡峭的山坡盘旋而下几千米,再陷入一个更幽深神奇的峡谷之中,连续跋涉两三个月,才能到达目的地。

走漫长的茶马古道,从昌都到雅安光骑马就得45天。从雅安经昌都至拉萨的交通全靠驿道和牦牛;每天行走三四十里,来回一趟费时一年。由于受季节的限制,一年中能通行的只有四五个月时间。

茶马古道延伸在海拔500~5000米的广大区域内,这一区域纵向10多个纬度,横跨20多个经度,加上河流的切割,山脉纵横交错以及气候的垂直分布,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理单元,构成亚洲最奇特神秘的地形地貌。

茶马古道经过的雄奇绵延的山脉,湍急的河流和峻峭的峡谷令地质学家们着迷,这个区域丰富的动植物种类更是动植物学家的梦想,这里的四季、雪山,温和的高原和炎热的河谷,都令人神往。

1000多年来,茶马古道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藏区,又将雪域的山货特产运到内地。

茶马古道称得上是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古代商路。如今,经历千年的风雨后,茶马古道最终湮没在文明发展的岁月,隐藏在崇山峻岭深渊峡谷中鲜为人知。

我们摄制组的车队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地行进,转过一道弯,突然在对面山体的崖壁上出现了一条人工开凿的小路(图2)。

(2)偶尔出现的极险路段见证了当年赶马人旅途的艰辛

这是一条不规整的石头路,在山坡与树林之间时隐时现,连绵不断延伸向大山深处。路面上的石头很苍老,有的被马蹄敲打得光滑平整,有的被踏出一个个深深浅浅的马蹄窝。由于古道废弃已久,如今路面上的石头都长满了厚厚的苔藓。而道路两旁的石壁上雕刻的佛教崖画一如当年历史的见证者。

古时西藏的人们以游牧为主,肉和奶是主要的食物,很少能吃到蔬菜。因此,维生素丰富的茶叶便成为高原居民生活的必需品,而中原地区的居民对藏区的马匹、羊毛和药材十分青睐。于是,在中国古代西部藏汉交界的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以茶叶、马匹买卖为主的贸易市场。随着这项贸易的逐渐繁荣壮大,茶马古道渐渐地形成了。

公认的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从四川雅安出发,经甘孜到达西藏,俗称川藏线;另一条从云南出发到西藏,俗称滇藏线。另外,还有无数条密如蛛网般的支线延伸到这一地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大三角”区域联络在一起。

从自然条件看,茶马古道的滇藏线最难走,道路大多穿行于高山丛林之中。每到夏天雨季,气候炎热,疫病流行,人和骡马都极易染病,所以商队通常在每年5月雨季到来之前通过云南西南部地区。

从西藏拉萨到云南的西双版纳,海拔高低相差上千米,路上充满了无数无法预知的艰险。无论行走在山间丛林,还是江边悬崖,赶马人都要随时防备强盗和猛兽的偷袭,还有更多大自然所隐藏的危险。

今天,经历千年沧桑的茶马古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接替茶马古道继续着藏区与内陆往来的是在这条古道上修建的川藏、滇藏公路,还有在天空中穿梭往来的飞机(图3)。

(3)茶马古道在旅游开发和短途运输中仍在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茶马雅安藏区
波澜壮阔的自然奇观:云南三江并流
茶马古道
雅安藏茶 醇和悠长
明代茶马互市研究
雅安砥砺前行金融助力灾后重建
茶马古道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
本期导读